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性的影响
2022-01-08刘佳
刘佳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肾内科,甘肃 兰州 730060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长,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对于重要靶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并诱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目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是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法,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然而糖尿病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往往缺乏对疾病知识和胰岛素注射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使得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不佳。特别是在胰岛素注射针头的更换中如若缺乏良好的依从性,会导致患者出现重复应用胰岛素针头的情况,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科学指导来提升其胰岛素注射针头的更换依从性具有重要价值[1]。以下将对该院2019年7月—2020年1月的500例糖尿病患者在其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以及在提升其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性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500例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50例):男133例,女117例;年龄34~86岁,平均(39.5±1.3)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8.6±1.3)年;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113例,大专106例,本科及以上31例。对照组(250例):男127例,女123例;年龄35~85岁,平均(39.4±1.4)岁;糖尿病病程1~19年,平均(8.5±1.4)年;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112例,大专106例,本科及以上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年龄18~90岁;患者和(或)家属对该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治疗方法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患者具有正常的听力、语言沟通能力;患者各临床资料完备。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中途退出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如告知患者胰岛素的正确应用方法,胰岛素注射针头的更换频率以及更换方法,同时加强患者血糖水平监测,并给予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常规运动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如下:①进行健康教育前,护士需进行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培训和学习,确保能够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护理要点以及胰岛素应用的专科知识等。在具体的健康教育中,主要应用集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健康教育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在具体的方式方面有口头宣教、PPT讲解、视频播放、文字讲解以及形象化传播等,适当地运用现身说法使患者间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同时可邀请患者亲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②在健康教育前,还需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评估,例如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时间、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情况、性格特点、受教育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方案;③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期间,需要每周进行1次入户随访,并利用微信和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不定期的随访。在随访中了解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更换情况,防止患者出现重复应用的情况。加强患者的督促,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监督和管理中;④在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知识,以及胰岛素注射针头进行定期更换的目的、意义、操作流程等。重点向患者讲解重复应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例如造成注射局部疼痛,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发生针头堵塞以及断针等,同时可能导致注射局部发生感染以及注射局部皮下硬结等不良反应;⑤利用宣教视频、微信公众号以及健康宣教材料等向患者和家属就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应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时通过现场展示与护患现场互动的方式手把手地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更换胰岛素针头的操作方式与技巧,并由患者进行现场演示,由护士给予从旁指导及纠正,直至患者和家属完全掌握为止。将胰岛素针头更换频率制作为醒目的标识,将其鼓励患者悬挂在家中醒目位置,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患者和家属的疑问需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从而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逐步提升患者对于胰岛素皮下注射以及针头更换重要性的认知。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均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对于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实际用情况进行评估,分为每次更换、一日一换、2~7 d更换、>7 d更换。②运用问卷调查表对于两组患者关于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③统计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如皮下硬结、脂肪增生、注射局部疼痛、针头弯曲以及针头堵塞等。④两组患者于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末分别测定其血糖指标,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集中分布于2~7 d、>7 d,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显著提升,且集中分布于每次更换、一日一换,同期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仍多数分布于2~7 d、>7 d,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认知对比
两组患者在该次干预前对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认知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认知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认知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认知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250)对照组(n=250)t值P值t值P值52.62±3.95 53.05±3.62 1.269 0.205 93.62±3.06 72.62±4.05 65.413<0.001 129.74 56.964<0.001<0.001
2.3 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随访期间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0%,对照组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该次干预前FPG、2 hPG、HbA1c水平均较高,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250)对照组(n=250)t值P值干预前8.59±1.62 8.60±1.61 0.069 0.945 FPG(mmol/L)干预后t值6.13±0.25 6.95±0.32 32.556<0.001 23.729 15.893 P值<0.001<0.001 2 hPG(mmol/L)干预前干预后t值13.62±2.82 13.61±2.83 0.040 0.968 8.17±1.15 9.06±1.16 8.615<0.001 28.295 23.522<0.001<0.001 P值 干预前7.95±1.16 7.96±1.15 0.097 0.923 HbA1c(%)干预后6.05±0.35 6.61±0.53 13.941<0.001 t值 P值24.794 16.857<0.001<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且该疾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目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较高,同时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水平[2-3]。在治疗中通过应用胰岛素笔,操作较为简便,能对剂量进行精确调节,同时体积较小,便于患者日常携带,使得胰岛素笔近年来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有报道显示,广大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重复运用胰岛素针头的情况比较普遍,使患者局部硬结、感染等发生风险性增加,不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4-5]。如有报道指出,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由于重复应用胰岛素注射针头,使得腹部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6]。另有报道指出,超过80%的糖尿患者连续运用胰岛素注射针头超过6次,并且约有50%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过针头弯折的情况[7]。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对较细且较短,并且针头上覆盖了硅化层能帮助缓解疼痛度的硅化层,以上特点决定了胰岛素注射针头需要进行一次性应用来避免发生折断等情况。同时若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利用,非常容易发生针尖弯曲、倒钩以及毛刺等情况,并使得硅化层受到破坏,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疼痛感也大大增加。在完成胰岛素注射治疗后,患者拔针时由于存在毛刺以及倒钩等情况,也容易将胰岛素再次从患者皮下带出,影响注射剂量和血糖控制效果。除此以外,患者重复运用针头进行注射容易导致注射局部区域发生异常,进一步对胰岛素的药物吸收产生不良影响,使得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甚至可能诱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8-9]。在注射针头中残留的药液还可能形成结晶,致使注射针头发生堵塞,对患者下次注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科学健康教育来提升其对于胰岛素注射针头认知水平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是对广大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胰岛素注射治疗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病程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个别患者甚至需要每日坚持3~4次的胰岛素注射治疗来帮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10-12]。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胰岛素注射针头进行重复应用所产生的危害性,同时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过程中,并利用实际案例开展现场宣教[13],能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意识到重复应用注射针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严重后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保健意识,同时也可发挥家属的监督管理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14-16]。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通过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对于重复应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具有的危害性认知评分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明显提升,同时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认知评分显著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胰岛素注射针头的更换频率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每次更换的人数占比较高,同期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频率仍然相对较低。这也表明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广大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提升患者在注射针头更换中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这对于确保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在于,与传统的护理干预相比,联合开展健康教育能从多个层面运用不同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进行反复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不定期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对于疾病控制和自我健康安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17-18]。并且为了改善单纯说教可能存在的健康教育枯燥性和机械性等问题,该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宣教,例如入户随访、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图片展示以及视频展示等,更加全面和丰富地向患者讲解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的相关知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于患者和家属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于健康宣教方案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确保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因此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19]。除了进行知识的讲解外,还关注患者与家属的技能掌握,利用现场示教的方式向患者展示胰岛素注射针头在更换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注意要点,同时鼓励患者进行现场展示,由护士给予重从旁指导,针对患者的正确行为提出表扬,而对于患者的错误操作也能及时地发现并进行纠正,这对于提升患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效果显著,与此同时也更好地改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中的操作能力。该次研究中进一步对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胰岛素注射针头应用中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经统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0%,低于对照组的8.40%(P<0.05)。这提示糖尿病患者在其应用胰岛素注射针头过程中如能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注射针头更换的依从性,则更有利于预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对于确保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等均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应用危害性认知水平,并提升其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