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MEM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25刘红勇肖茹袁梦婷(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

刘红勇 肖茹 袁梦婷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急需大量高级工程管理和实施人才,而我国针对MEM的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标准范式。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和MEM人才培养的特点,总结出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MEM人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知识智慧共享”MEM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了学校、企业、MEM三方参与的“MEM智慧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具有的智慧教育特点,可以培养出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高级MEM人才。

关键词:智慧城市;MEM;知识智慧共享;智慧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29-04

一、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标志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5)》提出“发展智慧城市”计划。[1]目前我国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格局已逐步形成,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外,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智慧城市包括:智能物流、智慧建筑、智能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教育等方面。其中,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另一种说法,是信息化与教育融合的高级阶段,具体是指在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在内的教学领域科学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的特点包括:开放、共享、交互、协作。[3]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以下简称“MEM”)以培养工程管理高端管理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是MEM的重要特征。MEM作为智慧城市相关知识的学习者和智慧城市的创造者,在当前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社会、企业对MEM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4]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下进行MEM培养,实现智慧教育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从MEM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研究如何开展智慧教育和培养智慧城市所需要的MEM人才。

二、智慧城市及智慧教育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结合,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水平,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给百姓带来和谐、文明、安全、绿色的智慧城市新生活。目前,对于智慧城市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以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为关注点,以城市最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模型是由应用层、数据层、通信层、感知层构成,如图1所示。通过感知层可以感知到城市各个基础设施的动态的数据,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通信层是智慧城市中信息的高速公路,能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到网络的便捷、服务。数据层的核心目的是让城市更加智慧,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关联、数据共享等功能解决智慧城市中的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应用层主要是在感知层、通信层和数据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系统,包括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民生等用用系统。

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逐步解决城市的产业、环境、民生、行政、资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城市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灭信息孤岛,让数据助力城市发展。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着重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城市,过渡到到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城市全方位信息化和互联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由点到面的趋势逐渐增强,关注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政策法规也趋于完善。[6]

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缺或的部分,人才的“智慧”培养是重中之重。依托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构建信息时代教育的新秩序,是智慧教育的核心。

实施智慧教育的关键,是以全体学习者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需要为中心,通过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构传统教育信息系统,形成理想的学习研究环境。汇聚、整合教育数据资源,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7]

因此,完美的智慧教育体系应该包含智慧学习、智慧课程、智慧环境、智慧学术平台、智慧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三、MEM人才培养的特点

2010年,MEM在我国正式设立。其产生的基础是现有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是技术出身,对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更多地是凭借经验进行摸索实践,难以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亟需加强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满足單位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工程管理硕士应运而生。

MEM的办学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师资和课程建设为核心,致力于培养技术、经济、管理和法规知识兼备,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能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系统控制的高层次、紧缺型、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各高校办学模式均注重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办学规模采用渐进发展的模式。各高校MEM的课程体系采用“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实践环节”的模式。

MEM的招收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以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并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MEM的培养方式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是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践,采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专题研究、项目训练、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创新思维,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智慧城市建设中MEM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1.建设智慧城市,MEM需要掌握的知识

(1)感知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对城市的各种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处理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各项感知技术的应用能获取城市适时、有效的各种信息。感知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射频识别)、GPS卫星空间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

(2)网络与通信技术。在感知到我们所需要的城市的各种实时数据后,还要利用便捷、高速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达到相关技术部门,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网络与通信技术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网络技术等。

(3)应用技术。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多媒体方针技术等。云计算主要体现资源配置的动态化、服务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终端的普及化、资源的虚拟化;多媒体方针技术主要是进行虚拟与现实的转化,运用方针技术将人的感官和思维带到虚拟的场景中,提高用户对虚拟物品的感知。

2.建设智慧城市,MEM需具备的能力

(1)系统优化能力。优化能力是智慧城市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可以大量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速度。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主管部门能够进行实时迅速反应,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快速完成对问题的处理。

(2)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能力。城市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集中的平台可以便于分析来自城市其他各部分的信息数据,将有助于运行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案。这种集中平台的互联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有助于实现不同部门、团队以及底层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因此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能力同样是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

(3)数据分析能力。拥有对数据进行高级分析的数据处理能力,让数据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的高级分析有助于支持决策的可操作性,将分析后的有作用的特定数据段反馈给规划团进行审查,可以明显提高数据的价值以及项目流程的准确性。可见分析能力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样尤为重要。

(4)预测能力。在智慧城市中,可以通过来自各部门的数据预测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变化。不同来源数据有不同的用途,通过有限的资源,管理者可以运用预测分析,掌握大量的可用数据。还可以通过降低与未来基础设施变化相关风险的预测,创造出更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5)移动办公能力。移动办公可以让管理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及智慧性,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所有行业员工必备的能力。

五、智慧城市背景下ME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MEM的定位应该是具有远瞻性的工程管理人才,以及核心技术的引领者,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提出预见性的规划,并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决策。因此,MEM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宏观思维能力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笔者基于MEM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需要掌握的知识,结合智慧教育的内容,提出一套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MEM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1.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培养MEM的智慧城市相关知识和技能

MEM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以在职教育为主,致力于培养推动工程领域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领导者与组织者。MEM专业人才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再通过理论学习,将实践经验进行系统、规范地总结,形成一套自身的知识体系。

(1)理论培养。针对不同工程领域的MEM,开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知识相关的课程,比如:针对建设工程的MEM,应着力培养当前建筑业极为推广的BIM相关知识和BIM应用研究能力,对于如何利用BIM建设智慧城市应有整体的认识和架构能力;针对计算机技术领域的MEM应着重培养与智慧城市所需要的软件开发和信息集成与管理能力。由于MEM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的目的是培养领导者与组织者,因此对于数学类、管理类和经济类等基础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的知识面应该尽可能广泛。

(2)实践培养。MEM一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定的社会工作者,又是学校知识的学习者。因此,MEM具有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且不需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将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根据自身专业和工作的特点或自身的兴趣点进行自主研究,以工程实践问题为导向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2.基于MEM、学校、企业多方的知识共享

采用产学研融合模式,连接学校和产业,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应用新技术改变教育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实现高校教育跨越发展。依托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生态圈,通过构建“MEM智慧教育平台”的创新高校教学方式,提升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教育人才培养的品质。

高校能为MEM提供多方位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企业能为MEM提供实际操作的环境和条件;MEM学员根据自身参与的项目积累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以此将高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企业的工程实际、MEM的工程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构建“產学研融合知识共享平台”,三方将各自能共享的资源导入该平台,通过资源的统计和分类,各取所需,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各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3.构建MEM智慧教育平台,进行MEM高级人才培养

从互联网的普及到信息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向着更加智能、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这是对智慧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MEM专业学位人才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针对MEM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知识智慧共享”模式。该模式构建了智慧教育平台,平台由MEM、学校、企业三方参与,具有资源共享、教学监控、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和智能分享等功能,通过对建设智慧城市的MEM人才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其进行“智慧”培养和管理,最终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输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高质量MEM人才。

智慧教育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设计,设计图如图3所示。

六、案例分析

现阶段,针对MEM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知识智慧共享”模式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但目前已经有许多学校开始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来进行MEM人才培养。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的MEM培养为例,对“知识智慧共享”模式的理念进行案例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MEM人才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土木工程类工程硕士。而目前对于土木工程来说,与信息处理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对一个建筑或者设施实体和功能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它能通过模型的构建,将建筑项目的各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最终实现建筑物的“物联网”。BIM也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因此,西南石油大学为了培养MEM专业人才的BIM技能,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BIM云平台”。

校企合作的“BIM云平台”是基于“知识智慧共享”模式创建的。首先,学校对学生进行BIM相关知识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软件基础操作等,教学所用的BIM相关软件,都能在“BIM云平台”上找到;然后,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企业一些实际项目的建模让学生体验到BIM的真正作用与意义,同时,在“BIM云平台”这个共享平台上,企业能实时观测到学生对于项目的完成情况,而学生建好的模型通过企业稍作修改也能为企业所用;最后,由于“BIM云平台”上共享了相关项目的所有数据,在最终MEM专业人才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该平台数据,使论文的完成更加顺利。例如,西南石油大学与成都晨越建设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BIM云平台”,在MEM人才的培養过程中共同完成了成都城市音乐厅项目、四川大剧院等项目的BIM建模,同时,MEM学生也以此为依据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

七、结束语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逐步发展,需要大量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高级人才紧缺的问题,分析了建设智慧城市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及MEM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智慧共享”的智慧城市MEM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了学校、企业、MEM三方参与的“MEM智慧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具有的智慧教育特点,可以培养出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高级MEM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忠明,肖鑫.智慧城市建设视野下的智慧人才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3):19-25.

[2]王飞跃.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从平行教学到智慧教育[J].科技导报,2018(11):9-12.

[3]杜娟.技术·情境·智慧:“互联网+”教师教育课程统整发展生态演进[J].教育探索,2018(2):97-100.

[4]MEMPC. What is a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MEM) Degree[EB/OL]. http://www.mempc.org/degree/.

[5]徐静,梁红.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8,14(3):197-201.

[6]谷大局.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智慧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7]刘旭东,王成军.我国教育智慧研究20年:成绩、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16-23.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广电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