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核磁对早期脑损伤的评估价值研究
2019-04-24吴静
吴 静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脑损伤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严重疾病之一,其中外伤性脑损伤是各类脑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上诊断脑损伤的而技术多种多样,但大部分技术仅对中后期脑损伤的检查效果较好,对早期脑损伤的诊断效果较差,无法完全显示或清晰地显示出病灶位置,故常规诊断技术无法对早期脑损伤进行有效检测[2]。颅脑核磁共振是当前诊断水平较高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可在分析水平上对脑损伤进行评价,可反映早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研究,主要对167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和100名健康者进行颅脑核磁检查,旨在探究颅脑核磁对早期脑损伤的具体评估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167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有男109例(65.27%)、女58例(34.73%);年龄为4~67岁,平均(42.42±2.43)岁。对照组中有男68例(68.00%)、女32例(32.00%);年龄为3~48岁,平均(37.47±2.46)岁。两组基本数据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颅脑核磁共振检查,选择GE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测,采用专用的相控线圈。指导受试者呈俯卧位,应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SE-EPI序列对整个颅脑部位进行扫描,将扫描参数调整为TR 5000ms、TE为63.6ms、层间隔为2mm、层厚为2mm、扩散敏感系数(b)为800s/mm3。将扫描所得的全部数据上传至GEADW2.0图像工作站进行DWI图像分析,并测定其ADC值,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同时将所得病灶ADC值和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的比值作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组间的ADC值与r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t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组间ADC值对比
实验组患者灶状区、弥漫区的ADC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ADC值对比(±s))
表1 组间ADC值对比(±s))
组别 灶状区的ADC值(×103mm2/s)弥漫区的ADC值(×103mm2/s)实验组(n=200) 0.98±0.04 0.92±0.03对照组(n=100) 1.27±0.09 1.27±0.12 t 38.618 38.943 P 0.000 0.000
2.2 组间rADC值对比
实验组DWI异常的高信号区r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rADC值对比(±s))
表2 组间rADC值对比(±s))
组别 rADC值(×103mm2/s)实验组(n=200) 0.52±0.03对照组(n=100) 0.32±0.01 t 64.842 P 0.000
3 讨论
颅脑核磁DWI技术专指利用细胞水分子布朗运动原理对脑损伤进行检测,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具体构成情况和特点,操作时可通过对扩散敏感梯度的控制对前后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变化信息进行有效收集,从而对组织水分子的具体扩散情况进行判定[3]。DWI检测所得的ADC值可对组织细胞内的水分扩散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故颅脑核磁DWI技术通过对活体组织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情况来对脑组织功能状态进行有效判断,即通过对组织细胞内的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来判定颅脑的具体损伤情况。有资料显示,检测环境会对对该技术的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脉搏、血流变化及呼吸等因素均可造成检查结果的ADC值失去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为了保证DWI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ADC值进行矫正处理。
本研究中,167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和100名健康者均接受颅脑核磁检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灶状区、弥漫区的ADC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典型ADC值变化,ADC值越小则表示多检测部位的损伤程度较大。实验组DWI异常的高信号区r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脑损伤患者存在rADC改变,与表观的弥散系数具有一致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可辅助临床医师进行对早期脑损伤进一步判断和评估,故该疾病的评估价值较高,可为判断早期颅脑损伤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4]。
综上所述,对脑损伤患者予以颅脑核磁诊断,对其病情有着很高的评估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