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25熊菲吴丽卿万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依从性

熊菲 吴丽卿 万艳(通讯作者)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 广东 广州 511447)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综合病区 广东 广州 51144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缺陷引起的以高血糖和多并发症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1]。其中,眼底、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处的并发症较常见,也是导致DM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引起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目前DM的控制遵循“五架马车”原则,分别从饮食、运动、药物及血糖监测和DM教育5方面达到控制血糖波动的目的[2]。有研究指出,老年DM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减退及认知功能减退,其自我控制血糖依从性和执行力差[3]。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提高其依从性,对其血糖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将全程护理干预用于老年DM护理中,以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DM诊断标准[4];(2)年龄50~85岁之间;(3)均需要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老年痴呆患者;(2)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100例老年DM患者按照其入院编号采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见表1。

1.2 护理方法

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老年DM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提高患者对于DM疾病的认知水平。讲座内容包括DM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性昏迷)、饮食、用药、运动、DM自我监测方法等几方面,讲座每周举行1~2次,提前告知住院患者讲座开始时间。另外,发放DM健康宣教知识手册,手册内容涵盖DM临床表现、并发症、血糖自检方法、DM检测结果表、糖尿病餐、有效运动方法及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2)心理护理:平时主动与患者交谈,亲近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此外,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抬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3)关注患者自我干预效果:关注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纠正其错误的干预方法。(4)病情观察及护理: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务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5)随访:患者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并对血糖结果进行分析。另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用药、饮食及运动情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1.3 血糖检测方法

护士每天使用强生血糖仪测定患者血糖控制状态,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

1.4 评估标准

1.4.1 治疗依从性 采用李莉[5]等学者制定的治疗依从性评价表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该量表包括饮食控制、血糖自检、按时用药及合格锻炼4方面。

1.4.2 生活质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此量表涵盖躯体功能领域、角色功能领域、情绪功能领域、社会功能领域、认知功能领域、总体生存质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观察指标

记录入院时、出院时,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FBG、P2hBG),评估两组患者出院2周时治疗依从性及其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6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出院时,两组患者FBG、P2hBG值均较入院时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n时间FBGP2hBG实验组50入院时8.92±2.3411.22±3.12出院时6.11±1.197.65±2.11 t--12.7479.653 P--<0.05<0.05对照组50入院时8.89±3.1211.26±3.24出院时7.34±2.569.19±2.34 t--3.8595.246 P--<0.05<0.05 t组间-出院时3.0813.456 P组间--<0.05<0.05

2.2 治疗依从性

出院两周时,实验组患者饮食控制、合格锻炼、血糖自检、按时用药等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两周时治疗依从性比较[n(%)]

2.3 生活质量

出院两周时,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出院两周时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出院两周时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组别n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实验组5073.45±19.2269.77±21.0273.82±17.52对照组5067.22±10.7862.00±16.4466.49±14.23 t-2.0002.0602.296 P-<0.05<0.05<0.05

续表4 两组患者出院两周时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续表4 两组患者出院两周时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组别n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生存质量实验组5075.85±18.5675.88±18.7870.66±15.53对照组5072.35±19.2372.92±20.1160.49±21.44 t-0.9260.7612.716 P->0.05>0.05<0.05

3.讨论

研究表明DM已经成为全世界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危害第三大的慢性疾病[7],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老年人因其自身机体功能减退、代谢迟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使得其发生DM时,更易引起低血糖、感染、视网膜脱落、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如此,老年DM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长时间高血糖会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生。因此DM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好坏,将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全程护理干预运用于老年DM患者中,发现其不仅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佳,还能提高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出院时,两组患者FBG、P2hBG、HbA1c值均较入院时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本次健康宣教及关注其自我干预效果有关。老年DM患者的执行力、新事物接受能力均较差,同时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因此,简单的1次口头健康宣教,仍旧无法达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增加其依从性的目的。此次健康宣教采取每周举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主要包括DM临床表现、饮食、用药、运动、DM自我监测方法等几方面,类容通过投影仪播放幻灯片,图文并茂。同时每一位患者均有DM健康宣教知识手册,几乎包含讲座的所有内容,使患者可以反复查看,加强记忆,从而提高自其依从性。另外,通过关注患者自我干预效果,了解其是否正确掌握血糖自检、饮食控制及用药的时间可方法,可增加自我干预的准确性。

除上述内容外,本研究还发现,出院2周时,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猜测此结果可能与本次全程护理干预有关。通过多形式健康宣教,增强其对于疾病的认知、熟悉血糖自检的方法,使其了解自我饮食控制、血糖自检及合理锻炼的重要性。另外,通过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形式的随访,了解其依从性是否良好,起到提醒、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和运动及自我检测血糖的作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将全程护理干预用于老年DM护理中,可以增强其疾病认知水平,提高院外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能使患者血糖控制稳定,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依从性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作文门诊室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