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9-04-24庞芳兰庄贵军王亚伟杨小红

管理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动态性分销商波动性

庞芳兰,庄贵军,王亚伟,杨小红,4,陈 雪

1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2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50 3 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51 4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8 5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组织间关系的研究领域,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在促进和提高组织间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进一步探讨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相互转化的内在逻辑[2],更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调节机制的研究,已有研究仅关注人情的调节影响[3],没有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EVAN[4]最早提出边界人员的概念,随着关系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边界人员是指为负责建立和维持与其他企业的交换和合作关系的企业员工。对企业而言,如何将边界人员之间良好的私人关系转化为组织间关系,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间关系的发展策略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私人关系转化为组织间关系的中介机制以及环境动态性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权变影响。本研究认为,私人关系要促进组织间关系的发展需要遵循一些隐性规则,这些隐形规则的建立和发展首先需要在边界人员之间得到认同并遵守,良好的私人关系有助于这些隐性规则的建立和发展。在营销领域,这些隐性的规则被称为关系规范[5]。因此,本研究基于关系网络的视角,探讨私人关系如何促进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形成,并进一步提高组织间的关系水平。分析环境动态性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权变影响,以探讨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边界条件,帮助管理人员针对环境动态性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影响做出适当的营销决策。

1相关研究评述

1.1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

私人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对各方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连接[6]。在营销渠道中,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确定和具体运转分别由企业的领导和边界人员负责。在渠道合作关系确定和具体运作过程中,不同企业的领导和边界人员由于交往而形成私人关系。因此,跨组织的私人关系主要由不同企业的领导和边界人员来体现[7]。张闯等[8]从中国本土文化视角出发,以契约型农产品渠道为背景,检验企业边界人员与农户的私人关系对农户投机行为的抑制作用。

组织间关系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者关注的热点。在营销渠道中,组织间关系是渠道合作者对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状态的总体评价或感知[9]。已有研究对组织间关系维度的划分有不同观点。屈维意等[9]将组织间关系划分为社会维度、结构维度和知识维度;陈旭润等[10]从关系亲密程度的视角将组织间关系结构分为亲密关系网络和一般关系网络。已有研究从多种视角对组织间关系进行探讨。寿柯炎等[11]从网络资源的视角提出研究组织间关系的新思路。还有研究发现,在个人层面,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有正向影响[3];在组织层面,关系营销导向正向影响组织间关系,组织间关系中介关系营销导向与跨组织协调行为之间的关系[12]。

综上,已有研究探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直接影响[3],但缺乏对私人关系如何影响组织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已有研究关注人情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调节作用[3],而没有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从关系规范的视角分析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过程,并引入环境动态性因素,考察私人关系在不同环境态势下影响组织间关系的边界条件。

1.2关系规范

在营销的相关研究中,关系规范是指企业利用交易中的共同期望引导对方行为,包括团结、灵活性和信息交换等方面的内容[5]。关系规范是一系列隐性的规则,体现的是合作双方对彼此行为的期望[5]。人们对关系规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YANG et al.[13]从交易不确定的视角,研究需求、供给和技术波动性以及供应商贡献的不可预测性对交易控制(合同控制)和关系控制(关系规范)的影响,发现供给波动性与关系规范有倒U形关系,技术波动性会增加企业对关系规范和合同的使用,当供应商的贡献很难预测时,企业会减少关系规范和合同的使用,关系规范比合同更有助于增加渠道满意度;ZHOU et al.[14]的研究表明,关系规范不仅负向影响渠道伙伴的投机行为,而且调节协作与投机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薛晋洁等[15]研究信任对关系治理和合约治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在高信任和低信任情景下,信任、关系治理和合约治理对伙伴机会主义的影响。

综上,已有研究关注关系规范的前因和后果,但未发现有人将其作为企业边界人员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中介变量。事实上,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可能会影响渠道合作双方对彼此行为的期望,并由此影响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有必要检验关系规范的中介作用。

1.3环境动态性

JAWORSKI et al.[16]将环境动态性定义为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可预测性,并从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3个方面测量环境动态性,市场波动性是指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的变化,竞争强度是指行业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技术波动性是指行业技术变化的大小和速度;RODRIGO-ALARCN et al.[17]的研究发现,技术波动性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市场波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显著;CAI et al.[18]认为,环境动态性和环境丰富性是中国经营环境的两个重要特征。不管环境的丰富性如何,低的环境动态性会调节资源整合方法对中国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但是,在低的环境丰富性和高的环境动态性的条件下,稳定或开拓的资源整合方法对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没有显著影响;在高的环境丰富性和高的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开拓的资源整合方法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王念新等[19]的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在稳定环境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是获取信息技术资源,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应该构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动态性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影响,但忽视了环境动态性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权变影响。

上述研究不仅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也对本研究有重要启示。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回答两个问题,①边界人员之间良好的私人关系转化为组织间关系的路径或机制。虽然在营销实践中,边界人员之间良好的私人关系推动了组织间关系的发展,但在理论层面则缺乏对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机制的探讨。②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否以及怎样影响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的转化。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本研究探讨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在其中的权变影响。

2研究假设和模型

2.1私人关系、关系规范与组织间关系

已有研究发现,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不但影响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建立[20],还对企业的营销渠道行为有直接影响[21]。私人关系促进供应商的适应行为[22],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共享行为有积极影响[23],并影响企业间正式和非正式沟通、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的使用[24]以及企业最后的采购[25]。另有研究表明,关系规范在渠道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并认为关系规范是关系网络的产物[26]。但是,鲜有研究从边界人员私人关系的视角考察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是否和怎样对关系规范产生影响。

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越好,他们之间的人际信任程度就越高[27],信息交流就越顺畅[28],越有利于双方边界人员在渠道双方的约定之内获取更多有关对方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规范等知识,从而促进渠道双方对彼此的认同[29]。GENCTÜRK et al.[30]的研究认为,在关系规范建立之前,渠道合作伙伴应该彼此认同。企业对渠道伙伴价值观、态度、利益框架的认同有利于企业形成与渠道伙伴行为意向一致的行为期望,便于企业对渠道伙伴交易行为的引导。此外,RING et al.[31]认为,为了使良好的私人关系能够在组织层面上再现和延续,需要在边界人员的业务交易关系中加入规范和价值,从而在组织间合作关系的参与者中对交易关系的程序、使命和特征形成一致的期望。也有研究发现,边界人员之间的重复互动与企业间的经济交换相关。在重复性的交易中,边界人员之间的交互导致社会互动,并产生了群体接受的关系规范和促进重复性经济交换的信任[32]。PAULSSEN et al.[33]研究关系规范在顾客与企业交换关系中的影响,他们发现,虽然顾客个体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数量因素(关系的持久性和接触频率)对关系规范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关系质量因素(满意、承诺和信任)中的信任能够促进关系规范的发展,进而影响顾客对企业不当行为的反应。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私人关系能够促进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建立。

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建立意味着企业间的交易活动需要遵循一系列隐性规则,这会促进组织间关系的发展。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建立能促进IT项目的成功实施[34],影响企业间的合作行为[35]。MÖHRING et al.[36]的研究表明,关系规范促进企业的渐进式创新,降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YANG et al.[37]的研究发现,关系规范促进合同包容性与关系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强化合同义务与投机行为之间的负向影响关系;BROWN et al.[38]在研究特许经营企业的渠道治理时发现,关系规范的强弱会调节目标一致性、结果监督与加盟商投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关系规范的建立有利于组织间关系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私人关系正向影响关系规范。

H2私人关系通过关系规范正向影响组织间关系。

2.2环境动态性的调节影响

环境动态性描述了企业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16]。已有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AZADEGAN et al.[39]的研究表明,环境动态性负向影响精益运营对绩效的影响;SALEH et al.[40]提出了国际营销背景下影响信任和承诺前因变量的一个新框架,该框架预测环境动态性负向影响进口商的承诺;ROBERTS[41]探讨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前因变量和调节变量,通过分析美国178家高科技企业的调研数据发现,企业外在环境的动态性限制了数据集成和连通性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即在稳定的环境下,企业的数据集成和连通性积极影响吸收能力,但在动荡环境下这种影响不显著。表明企业面临的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不确定性的影响。也有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42]。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促使组织间关系发生转变,当组织间关系发生变化时,企业家的社会资本也发生相应的变化[43]。

JAWORSKI et al.[16]认为,环境动态性体现在3个方面,即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市场波动性体现为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的变化。在营销渠道中,当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变动不大时,渠道双方可以较为容易地预测顾客需求,从而不需要经常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在这种情景下,渠道双方边界人员的频繁互动并不能产生相应的收益。相反,当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变动较大时,企业不仅难以预测顾客需求的变动趋势,还需要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此时,企业的边界人员需要与渠道伙伴边界人员加强沟通,以预测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的变化趋势,于是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得到发展,组织间关系也得到改善。

市场竞争强度的加剧体现为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断将新产品引入市场,并制定新的销售策略吸引顾客,这迫使企业推出新产品,并实施新的促销策略占领市场。企业新产品的推出以及促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分销商的配合,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企业推销员与分销商采购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频率,从而巩固并发展了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边界人员间良好的私人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使企业的促销策略得以顺利实施。同时,良好的私人关系有助于发展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促使渠道双方企业共同面对市场竞争。

技术波动性体现为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演变和企业所处行业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能否快速地对行业技术环境的变化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关系到企业能否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在技术波动性小的情形下,企业并不需要大量的关于技术发展趋势的信息就可以相对容易地判断技术发展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时,渠道双方企业对边界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不大。当技术波动性程度很高时,仅凭渠道一方并不能有效预测技术变化的趋势,需要渠道双方通过交流和共享技术变化趋势的关键信息,以制定有效应对措施,降低技术波动性对渠道双方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应对技术波动性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确定性,边界人员需要从关系网络中获取技术变化趋势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私人关系得到加强,组织间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

H3市场波动性增强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促进作用。

H4竞争强度增强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促进作用。

H5技术波动性增强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概念模型见图1。

图1概念模型Figure 1Conceptual Model

3研究方法和结果

3.1样本和数据收集过程

本研究探讨制药企业与其分销商的关系,使用此前一个项目从制药企业收集的数据,数据收集时间集中于2009年8月至12月。因为本研究收集数据的时间距今有一段时间,可能会存在环境的变化导致研究结果不适用的情况,所以在数据分析结果出来以后,于2016年又回访了此前的3家调查对象,就研究结果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认可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结果在我们回访时仍然适用。

在中国,制药企业不直接将药品销售给顾客,而是通过医药分销商或零售商进行销售,这种情形保证了企业组织间关系和边界人员私人关系的互动。研究中,调研人员请医药制造商的销售人员作为问卷的回答者,调查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8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共508份,有效问卷收回率为72.571%。样本的基本特征见表1。

3.2问卷和变量测量

本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均来源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所有变量都采用多指标测量法和Likert 5点评分法,1为完全不同意,2为不同意,3为无意见,4为同意,5为完全同意。这些量表在已有研究中被多次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借鉴庄贵军等[7]的量表测量私人关系,包含9个题项。采用ULAGA et al.[44]的量表测量组织间关系,包含14个题项。根据HEIDE et al.[45]的研究设计测量关系规范,包含15个题项。根据JAWORSKI et al.[16]的研究设计测量环境动态性,包括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3个方面,用3个题项测量市场波动性,用2个题项测量竞争强度,用2个题项测量技术波动性。具体题项见表2。

3.3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对模型中涉及的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中,市场波动性和技术波动性的α值小于0.700,其余变量的α值均高于0.700。除了私人关系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小于0.500之外,其余各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500,所有变量的组合信度均大于0.800。说明量表具有良好信度。效度方面,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都超过0.500,说明这些题项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表3给出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各变量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题项具有较高的判别效度。

3.4分析和结果

本研究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模型1中,以私人关系为自变量、关系规范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私人关系对关系规范有显著的影响,β=0.614,调整R2=0.376,F=306.749,p<0.001,表明私人关系正向影响关系规范,H1得到验证。在模型2中,以私人关系为自变量,控制环境动态性的3个维度,检验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有显著的影响,β=0.532,调整R2=0.402,F=86.289,p<0.001。模型3 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关系规范变量,检验关系规范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中介作用。由模型3可知,调整R2=0.503,F=103.482,p<0.001;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331,关系规范对组织间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458,均在p<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关系规范部分中介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H2得到验证。模型4检验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了避免直接生成交互项而导致多重共线性,先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处理,然后对相关变量生成交互项,再进行回归分析。由模型4可知,调整R2=0.510,F=67.041,p<0.001。私人关系与市场波动性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148,p<0.010,表明市场波动性的调节作用是负向的,H3没有得到验证。私人关系与竞争强度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73,p<0.100;私人关系与技术波动性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139,p<0.010。表明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正向调节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H4和H5得到验证。

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Table 1Results for Samp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量表因子载荷、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Table 2Test Results for Factor Loading,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续表2

变量题项因子载荷组织间关系α=0.946CR=0.954AVE=0.597该分销商给我公司信任感0.815我公司信任该分销商0.855该分销商给我公司值得信任的印象0.841该分销商信守承诺并且可以依赖0.828我公司与该分销商之间有高质量的关系0.844我公司满意与该分销商之间的关系0.841我公司对该分销商给我公司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0.780如果我公司必须重新选择分销商,我公司依然选择与他们继续合作0.791我公司很忠于与该分销商之间的关系0.809与该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对我公司的业务很重要0.726我公司与该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像家庭关系0.615维持该分销商关系是因为我公司业务的实际需要0.571维持该分销商关系使我公司的业务保持良好的势头0.728我公司期盼与该分销商扩大业务0.711关系规范α=0.933CR=0.938AVE=0.507我公司和该分销商一起开发流程用来增强灵活性,以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0.654我公司与该分销商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0.769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政治、经济、法律等),我公司与该分销商经常对我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0.614当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公司和该分销商可以制定出一套新的方案应对突发情况,而不是固守在原始方案上0.823我公司鼓励员工将他们新颖的想法分享给我们的分销商0.702我公司与该分销商制定了共同培训计划,以加强双方的相互学习0.632我公司与该分销商互相提供有用的信息0.803我公司与该分销商频繁交换信息,不拘泥于事先达成的协议0.671双方都能将可能会影响到对方的事件或者变化告知对方0.737我公司和该分销商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发展和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0.814保持长期的关系对于我公司和该分销商来说都重要0.732我公司打算与该分销商保持长期的关系0.727在合作中一旦出现问题,我公司和该分销商会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由单独的一方承担0.770我公司和该分销商都愿意发展对双方有利的关系,而不是仅有利于某一方0.779我公司和该分销商不介意互欠人情0.612竞争强度α=0.779CR=0.903 AVE=0.823我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断将新产品引入市场0.907我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断制定新的销售战略,如强调药品的价格、保健功效或采取广告策略等0.907技术波动性 α=0.636CR=0.847 AVE=0.734我公司终端产品的技术标准不断演变,如国家出台的药品标准或各种认证等0.857我公司所处行业的技术环境不断变化,如国家医疗改革对于本行业的影响等0.857

表3相关系数、均值和标准差Table 3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注:对角线上的数据为标准差;**为p<0.010,*为p<0.050,双尾检验,下同。

表4回归分析结果Table 4Results for Regression Analysis

注:***为p<0.001,†为p<0.100,双尾检验。

市场波动性的负向调节作用与H3的预测相反,表明在市场波动性较大时,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会减弱。可能的原因是:当市场波动性较大时,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变化较大,需要医药制造商通过分销商或零售商快速推出新产品,以满足顾客快速变化的需求。而医药产品的研发周期比较长,研发产品的推广还要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是否安全。因此,制造商在短时间内既很难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很难达到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订货要求。此时,尽管双方的私人关系会正向影响双方的组织间关系,但是影响的力度会减弱。例如,当制造商的边界人员面对A和B两个分销商时,不管A和B的边界人员与他的私人关系如何,在药品没有达到上市要求之前,他都无法将产品提供给他们,因此也无法照顾私人关系好的分销商。因此,私人关系对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组织关系的影响力度在市场波动性较大时会下降。

4结论

4.1研究结果

为了进一步明晰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本研究借助关系营销理论,重点关注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建立和发展,探讨私人关系如何通过关系规范影响组织间关系,分析环境动态性对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能够促成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形成。边界人员之间良好的私人关系有利于双方企业获取彼此在交易中对对方期望的相关信息,从而促成合作双方对交易共同期望的形成。

(2)私人关系通过关系规范对组织间关系产生影响,关系规范部分中介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这说明私人关系有助于合作双方形成共同的行为框架和规则,这些合作的行为框架和规则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使双方对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反应,从而有益于组织间关系的发展。

(3)环境动态性的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3个维度显著调节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强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而市场波动性弱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

4.2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已有实证研究缺乏对于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转化的中介和调节机制的研究,使得对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转化的内在逻辑不清晰。本研究讨论和检验了私人关系对关系规范的影响,这是在已有研究对关系规范前因变量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人层面分析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在构建企业间关系规范中的作用,因此为探索关系规范的构建机制做出贡献。本研究对关系规范中介作用的讨论和检验,确认了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的转化机制,深化和拓展了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转化的研究。同时,本研究从企业外部环境的视角提出环境动态性对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转化的调节作用,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探索了私人关系向组织间关系转化的条件因素。

本研究结论对企业进行渠道关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①在中国的营销情景下,企业应该鼓励边界人员与渠道伙伴边界人员发展良好的私人关系,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战略信息,促进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建立,通过关系治理的方式促进企业组织间关系的发展。②环境动态性中的市场波动性会弱化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因此,当企业面对的顾客需求和顾客偏好变化较大时,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企业应该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通过满足顾客需求和分销商的订货要求发展组织间关系。在市场波动性较小时,企业要鼓励边界人员投入时间和精力与渠道伙伴的边界人员互动和交流,促进企业与渠道伙伴之间合作关系的良性运转。与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不同,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会强化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因此,当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断将新产品引入市场并通过制定新的销售策略吸引顾客时,或当行业技术环境变化较大时,企业管理者应鼓励边界人员发展与渠道伙伴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从而促进组织间关系的发展。简言之,企业管理者在构筑紧密的渠道关系时,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可能产生的权变影响。

4.3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未来研究中加以解决。①本研究仅从制造商采集数据,尽管研究结果反映或描述了制造商的情况,但是可能并不代表分销商的情况。因为渠道双方边界人员对双边关系的感知和渠道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期望会有差异,由此会导致双方对同一个行为有不同的认识和反应。为了了解分销商的态度和行为,今后可从分销商或双方采集数据进行类似的研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研究结论。②本研究数据收集于2009年,尽管后面回访了几家调查对象,并确认了分析结果的适用性,但仍可能存在时效性问题。今后可以用新的数据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再检验,以进一步确认其稳定性。③本研究仅考虑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并未考虑沟通和关系结构等其他因素的调节作用。因此,未来也可引入一些新的调节变量展开研究。

猜你喜欢

动态性分销商波动性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热水器企业如何化解与分销商的矛盾
交际中模糊语言的动态性阐释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饲料企业分销商选择研究
基于人民币兑欧元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外汇汇率波动性研究
基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发现及波动性研究
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
基于CDM系统的航班动态性调度研究
基于贝叶斯判别模型批发分销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