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妇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9-04-25胡馨予周丹李吉良蒋再英彭娜秦艳易孝芳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孕妇维生素血压

胡馨予 周丹 李吉良 蒋再英 彭娜 秦艳 易孝芳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引起产时、产后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子痫,视网膜脱落,心衰,肺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对于胎儿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新生儿预后不良。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为5%~12%[1]。

补钙是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可能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手段,而自1921年起逐步研究已明确维生素D的水平对钙在机体中的吸收及浓度的稳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迄今为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寻找有效的预测指标、尽早预防是近年来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有研究指出,25羟维生素D低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着密切联系[2-3],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存在联系尚无定论。

本研究针对广大普通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进入临床观察,通过监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观察孕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以观察孕期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孕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有何相关性,对临床预警及干预提出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8年8月,我院门诊建卡普通孕妇,年龄在18~35岁间、BMI<24、单胎,排除:(1)年龄<18岁,>35岁。(2)双胎、多胎。(3)患有精神系统等疾病,依从性差者。(4)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等合并症、并发症者。(5)统计数据时未分娩者。(6)未在我院分娩者。(7)孕早期已测25羟维生素D水平但流产者。(8)孕早期已测25羟维生素D水平但因医学指征引产者,所得1082例孕妇纳入研究标准。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筛查孕妇血清中25羟维生素D表达水平,同时监测入组孕妇孕期至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将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列为A组,未发生者列为B组;最终统计数据:A组29例,B组1047例;两组孕妇均无明显的营养不良及心、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年龄、妊娠周数、孕产次数、BIM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所有观察对象在孕期产前检查时都进行健康宣教和饮食运动指导。在其知情同意情况下于妊娠12~18周时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采集受试者禁食12~14h的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原理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按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维生素D检测试剂盒产于美国西门子医学诊断股份有限公司,Cengaur XP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所有标本均无溶血现象,为正常标本,抽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观察指标

入组孕妇妊娠20周后是否首次出现血压高于140/90mmHg、尿蛋白、有无头痛或视物模糊等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χ2检验。

2.结果

2.1 按照成人25-羟维生素D在血清中表达水平,将测定值分为:严重缺乏(≤10.00ng/ml),缺乏(10.01~20.00ng/ml),不足(20.01~30.00ng/ml),正常(30.01~100.00ng/ml),过量(≥100.01)。

A组29例:严重缺乏:11例(37.93%),缺乏:15例(51.72%),不足3例(10.34%),正常0例,过量0例;低于正常值29例(100%)。

B组1053例:严重缺乏:489例(46.43%),缺乏:450例(42.73%),不足108例(10.25%),正常6例(0.56%),过量0例;低于正常值1047例(99.43%)。

结果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布比较

表2 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值比较

3.讨论

25羟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形式,是目前公认的衡量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检测指标[4]。有研究发现人体大多数组织及细胞存在维生素D受体以及可把循环中25羟维生素D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的转化酶,因此维生素D不仅调节血钙水平,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5]。

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季节、纬度、日照时间、防晒剂的使用、饮食、穿着习惯和种族等[6]。阳光强度在赤道最强,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递减。Holick MF[7]指出,纬度大于37°的地区,在秋冬季节,由于太阳光入射角过小,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阳光强度减弱及日照时间减短,可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四川盆地多阴、云、雨、雾天气,雾霾严重,全年光照时间少,孕妇通过阳光照射皮下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非常有限。本研究对四川内江地区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入组的本院分娩的1082例孕妇99%以上的孕妇都存在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这与朱汉民等调查的上海地区2008—2010年1449例女性维生素D的缺乏情况相似,与目前国内外关于孕妇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报道基本一致。

Bodnar LM等研究指出早期妊娠,如果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37.5nmol/L,出现妊娠高血压的几率会增加5倍,独立于种族、季节、胎龄、孕前BMI和受教育等因素。LiuNQ等动物实验指出,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母鼠肾组织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MRA表达分别增加3和4倍;胎盘组织学分析,维生素D缺乏组母鼠迷路区域内血管径减小,表明低水平维生素D可能使妊娠妇女发生胎盘异常发育和血压升高。但25羟维生素D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朱学创等指出可能有以下5点:(1)维生素D可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压产生影响;(2)维生素D缺乏容易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可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而增加血管的僵硬度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可以通过肾素和胰岛素抵抗等影响血压;(3)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维生素D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而影响血压;(4)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表达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通过受体有保护血管内皮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体内维生素D缺乏,内皮保护作用减弱,可能会导致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僵硬度增加,血压升高;(5)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因此考虑血清25羟维生素D低水平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

本次研究所筛查的1082例孕妇证实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共有29例,发病率为2.68%,所发生的偏移可能与内江地区地域,饮食营养结构,入组时对孕妇年龄、BMI、多胎、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的要求相关。但对本次2组孕妇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显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未发生该疾病的孕妇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及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本研究未发现维生素本D缺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确切相关性,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相关,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调查进一步证实,且25羟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是否能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否有效预警指标,尚需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孕妇维生素血压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稳住血压过好冬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