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改革
2019-04-23何玉林杨连发李海标
何玉林 杨连发 李海标
[摘 要]高校教学型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型实验室在管理队伍、制度、信息化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实践。其具体措施有: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实验室资源统一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增强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需求。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为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服务师生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184-03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教学为主,承担着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的规模与质量是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高水平的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反映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1]。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各高校展示其办学实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力度的重要窗口[2]。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发展的全面深化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建设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智能化本科教学实验室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很多高校对实验设备的投资大为增加,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原有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其有必要进行改革。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为例,对实验室师资队伍、制度、信息化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为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服务广大师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教学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对实验室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目前教学型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专职实验教师,一般是学历较低的老教师和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相对于理论教师,实验教师的地位较低,很多人认为其只是辅助教学的,外出学习、培训和竞技的机会少,特别是在职称评定方面,实验系列的最高级别是高级实验师(即副教授级别),这些差距导致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实验室也难以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另外,实验教师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完成应付参观、检查,维护设备等工作,在岗位职责内也要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量。而部分实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有的实验教师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选择继续深造,一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接替管理实验室,导致学校不能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缺乏規范性,实验设备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学校没有针对具体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条例,有的实验室卫生差,物品摆放乱;有的开放实验室,学生可随意进出、随意使用或借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意可宿等,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有的课程实验少,设备一年就使用几次,设备利用率低;一些旧的设备也被闲置,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导致一些设备满是灰尘、锈迹斑斑,无法正常使用;再加上设备的更新,这些旧设备最终只能等待报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实验室缺乏信息化管理,缺少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目前各个实验室是相互独立、封闭、分散管理的,导致实验室利用率不高,一些耗材缺乏严格监控,资源浪费情况严重[3]。由于缺乏信息化交流和共享平台,学生对学院的实验室了解不够,各实验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四)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养差,缺少专业防护知识[4]
某些实验室人员对于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实验室里缺少必要的安全提示;对于一些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试剂材料库的管理、事故处理等安全意识缺乏,用过的化学试剂随地乱倒,环保意识差;对于一些特殊装置的安全与防护、场地的管理以及人员的健康防护等知识缺乏了解,也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符。
二、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和学院实际,以学校正在开展的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一)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实验室队伍建设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5]。在学校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在外出进修、继续学习、教学质量奖评定等方面,学院应尽量使实验室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和聘岗方面,适当降低科研要求,低职高聘,并考虑其指导学生的一些实践成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管理实验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稳定师资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实验室管理人员主要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各专业教研室实验室中心主任、专职实验教师人员、实验教学秘书以及教务处、国资处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实验室管理制度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学院层面,学院教学副院长负责实验教学的经费管理和日常教学,实验室副主任负责实验教学任务的分配和调控,实验教学秘书负责教学的日常管理和调停课等,实验教师负责实验的教学、卫生、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学校层面,主要是教务处、国资处、基建处等负责实验室的各种安全检查、仪器设备的报废和更新登记等。
学院应根据实验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特长,将直接责任人落实到每个实验室,并给予每个实验教师每年管理分值20分,其管理水平和质量与年终和聘岗考核直接相关。
(三)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实验室资源统一管理
建立相应的实验中心网站,将各实验室的信息通过网站进行公布,如实验项目信息、实验日常管理、实验设备、实验网络资源、实验成果、实验室的开放情况等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重建。同时,要让学生和教师对学院的实验室情况有所了解,还可以将每个实验室上课的时间以及开放的时间全部在网上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约,实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信息进行资源调控和合理的安排。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对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管理和监控,也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学习的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的文化、环境和安全宣传,让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实验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增强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养
实验室的安全第一,主要是指“人员、物品和环境”的安全管理[6]。人员安全主要是行为安全,对物品的放置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安全等,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方法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物品的安全体现在物品必须要放置正确的位置,危险和化学物品要有明确的标识和使用注意事项;对于特殊仪器设备或大型操作设备,要增加防护措施,确保实验人员的操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环境的安全主要是确保实验室的地面、墙壁、门窗、仪器设备整洁,工具、文件等摆放整齐,特别是对化学物品,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便倒入水池中等,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养。学院应该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提前排除安全隐患。
(五)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需求
开放实验室,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实验室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时间、管理、实验设备上,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对一些闲置或老化的设备进行改装或科学研究等,使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教师则通过实验室的信息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情况。
三、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效果
以上改革的思路,部分已在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实验室管理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学院鼓励实验教师考博,目前学院拥有实验教师18人,其中在读博士9人,占总人数的50%。在学校的本轮聘岗中,有5名实验教师低职高聘;在最近一期的本科教学质量奖评比中,实验教师获奖的有8人,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学院制订了《关于新进教师进本科实验室锻炼的规定》,有4名新入职的博士加入到实验教师的队伍中,并承担了相关的实验教学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实验教师队伍。
(二)健全和完善了实验室管理制度,所有的制度和要求上墙
学院新增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要求学生进出实验室都要登记,包括学习的内容、进出的时间等都要严格登记;新增了实验室废液处理管理制度,专门设立了废液处理室,并给教师和学生配备了钥匙;新增了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简介以及特殊设备的要求;对于有危险品的实验室,相关教师都要及时报备物品的情况,还要对学生就化学品和危险品的危害进行相关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规范了实验室的设备摆放要求和卫生要求等,要求机械设备要做到定期开机、定期防锈,地面和桌面保持整洁等,为教学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了机械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信息平台,促进了信息化管理
通過机械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学院实验室的简介、设备的名称、台套数以及设备的性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是否开放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进入相关的实验室学习。而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发了智能机械制造虚拟工厂和智能电子制造虚拟工厂两大虚拟实验场景,其实验项目包括数字化设计、工业机器人、机械制造、电子制造、智能检测与控制、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等六大技术模块;在机械制造和电子制造流程中融入各种数字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传感检测、智能物流等相关实验项目,并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借助虚拟漫游技术,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相应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中心的信息平台进行查询、预约等,从而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选课、作业等情况。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工作效率。
(四)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完善和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学院领导带队到同类高校及通过认证的专业进行调研。通过参观和交流,借鉴他们的优秀做法,并结合学院的专业实际,请企业专业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安全指导,对设备的用电安全、设备操作安全等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专业防护措施,新增了安全救助电话、节能环保标识、安全提示、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实行实验室负责人假期值班制度,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对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自查、学校例行检查、抽查、专项检查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五)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并让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学院有多个实验室做到了在时间、设备、管理上对学生开放,这些开放实验室与大学生实践基地、众创空间、机器人中心等合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毕业设计、科学研究、创新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等提供条件。目前有四个实验室安装了指纹锁和信息监控平台,教师通过监控平台就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验室的情况。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并顺利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上,每个年级指派一个学生负责该年级学生在使用开放实验室时的管理,负责管理实验室的卫生、学习、设备的使用等;由高年级的学生分组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科技竞赛、学习方法、方案讨论、作品展示等以汇报形式进行交流,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与实践,学校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安全、信息化以及开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随着学科和新专业的发展,学校仍需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教师的技能培训,学习其他同类高校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理念,特别是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姚涓,姜大刚.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149-151.
[2] 张春平,胡慧.教学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32-234.
[3] 高立民,罗鸣,赵恒新,等.探索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4):241-243.
[4] 艾德生,黄开胜,马文川,等,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8-12.
[5] 崔同科,李本贵.高等学校实验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29-130.
[6] 董振旗,刘鹏,陈桂明,等.“6S”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410-412+415.
[7] 屠华.基于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241-24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