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2019-04-24重庆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状况气候试题

重庆 刘 信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高考文科综合测试的基本考核目标之一,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高三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但是大部分学生经过二轮、三轮复习后,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仍然比较弱,存在无从获取、获取不全、理解片面、解读错误、描述偏颇、分析肤浅、推理断续等问题。原因主要是高考四大能力用文字表述是具体的,教学培养却是玄奥的。能力培养就像雾里看花,“花”就在那里,“花香”也若有所闻,但就是看不清更摸不着。教师们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手段和策略,但针对性都不强。个别方式方法可能有一定实效,但往往偏于复杂和程序化,学生掌握、践行困难。那么,有没有简单、直接的办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呢?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我们揭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端倪。我们可以从学科课程性质和学业水平划分两方面来构建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培养的理论和简单方法。

1.学科课程性质决定了地理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在英语中,地理学科是“Geography”,初始意思是“大地之描述”,后来深化到对“地”球表层之道“理”的认识和发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认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含土壤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相互交接作用的界面,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地理环境”就是研究这些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就是研究人类、人类活动与上述要素的关系。把研究结果物化就是我们所谓的地理信息。由于要素是跨领域、多形式的,因此地理信息的呈现也是多领域、多种形式的。这加剧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难度,也让教师的培养教学难以落实。

2.学业质量水平取决于地理要素的数量和特征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主要取决于试题创设情境的复杂程度。情境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构成情境的地理要素的数量多少和特征(状况)的鲜明程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学生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把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总体刻画为4级学业质量水平。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不同,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也不同。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情境的复杂程度、地理要素的数量和特征、学业质量水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区分度和难度情境复杂程度地理要素的数量和特征(状况)学业质量水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小简单少量且单纯、特征鲜明水平1能提取少量地理要素的鲜明特征一般一般数量较少、特征较鲜明水平2能提取较少地理要素的较鲜明特征较大较复杂数量较多、特征不够鲜明水平3能提取一定地理要素的较模糊特征大复杂数量多,特征复杂(现实、系统)水平4能提取现实中、多个地理要素的繁杂特征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方法步骤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地理信息是由各地理要素及描述其特征或状况的文字、图表、景观、数据、符号等构成的;地理要素的数量多少和特征(状况)鲜明、典型程度决定了地理信息的复杂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就是找出地理要素,理解、把握这些要素的特征或状况,并对其分解、分析、提炼、概括、整合、推理、拓展……最终找到这些要素、特征与设问的因果、过程、归纳等逻辑联系;把获取、解读、延伸的信息和推理的思维过程、形成的结论按照一定的语言表述,进而形成答案的答点,完成试题。

总之,从抓地理要素入手,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这个方法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简单、切实可行。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简化为“找要素——抓特征——联结思维——组织答点”四步。

三、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1.原题呈现

(2016年卷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鲑鱼溯河流而上,以鲑鱼为食的熊在河流附近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好,且从河谷南岸向北拍摄,利于顺光拍摄。

2.方法例析

第一步:找要素。即从提供的材料中找出试题所列举的地理要素。本题的文字叙述提到了气候、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地图展示了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水文等要素,如试题中添加方框的内容。

第二步:抓特征(状况)。即看材料利用文字、数据、图符等描述了上述地理要素什么特征(或状况)。本题的地理要素及其特征(状况)对应如下表:

地理要素特征或状况信息形式地形火山及高程注释,等高线密集、曲折且主要呈南北向延伸地图、图例、注释气候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经纬度反映地理位置和范围,推理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图及注释、文字生物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野生动物数量较少、冬眠杂食善捕鱼的熊多、鲑鱼溯河流而上文字水文河流地图

第三步:联结思维。就是分解、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特征(状况),推敲这些地理要素和特征(状况)又会导致什么地理结果,思考这些要素、特征(状况)、推论与设问的关联,即找出材料指向性和设问倾向性之间的交集,寻找交集的过程也可能考查到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思维顺着试题提供的地形要素特征延伸,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堪察加半岛上有南北走向的山脉且地势高差大,第(1)小题的“气候垂直差异大”这个答点就自然产生了。再结合地图中提供的气候要素状况:经纬度反映了地理位置和范围,判断出该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对山脉东西两侧产生的影响迥异,东西两侧也该形成迥异的地理事象;文字信息中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和增强设问的指向性还专门强调了“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地形特征和气候要素状况相结合,“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这个答点也就呼之欲出了。第(1)小题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连接思维和组织答点过程见下图:

试题提供的气候要素特征还可进一步推导出答点“冬季严寒,生存条件差”“气候垂直差异大”与地形要素的“多山地、高差大”特征结合可以推导出答点“半岛小且空间差别大,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小”。生物要素的“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和“熊冬眠、杂食、善捕鱼”特征相结合,可推导出答点“食物少”。这样,第(2)小题的答案就全部产生了,其过程见下图:

在试题提供的水文要素状况中,“甲位于山脉西侧、河谷南岸”等位置和地形特征可推导出答点“拍摄点晴天多、光照好,自南向北,便于顺光拍摄”“熊善捕鱼”和“鲑鱼溯河而上”可推导出答点“沿河地区熊经常出没,便于拍摄”“甲位于半岛南部”、“南部生长森林”位置和生物特征推导出答点“便于隐蔽”。第(3)小题答案形成过程见下图:

第四步:组织答点。就是组织答案、按要点归类作答。即把试题关键信息、延伸信息、推导结论整个思维过程和结果用学科专业术语通顺、准确、简洁、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全国卷尤其要把因果、先后、大小、得失等思维过程说清楚。这一过程完成质量的高低还和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状况气候试题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安全感,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