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新”视域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25黄仕友弓潇然余亮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四新教学评价智慧课堂

黄仕友 弓潇然 余亮

摘   要:作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形势下,智慧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侧重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本文依照当前研究方向,在乔伊斯等人对教学模式要素定义的基础上,以“四新”——“新技术、新媒体、新终端、新环境”作为模式构建的条件支持,在“四新”视域下完成“四环九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通过案例形式呈现智慧课堂的运行过程,反思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16-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提出,传统课堂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的教育不仅需要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更要关注技术力量对教学的支持。现阶段,信息技术为智慧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但相关研究表明,教学一线的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改革存在误区,无法科学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从根本上导致智慧课堂的实践和推广工作鲜有成效。[1]本文提出“四新”视域的观测视角,构建了“四环九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模式的环境、要素设计到模式的实践过程均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为消除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促进智慧课堂实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1972年,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他们将教学模式定义为“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2]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的理论,教学模式包含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3]其中,理论基础是指该教学模式所依据的相关教学理论等,对教学实践起引领和指导作用。智慧课堂教学中典型的支持理论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混合学习理论[5]等等。实现条件是支撑教学模式运行的各种教学要素与环境资源的优化组合,具体包含师生互动、资源、环境等在内的众多因素。教学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预期学习效果的描述,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同样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教学互动的质量,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操作程序是指导教学活动进行的步骤和方法。它以连续操作的形式规定和描述了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的逻辑与步骤,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评价则是按照教学目标制定的相关评价方法与标准。教学评价需结合实际教学任务,学科、授课模式等,在关注内部设计的基础上,建立要素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完整性,体现教学模式对教学实践系统的指导意义。

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提出的教学模式五要素,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鉴于现有理论基础的共通性,本文着重对理论基础以外的四个要素进行阐述。

(1)实现条件

课堂教学模式的大环境和背景、条件中的主要技术支持归为“四新”,即新技术、新媒体、新终端和新环境。新技术主要有VR、AR、3D技术[6],远程传输技术[7],激光切割[8],录播技术[9]等,旨在为传统上以“知识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学习体验;新媒体通常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代表,电子白板承担计算机鼠标与白板书写笔的双重功能,从而实现了白板、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10]新终端主要涉及平板、手机、统计设备等,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学习资源,为教师随时随地收集与分析学习行为数据提供硬件支持;[11]新环境则是能充分满足学生灵活多变的学习需求的泛在学习环境,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环境,学习时间更灵活、空间更广、方式更多样。[12]

(2)教学目标

智慧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目标不同,其在关注知识内容学习的同时,还关注对智慧型人才的培养。[13]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个层级。知识理解作为第一层级,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知識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知识创新则上升到培育学科思维的高度。[14]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不只关注一节课,通常会扩展到一个主题,甚至整个学科,涉及课程总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三个层次。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出发,智慧课堂教学目标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还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批判性思考和意义建构。

(3)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本文提出如图2所示的四环九段教学活动流程。“四环”即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外。[15] “九段”是贯穿“四环”的九个教与学的步骤。与加涅九大教学事件相对应补充,“九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提供预习材料与预习答疑、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提供学习指导、发布任务与教学互动、评价反馈、布置作业与精准化指导、教学反思、促进拓展与迁移等。[16]

课前环节包含提供预习材料与预习答疑、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学生预习过后需要完成相应测试,学情分析以学生的预习行为为主要依据,教师利用平台汇总学生存在的预习问题并完善教学设计。

课中教学的教师主要活动包括情境创设、提供学习指导、发布任务与教学互动以及评价反馈。学生的主要活动为互动学习和学习评价。互动学习是课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需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为学习“中心”的能动性,既要正确使用智能设备,实现与媒体的互动,又要积极与其他同学分享与交流,完成与信息技术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17]同时,学习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重要步骤之一,教师需要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理解。

课后教学环节,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结合线上线下方式,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精准化指导与教学反思。[18]精准化体现在针对学生个性问题录制作业批改视频或微课。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内容完成之后,集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保存,作为下次备课参考的过程。该过程为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践依据。

课外教学是对前几个环节的补充,教学内容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拓展任务,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某个知识点。

(4)教学评价

从智慧课堂评价维度出发,本研究从主体、内容、方式等三个层面入手,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主要包含学生个人、学习伙伴以及教师三部分,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评价方式有线上线下等。

从评价的时机出发,评价是伴随式的,分几个层面。一是评价在四环九段中均有所涉及:课前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及预习进度,课中注重互动、交流及课堂测试的评价,课后注重作业的评价,课外注重拓展知识的记录性评价。二是评价贯穿在学生长期的学习轨迹中:包括对课堂学习情况、考试情况以及多年学习情况的评价。三是评价多元化:包括对平常学习记录、考试数据、学习态度、师生交流等方面。四是评价注重及时性、过程性、结果性反馈。

三、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以人教版初三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本模式要素设计与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一是实现条件。本模式要求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配备教学平板;提供智慧课堂学习管理平台,用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以及教学资源的调用;配备电子白板,能实现屏幕与学生机同屏的操作、互动。

二是教学目标。结合课程体系目标下的课时目标以及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具体内容涉及不同层面。在知识理解层面要求学生:①探索和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②探索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③能够利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解题。在知识迁移层面要求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在知識创新层面要求学生能借助日食等日常生活现象发现问题,拓展发现式学习的能力。[19]

三是操作程序。从课前环节出发,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先录制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学短片,并将学习资源上传至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学生完成预习、测试,提交反馈。教师通过后台统计数据,调整教学设计。课中环节,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如表1所示。

在课后阶段,教师依据平台数据分析结果,布置个性化作业。通过总结反思,把存在的疑问记录到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上,便于教师改进和针对性教学的实施。

在课外环节,教师应针对班级特点设计拓展性练习,作为对知识学习的完善。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练习锻炼迁移能力,将与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形成课外学习作品等。

四是教学评价。首先,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例中,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都会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时,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完成自我评价。汇报者也要对本组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进行阐述。其次,教学评价要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例如,通过后台调取学生测试完成情况来对其进行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考察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认定其自主学习能力等。再次,教学评价要始终贯穿线上线下整个教学环节。线上评价主要包括课前任务的完成度、课中测试作答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外拓展资源利用度等;线下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在小组中的表现等。

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1.合理利用技术资源,提升教学有效性

为实现合理利用技术优势的目标,首先,教师应设计丰富实用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答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更符合其情况的资源,实现针对性教学。再次,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及时上传课件,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学习。

“四新”技术的出现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可能,但不是拥有这些技术的课堂都称之为智慧课堂。教师如何利用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资源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智慧得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智慧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防止“唯技术论”的发生。

2.提升教师接受度,创造“生成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参与者是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接受,甚至对智慧课堂有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教师信息化意识缺乏,仅把平台视为教学资源存放的道具,无法实现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致使学生的体验度受到影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差,无法熟练掌握信息化工具的操作方法,致使课堂节奏混乱,教学进度拖沓。

因此,智慧课堂在教学中要关注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创新意识,使其关注新型课堂形势下教学技巧的应用。鼓励教师勇于直面课堂的非预设生成,最大程度上把非预设生成转化为符合当前教学场景的教学服务资源,化尴尬为精彩。

3.提高学生自觉性,加强课堂监督

作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四环九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学生的自觉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有在链接外部网络看网络小说、使用班级空间聊天吐槽、利用漏洞下载APP、登录其他人的账号抄作业等倾向,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使其充满学习的自信;其次要教会学生在新环境中学习进步的技巧与方法,使其学会学习;再次要科学设置课堂任务和奖励机制,使其乐学并自行减少不自觉行为。针对抄作业等行为,可以采取题库抽题等方式随堂完成部分测验,降低学生的抄袭几率。

4.重视评价机制,加强教学反思

本模型提出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重视对智慧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中,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评价也成为亮点。具体表现在通过学生的个体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小组协作学习,评价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等。

学生评价机制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引导学生解决技术问题,更要量化智慧型人才评价标准,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改进动力。教学评价除在主体、方式、内容存在多样性之外,教师更要重视以“学”评“教”。重視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收集,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活修改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

[2][3]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丽·卡尔霍恩著;兰英译.教学模式(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4]Farshad Badie.Knowledge Building Conceptualisation within Smart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Systems[J].2017.

[5]Zhang Z, Cao T, Shu J, et al.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Pattern Based on Hstar and Smart Classroom[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EEE,2017:3-7.

[6]殷捷.AR、VR技术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 2017(4):195.

[7]王洪梅,王运武,吴健.3D数字化教学资源、未来课堂与智慧学习三元关系的新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7(2):29-35.

[8]刘晨,白铁钧,戴玉梅.信息技术使能下的激光切割创客课程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8(10).

[9]薛宗珑,王志献,叶红等.智慧教室的功能及系统构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

[10]张昭理,李志飞,刘海等.利用电子双板的知识可视化教学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7(3):16-21.

[11]王成雯,李峰.基于实时反馈技术的智慧课堂及案例研究[J].福建中学数学, 2016(9):37-40.

[12]侯婷,方丹妮,林婉曦.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5).

[13]梁秀凤,赵国军,张宝海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3-15.

[14]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

[15]赵桐.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数学智慧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6]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17]J Athinarayanan, A Joshua. AN EVALUATION STUDY ON SMART BOARD IMPLEMENTATION IN A CLASSROOM[R].1st International Malaysi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vention.

[18]欧乾群.智慧中小学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6(3):35-36.

[19]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数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8.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四新教学评价智慧课堂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