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2019-04-24朱小春杨建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胆管癌正确率腺癌

朱小春,杨建华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肝内胆管癌指的是发生于II级分支以远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腺癌,又可被称为肝内周围型胆管癌,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肝癌总类的10%,但其恶性程度非常高,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均欠佳,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的明确诊断并尽早实施相关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由于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右上腹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黄疸等无明显特异性的症状为主,多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而CT、MRI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影像学诊断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单独使用CT或MRI时因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同,易导致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混淆而出现误诊,进而延误患者的治疗[2]。而本次特对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旨在探讨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5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症状,入院后均行体格、实验室、CT、MRI等综合检查确诊,并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符合肝内胆管癌临床诊断标准。75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63.0±5.8)岁。排除有非肝内胆管癌患者以及未经CT或MRI检查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75例患者CT、MRI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分别设立CT组、MRI组以及CT、MRI联合组,对比分析三组检查诊断结果。

1.3 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仪器均为我院现有仪器,其中CT检查为西门子somaton perspective 64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方法:患者禁食4h后上机取仰卧位,首先进行全肝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顶部至肾脏下缘,扫描层厚设置为5mm,层距间隔为5mm,然后进行全肝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经患者肘静脉以3.0ml/s的速率高压推注80~100ml碘海醇注射液(生产企业:宁波天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69,规格:300mg I/ml),注射完毕后进行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延迟期(5min)三期动态扫描。MRI检查为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 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均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令患者掌握均匀呼吸、合理屏气方法以配合检查,首先选择横断位、冠状位与矢状位分别进行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顶部至肾脏下缘,参数设置:T1WI:TR 110ms、TE 4.7ms,T2WI:TR 3500ms、TE 79ms,层厚为6mm;然后进行全肝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经患者肘静脉以3.0ml/s的速率高压推注0.1~0.2mmol/kg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生产企业: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127,规格:15ml/7.04g)并应用T2WI序列分别行横断位、冠状位与矢状位的增强扫描。

1.4 诊断方法

由影像科2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阅片,分别做CT、MRI单独诊断以及CT、MRI联合诊断,当2名医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协商作出最终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例)、%(率)表示,并对(%)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0%,CT组诊断正确率为80.00%,MRI组诊断正确率为90.67%,MRI组明显高于CT组,联合组明显高于MRI组与CT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三组检查诊断情况对比[n(%)]

3 讨论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源于肝段胆管到赫令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大部分属于胆管状腺癌,少部分属于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肝脏与胆道内结石、感染以及肝吸虫病等有着密切关系,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黄疸等,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肿瘤多已侵犯肝门胆管或已出现远处转移,并且由于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较高,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因此,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3]。

目前,影像学检查一直被临床中作为肝内胆管癌患者最主要的诊断方法。通常情况下,肝内胆管癌肿块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以肝内的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以及不规则的相关软组织肿块为主,一般不伴有周围胆管扩张,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早期,肿块的中央常无明显的强化表现或是仅有轻度的强化现象,大多数肿块仅出现周边的轻度强化或中度强化,而随着增强扫描时间的延长,肝内胆管癌肿块中央的强化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其强化表现的程度与肿瘤内部相关纤维组织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往往为斑状、条状与分隔状的强化,此类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也多被用于与肝内其他肿块的鉴别诊断。CT检查与MRI检查是最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段,其中CT检查能直观的反映出肿块的大小、密度、边界,具有操作简便、扫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无间隔、薄层以及多期增强等优点,并且其成像几乎不会收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响,对于病变的定位与定性均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其缺陷在于对早期微小病灶的显示较差,同时由于CT仅可进行轴位扫描,在显示病变结构上不够直观,并且对胆管周围血管的分辨以及病变浸润程度的显示也有一定困难,因而可造成漏诊或误诊。MRI属于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优势,与CT检查相比,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肿瘤结构,并且其对胆汁、血管信号更为敏感,有着更高的组织分辨率,也可清晰的显示胆管内外的浸润情况,但是由于MRI检查较为繁琐,可能会受到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像而出现伪影,进而也会造成误诊或漏诊的情况。而联合应用CT与MRI时,具有良好的优劣互补作用,可对肝内胆管癌作出更为有效的诊断。在本次研究中,联合检查组的诊断正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独CT检查组的80.00%以及单独MRI检查组的90.67%,也进一步表明,CT与MRI的联合应用对于提升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4 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联合应用CT技术与MRI技术对肝内胆管癌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并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管癌正确率腺癌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