APP下载

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9-04-25鲜丹丹黄冠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雨课堂翻转课堂满意度

鲜丹丹 黄冠

摘   要: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智慧学习工具应运而生。文章结合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的优势,以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生的满意度。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认可该模式下的教学的,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系统不够成熟、学生意识不够明确等问题。

关键词:雨课堂;翻转课堂;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41-04

翻转课堂是顺应信息技术师范人才培养需求和教育教学需求的自然产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步发展,智慧教学工具也逐渐走进课堂,为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智慧教学工具和翻转课堂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通过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与翻转课堂的结合,调查大学生在实施基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满意度及影响教学的因素,并提出完善智慧教学工具支持下的翻转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雨课堂和翻转课堂

雨课堂的出现是为了将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教学场景中,促使教学过程得到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雨课堂如同智慧教学中的工具箱,教师可以在其中选择、搭配自己感兴趣的工具,用于影响和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前—课上—课后”三者的有机联系。[1]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被称为翻转学习、翻转教室、易位学习、颠倒课堂等,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本世纪初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进行知识传递,课中进行知识内化,这种模式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均是提倡“课前—课上—课后”三者的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在课前进行的,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后,教师能够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从而能够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及时解决问题。[3]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评价是不完整的,教师无法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评价,雨课堂教学工具提供了全周期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全方位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并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4]

二、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教育技术学大二学生经过了大一的懵懂期,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软件的使用能够轻松上手,对线上的学习有更好的接受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育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学习者的特征与课程特点相结合,本研究构建了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 1所示。

该模型完整地展示了翻转课堂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结合,雨课堂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共享平台,教师通过雨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料,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在课前,可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问题,以便于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细化。课中,教师利用雨课堂,随机抽问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弹幕进行互动,有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后,学生通过雨课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回顾,然后对疑难点再次整理分析,也可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进行了一学期的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实践运用,针对的是“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相关内容的课程。选择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相较于大一,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的教学有一定的期待,因而更加有利于对雨课堂教学工具的掌握。在最初开始运用该教学工具时,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课中学习时积极性较高,配合度也相较于传统的翻转课堂有所提高。班级人数较多,于是对课堂的座位要求也不一致,但是使用雨课堂教学工具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能够清晰地看到课件,解决了这一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教育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的201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97份问卷,回收97份,回收率为100%。

2.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采取自主设计的“基于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大学生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共20道题。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对教学媒体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包括对雨课堂使用、现有教学资源的满意度以及目前课程是否适合使用雨课堂。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学过程的调查,主要包括对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内容、课前学习时间、课堂授课时间、教学视频长短的满意度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主要包括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小组内的活跃度,对课堂讨论、弹幕设置的满意度的调查。前面三个部分是依据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的。第四个部分是对总体的评价,包括对该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的满意度、课堂积极性的调动与否和相对于传统的翻转课堂,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效果是否更好的调查。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模式,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对该模式与雨课堂相结合的实际感受为主,调查学生对此的满意度,从而找出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題,加以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本问卷用克朗巴哈系数对信度进行检验,检验得出克朗巴哈系数为0.865(>0.8),表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本文用KMO值和Bartlett's 球形值来判断其各研究方面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KMO值为0.847,大于0.6,意味着该问卷具有效度。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教学媒体及教学资源应用

(1)雨课堂使用

在对雨课堂使用的调查中,92.79%的学生对此是满意的,7.21%的学生对此是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从数据可以看出,雨课堂的使用还是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的。结合补充调查,发现学生对雨课堂使用的不满有以下几点:

①对雨课堂使用界面不够了解。部分学生反映不了解雨课堂的界面,雨课堂的界面是相对简单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多花一点时间对这个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②雨课堂对课后的复习不方便。雨课堂是在微信支持下的一个学习平台,在期末复习的时候部分学生对纸质材料的依赖性更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在QQ群中,将资料发在群文件里,学生自行选择复习的方式。

(2)现有教学资源满意度

对现有教学资源满意度的调查中,数据显示,91.75%的学生是满意的,8.25%的学生对现有教学资源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学生偏好于在PPT中间穿插一些视频,对于单纯的视频讲解,学生只是存在一些短时记忆,并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而单纯的PPT,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3)雨课堂对《教育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的适用性

对《教育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是否适用雨课堂,数据显示,仅有5.15%的学生认为不适合,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已经简单地学习过了摄影摄像,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采用该教学模式,课前的学习能够刺激学生回忆起原有的知识以及对新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构建,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自己能够有较好的认知,在课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而认为不适合该教学模式的原因在于,该课程有大量的实践,学生认为自己前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去摸索,更希望有教师的直接指导。

2.教学内容及时间

(1)教师授课内容满意度

对教师授课内容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27%的学生对此是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少。对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没有连成一条线,从而导致知识点零乱,学生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具体学了什么,无法与先前习得的知识相结合。

(2)课前学习时间及满意度

对课前学习时间以及满意度的调查,75.26%的学生是在0.5小时内完成课前知识点的学习,13.4%的学生是在0.5~1小时完成,只有小部分的学生是超过1小时完成课前学习的。但是仍然有20.62%的学生对在该时间段内完成课前学习是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课中对知识点进行一一讲解,而不是自己在课前进行学习,自己对实践部分先行探索,究其原因,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对自己的需求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教师就是教学的主导者,并没有意识到就学习而言,教师只是引导者,而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仍然习惯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及自发性。

(3)授课时间分配满意度

对授课时间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18%的学生是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该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讲解得更多,与此同时,希望教师能够在教授的过程中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对于教育电视的制作,需要结合更多的实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隐含的意义。

(4)教学视频长短满意度

对教学视频长短满意度的调查,绝大部分对现有教学视频的长短是满意的,并且91.75%的学生认同教学视频的长度在3~10分钟为最佳,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这也符合微课的涵义。

3.教学效果

(1)小组协作学习满意度

对于小组协作学习非常满意的只有13.4%,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也有13.4%,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对于协作学习不满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分组不均。对于小组划分是按照学号或者其他依据进行的,组员擅长的方面大家都不够了解,导致分工不够明确,组内不协调。

②小组成员间沟通不足。有学生反映,因为组员之间的交流较少,有些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存在惰性思维,认为小组任务别人都已经接近完成了,自己就不需要做事了,这样的心态让自己脱离了组织,增加了其他成员的负担,任务量变得更加沉重。

(2)小组活跃度

对小组活跃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小组非常活跃的仅有6.19%,而27.83%的学生认为自己小组是不够活跃的,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自己在下面听的传统学习模式,对于小组的活动,显得不是那么积极。

(3)课堂讨论、弹幕氛围

对课堂讨论、弹幕氛围进行调查,发现90.73%的学生认为弹幕环节是特别好的,能够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而别人也不会知道是自己说的,弹幕功能很好地实现课堂“对话”,也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上墙”的时尚感。[3]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这个氛围不太满意,弹幕的出现不再限制言论自由,学生在课堂中发与课堂无关的信息会对教师和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4.总体评价

(1)基于雨课堂平台支持的翻转课堂学习方式满意度

数据显示,仅有8.25%的学生是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而绝大多数学生对该形式的学习是满意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雨课堂进入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与此同时,雨课堂能夠满足学生在不同位置上都能够看到课件,自带设备促使他们学习不再受位置的限制。

(2)课堂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对课堂积极性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有25.77%的学生认为学生课堂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学生依旧是沉默地在台下听教师讲课,未积极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对此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预期达到的目标与实际达到的目标之间有差距。学生在课前希望通过本门课程学会编导方面的技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因而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再积极学习。

②反馈不及时。学生在课前学过知识后,在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学生没有成就感,因而在课前学习后,应该增加一个小的测验,测验学生是否习得、掌握课前知识,增加其成就感。

③课堂互动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教師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够,应该增强互动,与学生多交流。

(3)与传统翻转课堂对比

关于相对比传统的翻转课堂,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效果是否更好的调查,90.72%的学生认为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更好,增加了学生的发言机会,与此同时,随机抽问环节让学生感觉到紧张和期待,紧张自己被抽到,期待抽到别人的心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活跃了气氛。而对传统课堂有好感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知识变少了,自己学习得更多了,感觉到不适。

五、结论

本次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调查大学生对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同时也是为了对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从中找到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增加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一个具体的知识系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整体教学的把握,与此同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

(2)增强学生角色转变意识。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传统课程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转变也要有强烈的意识,不能抱怨教师讲授的时间短使自己一无所获。而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角色转变的意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3)完善小组协作。在小组分工时,应该提前了解学生擅长的领域,从学生的偏好出发,自由组队,与此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多加沟通,在完成任务时,成员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多组织活动,调动小组的活跃度。

(4)对弹幕提高课堂互动进行合理安排。弹幕是一个提高课堂互动的好工具,但是弹幕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关闭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同时,弹幕上面除了课堂外的信息应该如何控制也是应该进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2]王坦,吉标.“翻转课堂”模式的理性审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6(6):55-61.

[3]肖安宝,谢俭,龚付强.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翻转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7(5):46-52.

[4]孙朝娟,孟洁然.翻转课堂“雨课堂”对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18(14):114-116.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雨课堂翻转课堂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