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家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使用现状调查
2019-04-24娄瑞可余桂芳陈月倩文玉琼
娄瑞可,余桂芳*,陈月倩,文玉琼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水平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2015年中国糖尿病确诊人数已达1.14亿人,其中不少是老年糖尿病患者[1]。坚持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保护肝肾功能的重要手段,而胰岛素注射笔由于装置的简单易操作性,也在家庭治疗中普遍使用。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时,存在严重的重复使用针头、操作不规范、处理不恰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2]。老年人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经济收入来源不足,缺乏家庭照顾,治疗依从性较差等诸多因素,不规范行为更加严重。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老年人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使用现状,更有针对性指导临床教育工作,特开展此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69例长期居家使用胰岛素注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0±7.8)岁。患者具体资料如下表1所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制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使用现状调查表。该表的设计是由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日常经验,听取专家意见等形成,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胰岛素使用时间、每天注射次数)、注射针头重复使用情况(是否重复使用针头、针头最多重复使用次数、重复使用前是否消毒、重复使用的主要原因),以及注射针头操作规范性调查以及废弃针头的处理情况(是否消毒新的注射针头、注射后是否取下针头、处理针头时是否被刺伤、是否了解随意丢弃针头的危害、是否送回医院回收)。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负责调查,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调查目的和内容,对有填写困难的老年患者,协助完成。共发出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调查表69份,有效回收率97%。
表1 患者一般资料(n=69)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构成比用百分数(%)表示。
2 结 果
2.1 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情况(如下表2所示)
2.2 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操作规范性情况
69例给予胰岛素注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时,其针头操作规范性较低(如下表3所示)
表2 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情况(n=69)例
表3 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操作规范性分析(n=69)例
2.3 胰岛素注射笔用废弃针头处理情况
69例给予胰岛素注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废弃针头的处理情况(如下表4所示):92.8%的患者不了解随意丢弃废弃针头的危害,仅有4.4%患者对废弃针头送回医院进行处理。
表4 胰岛素注射笔用废弃针头处理情况(n=69)例
3 讨 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居家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重复使用针头普遍2016年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推荐:注射笔用针头一次性使用[3]。老年人多由于经济因素,重复使用针头现象严重,本次调查中79.7%的患者表示曾经重复使用针头,1例患者重复使用次数>7次。王领群[4]等在调查中指出,重复使用针头产生的皮下硬结可以引起胰岛素吸收不稳定,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从而导致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越来越大,不仅在经济上损失更大,更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
(2)废弃针头处理不规范胰岛素笔用针头属于感染性医疗垃圾,应由医院专门处理。本次调查发现,仅有4.4%的老年人会将针头送回医院按照医疗垃圾处理,42.0%的老年人在家中按照生活垃圾方式随意丢弃。可见,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居家用过的废弃针头所导致的危害性尚无充分认识。废弃针头可能携带血液、滋生细菌等,随意丢弃极易导致他人针刺伤,为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4 小 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居家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常出现重复使用针头、操作不规范和处理不合理等现象,不利于血糖控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进行更加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规范患者注射行为。重点应向患者强化风险意识,使患者了解重复使用针头的危险,如:组织创伤、脂肪萎缩、胰岛素吸收不稳定、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等;改变治疗观念,意识到这项开支的必要性。对于废弃针头的处理,应该加强宣传,使病人及家属对于居家式的医疗垃圾处理,有正确的认识。国家应加强监管力度,对于居家医疗垃圾的管理,制定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争取有效的家庭支持,使其对老年人的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