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伐卢定联合普通肝素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19-04-25魏瑛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达标率抗凝肝素

魏瑛

(大同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现阶段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最佳方式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治疗中抗凝药物的选择对患者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1]。常用药物为普通肝素和比伐卢定,比伐卢定与肝素相对比,可以抑制有利的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不会引发肝素介导血小板减少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2]。为了研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中采用抗凝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选择62例患者入组研究,以普通肝素为对照,对比分析注射用比伐卢定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1例,使用普通肝素治疗)和观察组(31例,使用注射用比伐卢定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和5例;年龄范围65岁~8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8.38±3.1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和8例;年龄范围63岁~8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8.48±3.2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以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WHF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3)发病时间12h以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5)患者精神正常,无表达能力障碍和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接受溶栓药物及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的患者;(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严重高血压的患者;(4)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的患者和重度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其嚼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和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使用普通肝素治疗,予以患者注射肝素钠,剂量为100IU/kg,维持患者活化凝血时间(ACT)在250秒至350秒。观察组使用注射用比伐卢定治疗,术前予以静脉注射比伐卢定,剂量为0.75mg/kg,术中调整药量维持到手术结束,后以1.75mg(kg/h)剂量持续静脉泵入维持4小时[3]。两组术后给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0.1g和氯吡格雷每日75mg,阿托伐他汀钙,剂量为每天20毫克。术后6小时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一次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小时ACT和ACT达标率;(2)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0天再发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心因死亡情况发生率;(3)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的出血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在确认无误后输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ACT达标率、再发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心因死亡情况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ACT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CT和ACT达标率

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ACT和ACT达标率显示:观察组ACT:(265.44±15.45)s,ACT达标率(30/31)为96.77%;对照组ACT:(276.23±18.56)s,ACT达标率(25/31)80.64%。两组ACT对比,t值=2.4877,P值=0.0157<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ACT达标率对比,χ2值=4.0260,P值=0.0448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术后30天再发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心因死亡情况

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心因死亡情况形成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发生例数相同。两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心因死亡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表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对比[n(%)]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率对比

对照组术后出血患者6例,出血率为19.35%;观察组术后出血患者1例,出血率为3.23%,χ2=4.0260,P=0.0448,两组患者的出血率对比,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由于冠脉不稳定粥样斑块出血、破溃,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闭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部分心肌因持续缺血发生坏死,从而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猝死等并发症。

临床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术中常用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治疗优势在于:给药方便和价格低廉。但是,普通肝素治疗的弊端在于:第一,普通肝素的抗凝效果不全面,对纤维蛋白交联的凝血酶无抑制效果;第二,患者个体对肝素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部分患者其术中血栓的风险提升。第三,普通肝素的抗凝效果会被已激活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IV因子影响被因子抵消,因此提升患者术中血栓再发的风险性。第四,增加普通肝素剂量可以更有效的增强抗凝效果,但伴随的出血风险会增加[4]。

比伐卢定作为临床上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凝血酶抑制剂,其治疗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优势在于:第一,比伐卢定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以直接抑制Ⅱa因子活性,且作用靶点确定;第二,比伐卢定半衰期较短,且抗凝效果可预测,抗凝效果不会受到已激活血小板影响。患者注射后5分钟内即可达到药峰浓度,停药后1小时患者的凝血功能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一旦患者出现出血事件,医师停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即可恢复,因此降低了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血风险,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急诊PCI患者。第三,比伐卢定通过肾脏和蛋白酶降解排出体外,所以肾功能损伤患者可以安全使用该方式治疗[5]。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ACT更低、ACT达标率更高,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更低,3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由此说明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比伐卢定的抗凝效果不次于普通肝素,但安全性相对更高,尤其在降低出血率上优势明显,出血患者可以在停药后短时间内恢复凝血功能,对于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改善近期预后具有较好效果,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由于本研究样本数比较少,观察时间短,关于比伐卢定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今后进一步完善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观察来证实。

猜你喜欢

达标率抗凝肝素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