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学习环境下“三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9-04-25郑莹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

郑莹

摘   要:学习支持服务是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为在线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的总和,旨在指导和协助在线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有效性。完善混合学习环境下各级各类高校的学习支持服务,应从高校自身条件及需求出发,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人、事、物”入手。基于对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组建师生“双主”学习共同体,构建平台、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三主”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以期推动在线学习者的学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混合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24-05

一、引言

混合学习环境(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是将网络虚拟场域与课堂实体场域、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人人交互、人机交互学习空间,通过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通信工具与传统面授课堂教学相融合来实现,帮助学习者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具有多元性、及时性、主动性、交互性和教学行为场景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深入研究和反思,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有研究表明,混合学习环境对降低辍学率和提高学习者考试成绩均有积极影响。[1]在此背景下,高校通过不断引进优质在线学习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弥补其自身软硬件条件不足,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时代,学习支持服务作为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简称LSS)的理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David Sewart[2]提出:远程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学生更持续的关心,应通过各种方式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指导和协助。近年来,学习支持服务的相关研究被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其影响范围也逐步从远程教育领域扩展到普通高等教育领域。[3]在我国,有关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分类与体系构建研究,[4][5]以及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支持服务手段的应用研究。[6][7]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不仅需要合适的学习设计,还需要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来保证其良好运行和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8][9]

国内在线课程目前呈现出总体交互水平不一、学科差异大的特点。在线课程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以督学服务为主,类型单一,整体水平较低,尤其导学服务和助学服务明显不足。[10]同时,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机制的构建上,鲜有针对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的论述和研究。因此,学习支持服务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依据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相关研究,从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出发,从平台、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构建混合学习环境下“三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期提高学习者满意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高校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平台支持有待完善

现有平台提供给高校的学习支持服务手段较单一,学习分析功能不强,普遍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功能和学习效果的反馈机制,鲜有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量身定制的双向学习交流。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不足,不利于激励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同时,随着在线学习资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线学习资源出现普适性强、针对性差、分类杂乱、更新缓慢等特点。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缺乏对学习者认知规律的把握,大多仅被视作可视化学习资料汇编,多停留在“文字教材搬家”和“课堂教学翻版”水平。此外,平台未对线下课程的教师(下文简称“第三方”教师)提供教学方法、课程拓展及专业发展等支持性资源。

2.教师支持严重不足

从学校方面看,线上教育由课程团队、课程资源建设、教学互动等方面组成。除极少数拥有丰富资源的高校外,普通高校教师完成高要求和高难度的线上课程建设支持不足。[11]从教师自身来看,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对在线学习和混合教学模式积极性不高,导致对学习者学习支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习者学习支持的参与度不够。多数教师仅仅将混合式教学理解为线上视频播放与线下课堂灌输的简单结合。“线上”课程无明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指南”,“线下”课程缺乏足够的答疑和讨论时间,教师“重活动组织,轻情感激励”现象较普遍。[12]最终容易导致情感支持缺乏的学习者出现孤独感、学习动机下降、学习焦虑和学习困惑等现象。

3.管理支持服务有待提高

目前,各级各类高校均在建设或选用符合自身需求的在线课程,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但因混合式教学中负责教学管理的各级各类人员对学习支持服务认识不足,导致选课过程中缺少规划,各课程之间出现难度不一、内容重叠、缺乏体系连贯性等问题,不利于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13]此外,学校对混合式教学参与人员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专项培训不足,导致具有混合式教学及学习支持服务实际经验的教师比例极低。此类情况均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所需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三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一个各要素各环节优化组合、协调运作才能发挥系统最大效益的有机整体。混合学习创设的充满活力、人文关怀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支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14]因此,混合学习环境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错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针对高校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問题,从学习资源支持、教育技术支持、教学人员支持、学习行为支持、学习情感支持、学习评价支持等多个方面构建混合学习环境下基于平台、教师、学校的“三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1.基于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

(1)学习资源支持

学习资源强调对学习者学习内容的支持。[15]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习的保障,是确保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学成功的关键。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文本、视频资源及其他新媒体资源等。

平台在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应打开课程制作团队与线下“第三方”教师的沟通通道,实现线上、线下合作管理课程,使课程能适应不同高校的教学需求和学习者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平台可以尝试向各级各类高校提供适应本地化、校本化学习者需求和教师需求的学习资源“平行”支持服务,即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和培训资源支持服务,如图2所示。一方面,平台根据不同高校的需求提供名校、名师开发的高质量且难度匹配的在线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平台为线下“第三方”教师提供高质量教辅及培训资源,帮助教师有效利用平台学习资源,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

(2)线上环境支持

由于现有在线学习平台对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功能较少触及,平台架构可从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学习分析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满足自适应及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学习体验。此外,线上环境可建立满足教师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的动态开放资源。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挖掘、筛选、评价、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教师学习资源库。同时,对教师学习及互动记录实施动态跟踪及大数据分析,形成基于教师学习偏好、基于教师学习行为特征等的智能推荐,实现教师学习资源的导向性自我选择。

(3)教育技术支持

混合学习的本质是用最为便捷的通道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16]平台可从导学、督学、促学三方面合理使用技术实现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首先,应用数据挖掘手段跟踪学习者学情变化规律,分辨学习行为数据中的关联,预测学习者的学习发展趋势,推送具有自适应性的学习策略。其次,借助大数据分析,过滤学习信息,推送具有强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包,包括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资源、以榜样推荐与分析为主的同伴资源和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练习资源。第三,挖掘与分析学习者常态化学习数据,对学习者阶段性学习过程与变化情况进行表征,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学习评价反馈和路径引导,为“第三方”教师提供学习者支持路径,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实现。

总而言之,混合学习环境下“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以数据安全为保障”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智能化、辅导实时化、管理网络化等多项服务。具有良好技术支持的学习平台是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可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可提高在线课程的利用率。

2.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支持服务

由于课程制作方无法针对每所高校提供直接的导师助学,培养课程使用方的第三方教师支持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1)资源加工支持

混合学习环境下,不同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这使部分学习者受课程个性化缺乏的影响产生不适感,因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17]例如,场独立型学习者偏向长时间学习,场依存型学习者适合微课程学习;沉思型学习者适合多文字学习资源,冲动型学习者适合多视频学习资源。因此,在学习内容的构建上,为避免学习资源仅出自于某一课程而导致个性化缺失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将所需优质资源从网络和平台数据库中遴选出来,帮助学习者整合优质资源,协助组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资源的适应性、利用率和有效性。

要实现教师的资源加工支持,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教师应全盘把握现有课程相关资源,对学习资源进行模块化分析,即将课程拆分成多个模块后进行动态重组。其次,教师需对学习者进行预备知识检测和问卷调查,掌握学习者学习风格及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及内容。 第三,教师应重视对学习资源的迭代调整。由于混合式学习受环境导向影响,在动态组合学习资源模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学习者,教师需要不断调试、修正、检测环境中学习资源模块的输入与输出,逐渐形成相匹配且稳定的模式。

(2)学习策略支持

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与学习者共同参与课程学习,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双主”学习共同体,如图3所示。这意味着真实持久的学习行为发生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与学习者都将学习视作各种目标之间的重要衔接点,从而促进学习策略及学习行为的转化,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合作文化,培育有利于学习的实践共同体环境。

从教师方面看,“双主”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从优质在线课程中获得课程设计和制作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程学习过程,为不同类型学习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支持与指导。从学习者角度看,在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从教师和同伴身上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尊重感,这有利于维持学习者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混合学习环境下“强交互”学习环境构建,有利于提高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

(3)学习情感支持

学习情感支持主要来自于自我、同伴和教师三个方面。多元激励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都将教师情感支持确定为激励和提高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18]实际上,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时空分离”易使学习者缺失教师情感支持,继而出现一系列学习倦怠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环节的“超时空”设计,充分利用即时沟通工具打破现有学习平台和学习空间限制。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营造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关注学习者学习动态;另一方面,教师应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充分利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面对面交流与讨论机会增进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化解其焦虑、畏难、厌学等情绪。

(4)学习评价支持

基于技术媒介与人际交互的双向通信交流是学习支助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19]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以自学为主,教师从传统教育中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学习的建议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学习行为发生的过程成为“第三方”教师引导学习者线上线下学习与思考的双向流程。因此,教师应关注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变化,实现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同步或异步学习支持,解决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专业与技术问题,最终助力学习者参与和完成课程学习。同时,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適合其个性化的评价反馈机制。[20]例如,针对易受外界因素干预的冲动型学习者,教师可不断提醒学习者持续专注某一学习资源;针对善于思考的沉思型学习者,教师可为其提供不断导向更高层次学习的评价方式。

3.以学校为主的学习支持服务

(1)教学管理服务

管理是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21]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某一目标将人员、硬件、经费以及办事流程纳入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调配和应用。[22]具体而言,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满足学校教学发展需求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方案,鼓励教师组建混合式教学团队,出台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性政策,对学生组织网络学习技能培训,为教学、教辅人员提供网络教学技能培训,构建师生网络学习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方面,学校应给予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教师一定的经费支持,让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线上”教学部分可不按传统课堂授课的地点、时间、形式做严格要求,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分析工具分析学习者的线上学习过程,结合教师和同伴线下评价内容对学习者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评价。

(2)教师发展支持

在线教育首先改变的是教师。[23]面对在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者个性的影响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评价者以及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发展不单指教师个体发展,还包括一个教学共同体、一个教学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实现教师发展支持,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高校应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学团队,协同运营建设有特色且适合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其次,因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优化、改进的过程,高校应从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需求出发,为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搭建可持续、立体化、进阶式发展与交流的平台。第三,高校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监督制度,根据反馈与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进行优化、改善。

(3)线下环境支持

David H. Jonassen[24]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学习环境几乎不可能提供一个全纳性设计模型,研究者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加以分析、设计和实施。混合式学习环境下,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经验,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线下环境中为学习者和教师塑造便捷、开放、有序、智慧的学习场域,主要涉及网络通信设备、智慧教室、图书馆等硬件环境,校园文化、交互学习氛围等软件环境。线下环境支持使学习者能随时找到支持疑惑解答和学习迁移的实践场地,随时获得更适宜的学习资源,这种及时性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并辅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结束语

学习支持服务对于创设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过程、保障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和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现状,从学习资源支持、教育技术支持、教学人员支持、学习行为支持、学习情感支持、学习评价支持等多个方面构建平台、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三主”学习支持服务模式,能够为学习者学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服务,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Lopez-Perez,M.V.,Perez-Lopez,M.C.,& Rodriguez-Ariza,L.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outcomes[J].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2011,56(3):818-826.

[2]Sewart D.Continuity of Concern for Students in a System of Learningat a Distance[R].Hagen:Fern University,1978.

[3]余海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经验与启示[J].教育探索, 2016(10):139-143.

[4]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上)[J].中国电化教育, 2002(3):56-59.

[5]陈丽.远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6]黃荣怀,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7][21]张成龙,李丽娇.论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支持服务[J].中国远程教育,2017(2):66-71.

[8]陆东梅,孙辉.基于混合学习的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和对策[J].成人教育,2015(3):36-39.

[9][17][20]江涛.混合学习视域下学习支持服务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11):11-16.

[10]孙洪涛,郑勤华,陈丽.中国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6(1):72-79.

[11][23]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

[12]刘斌,张文兰,刘君玲.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63-68.

[13]胡钦太,林晓凡.面向服务的MOOCs分析与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39-43.

[14]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15]曹梅,张增荣.学习资源的内涵及其深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4):14-17.

[16]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7.

[18]赵呈领,李红霞,蒋志辉,黄琰.消除在线学习者倦怠:教师情感支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8(2):29-36.

[19]杨亭亭,邓幸涛.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3(17):48-50.

[22]Januszewski,A.& Molenda,A.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Definition with Commentary[R].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Taylor &.Francis Group,New York, London,2008.

[24]Jonassen,D.H.& Land,S.L.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0.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
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混合式教师培训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远程非学历教育如何做好学习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