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2019-04-25柴念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柴念

摘要: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重在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主线,启发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课程不仅为学生选科分科以及高考填报志愿提供相关的科学量化依据,从长远看,通过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推动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昆山市开展生涯教育种子教师孵化项目,有利于教师深化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完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明确课程发展方向,为各中学开展生涯规划活动提供借鉴参照。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A-0061-03

“生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一生的极限”“生活”“生计”三种含义[1],现在一般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如舞台生涯、体育生涯。“生涯”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典籍《庄子·养生主》一书中,书中提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近代美国著名生涯发展学者舒伯对“什么是生涯”这一问题,下过这样的定义:“生涯是終其一生,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组合。”[3]

关于什么是“生涯规划”也一直众说纷纭,广义的生涯规划也可以称为人生规划,指确定人生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计划,管理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所定人生目标的过程;狭义的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以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定位与意义

生涯规划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生涯规划可以让个体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已有的成就为基础,确定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发现新的机遇,增强竞争力,突破生活的困顿,塑造充实的自我并使其增值。因此,引导中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含义和意义,唤醒他们的生涯规划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涯规划课程核心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目标对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生涯规划课程核心目标的确定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起指导和规范作用。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从现实角度看,是通过测评等程序,为中学生选科分科以及高考填报志愿提供相关的科学量化依据;从长远意义看,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未来的生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让他们懂得把握人生的重要意义,通过“结论—过程—目标”这一逻辑,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未来美好生活是通过一天天不断奋斗取得的,无奋斗不青春,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学习生活才不会迷茫,才能找到自己奋斗的初心,即使前进道路遇到暂时的挫折,也能够正确应对。

(二)生涯规划课程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主线,带领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生涯规划课程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高校认知”“能力训练”“管理调控”等诸多内容,从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与需求;从培养兴趣和能力入手再到学会管理时间,调控行为习惯。可以说,生涯规划课程更像是一个人格培养、品质塑造的大课堂。

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尽快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注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身体验生涯规划课程对自身性格品质和能力的锤炼,这对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塑造健康的品质起到引领作用。

(三)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讨论、研究问题,获得认知提升和能力训练

活动教学是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理念。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一个个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中,是生涯规划课程的一大特色。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学习成果和思维轨迹。因为这些活动设计的初衷不在于让学生找到标准答案,而在于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分类指导等多种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二、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反思

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以其独特的思想理念和教学设计,深受学生的好评,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中学生生涯规划,将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发、开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昆山市教育局和昆山震川高级中学创设的生涯教育种子教师孵化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全市高中学校的积极响应。众多教师加入生涯教育种子教师孵化项目活动中,参与教学活动,分享教育心得,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实践,总结课程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此期间,笔者在昆山震川高级中学开设了一堂以“创造性训练”为主题的生涯规划课程,对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生涯规划课程的中心是学生,课程教学无论以什么为主题,始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目前高中学生多是00后群体,他们对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更加敏感、更有话语权。教师在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要注重00后的关注点和价值取向,在课程设计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语言表达特征。在课程设计时,既要“主题鲜明”“思想升华”,又要在形式上“接地气”,语言上生动活泼,表达上富有感染力。学生参与生涯规划课程的初衷不是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是在于他们的表达是否得到充分展示,他们的观点是否被尊重认可,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这些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可操作性强

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我国,关于生涯规划辅导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主要以大学生和中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就业指导为主,忽视了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如此,大多数学校生涯规划实施目标单一,仅着眼于职业、专业的选择而忽视生涯规划和生涯发展管理过程对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作用。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素质拓展、情景演绎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实现由“了解”到“认可”,再到“喜欢”的飞跃。

(三)生涯规划课程教學评价以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和其他课程教学评价进行区分。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内在动力,挖掘潜在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风采,成为课堂的主体,锻炼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最终让他们能感悟到生涯规划课程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

三、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方向

目前,中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处在研发和创设的关键阶段,对于课程的发展方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各级教育机构要充分重视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

各级教育局、学校要明确生涯规划对中学生心理成长和人生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要注重顶层设计,增加生涯规划课程的研发、创设、开展、评价等各个阶段的投入,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方案,指导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涯规划课程,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满足学生对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

(二)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方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了生涯规划课程的质量。在当前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目标,已经不单单是分数的高低,而更多是关乎学生的身心是否得到健全的发展。各级学校必须把握新时代发展方向和人们对美好教育更高层次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形成办学特色,注重特色教学,才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赢得空间。

(三)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让中学生感知社会发展的脉络,为职业发展奠基

生涯规划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指引作用,但生涯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和学校。众所周知,家庭在学生生涯规划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开展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同时,学校要把握有利契机,通过家校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家庭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同时广泛运用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职业岗位,让他们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现时的学业规划结合起来,让他们的学业有规划,职业前途有实现路径,人生目标有奋斗方向。“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为学生走向大学,迈向社会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1680.

[2]杨柳桥.庄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34.

[3]赵睿.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4.

责任编辑:李韦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生涯中的选择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