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9-04-24房增华
房增华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087-01
摘 要 本文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探讨创新理念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效率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创新理念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想对员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员工的价值观、思想路线、日常行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行和内部管理,影响企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为了减少企业遇到的问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但目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创新方面有待加强。
一、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党建思想政治人员岗位分工不明确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各个人员岗位的分工往往不够明确,岗位职责混杂,工作目标含混,政工师本身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再加上,企业政工师普遍缺乏专业的培养,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政工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赖政工师自己的学习,因此,导致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一定的深度,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在企业政工师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政工师对于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限,从而影响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
(二)企业政工师专业度有限
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师的专业度十分重要,专业度较高的政工师能够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认识较深,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胜任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情况却是,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政工师缺乏应有的专业度,不仅无法有效创新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还会影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信息不畅
在企业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中,基层党组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双方在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上未必能够达成意见一致。当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思政工作很难开展,创新方法也难以实现;企业管理层得不到党组织的有效支持,往往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却难以有效解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创新理念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分工、责权到位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员工人数增加、部门业务拓展,企业基本上都在进行着岗位划分、责权划分的工作,一方面将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布置到位,一方面根据提前划分好的责任进行员工考核,这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式。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同样需要进行政工师的任务分工和责权划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政工师的工作质量和价值,激发政工师的工作热情。根据企业的内部部门设置,政工师可以按照部门划分工作对象;根据员工进入企业的在职工龄也可以划分政工师的工作任务范畴;根据员工的党员身份也可以划分政工师的责任,这些都需要企业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划分。
(二)企业要做好政工师的培养工作
在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高专业度、高综合素养的政工师必不可少,他们是党建工作的执行人,是党建活动的策划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头羊,政工师们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理念的应用。因此,企业必须做好政工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政工师的思想觉悟,使政工师们能够主动履职,认真负责的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当中去。企业可以适当吸收一些年轻的党员进入政工师队伍,降低政工师队伍的平均年龄,用新鲜的血液去激活政工师队伍,推動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性。
(三)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党组织要团结
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党组织都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领导作用,只有二者团结统一,才能指引企业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二者不团结、不统一,就容易导致企业发展出现分歧,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只有在企业管理层支持的情况下,政工师队伍提出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才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这是创新理念应用的前提。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员工的思想,既然员工的思想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始终保持先进性。保持先进性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指导意义,带领企业员工为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创新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14):210.
[2]张宁.石油工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218.
[3]朱蕾.新时期中小企业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5(09):185.
[4]叶红红.研究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