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MOOC教学策略初探
2019-04-23陈雪飞
陈雪飞
[摘 要]MOOC教学正在各大高校推广使用,然而许多教师对于这样的在线教学指导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情境性,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这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学习中体现的学习主动性要求高、互动性强等特点非常契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因材施教、小组积分制学习、多途径收集案例丰富教学情境、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等方面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教学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128-03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大规模在线课程,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这种网络教学方式让人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享受世界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MOOC自推出后迅速在全球各地兴起,我国一些著名大学也纷纷加入了MOOC平台。2013年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上线,清华大学推出学堂在线平台,2014年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1]。国内MOOC平台的开放和强大的学习优势让我国各大高校都纷纷推广和使用MOOC方式进行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许多学校都选择MOOC方式对其进行教学。MOOC在线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学生互动也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也具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等观点有许多契合之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MOOC教学策略,也许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动态的,虽然人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会对它有同样的理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客观事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取决于人们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和学习经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背景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
(二)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并加以内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学习者需要充分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理解。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对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学习,相互影响,对于知识的建构有重要意义[2]。传统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对概括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就可以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但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总是基于具体情境提出来的,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境活动才能被人真正理解,学习应该与具体的情境化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传递客观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扮演好辅助和指导的角色,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资源,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教学的特点
(一)学生人数多,学习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专业差异
由于是公共课,又是在线学习方式,因此班级人数比传统教学人数要多好几倍。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专业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主要抱着凑学分的心理。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的学生由于高考时对文化课分数要求低,而且本专业的课程中也大都以技能课为主,因此存在文理科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积极的现象。
(二)MOOC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高,学习进度、效果参差不齐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课程学习,MOOC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學生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计划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学习。学生也不必受到教师和课堂纪律的管束。一方面,在线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学习;另一方面,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由于上网玩游戏或者购物聊天耽误学习甚至忘记学习的现象。一门课程学习下来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进度快,学习效果好,有的学生学习进度慢,应付学习,学习效果差,甚至有的学生到课程结束都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得不重修课程。
如果说其他课程是传递客观的已有知识,让学生领悟和体会,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却是要求学生通过对心理学知识感知、体验和理解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学习者自己没有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的愿望,仅靠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是不能达到学习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依赖于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清晰理解与对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强烈要求,在适宜环境的影响下能主动地确立目标,改进认知,丰富体验[3]。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态度,并积极主动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需要较丰富的情境体验
相对于其他的心理学类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更强的情境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知和体验心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也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能呈现出来,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体会离不开具体的情境[3]。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案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知识,引起情感共鸣,主动迁移到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去。
(四)MOOC学习的互动性更强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MOOC学习平台提供的话题讨论功能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在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发布话题,也可以参与别人话题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回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线互动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而且那些性格内向、平时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愿意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学生主动置身于情境中去体会和思考,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在与别人的交流和互动中才能引发真正的思考,将具体的情境加以内化,引发内心体验,获得心灵成长[4]。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进行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学习背景和经验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由于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也就不同。建构主义主张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生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主观经验、信念以及社会背景,教师应对这些给予充分的认识、了解和尊重[5]。因此,对于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多去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生活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并进行因材施教。
大一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主要面临着大学生活适应、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对大一学生应侧重于这些方面的指导。大四学生则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应重视对大四学生就业和有效应对心理压力的指导。对文理科学生可以适当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和资料的阅读,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对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的指导则更多以话题讨论、抢答、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对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际交往策略方面的指导,对自控能力差、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给予学习和时间管理方面的指导,对情绪低落的学生给予情绪管理方面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到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才会主动去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心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通过小组学习、以积分制获取分数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5]。虽然说学习的主动性与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自控力有很大关系,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主动去采取一些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小组。比如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组,当然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组,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学习上可以互补。小组成员的人数可以是三四个人,也可以是八九个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可以制定本组的学习计划,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每周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一起学习。除了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小组可以组织开展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可以让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在集体的监督下按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对于学生的MOOC学习成绩,在线学习任务和考试只能算部分成绩,还有一部分平时成绩需要靠学生的平时学习活动表现来获得。平时成绩的获取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要求来设置,比如可以采取打卡、签到等方式获取平时成绩的积分,也可以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发布话题的次数,回答或发布话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点赞数量的多少等方式给予分数奖励。这样的平时成绩获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平时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避免一些学生为了获取学分几天就学完课程但是学习效果不好的现象。
(三)多途径搜集案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所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只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才能体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除了在线课程资源,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丰富知识的情境性,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
一般来说,校园里的心理咨询中心会有许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本校的学生,非常具有代表性,教师应与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密切联系,在指导学生学习中结合学生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入走访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当前比较关心的话题、常见的心理问题,在课程指导中联系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除此之外,通过上网收集目前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也是很好的方式,网上的案例来自全国各地,比较具有典型性和对比性。
(四)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效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具有社会互动性,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还受到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学习共同体的协商、互动和协作对于知识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2]。学习者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这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并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文化[6]。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问。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現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比如在学习活动中让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可以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让活泼外向的学生踊跃发言和参加各种活动并带动内向腼腆的同学参与活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让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带动不爱交流的同学参加活动等等。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优势去影响和帮助其他学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提升小组成员的团体合作能力。比如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可以获得小组积分奖励,小组积分奖励可以兑换成每个成员的奖励,从而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小组学习互动氛围,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地、积极地应用心理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因此,学生要有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愿望,积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学习的主动建构,重视学习的情境性、互动性的观点启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和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 参 考 文 献 ]
[1] 钱佳蓓.MOOC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130-132.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麻彦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启迪[J].教育探索,2009(8):120-122.
[4] 詹丽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实探:建构主义视角下对12例心理健康课的观察与反思[J].教育导刊,2013(1):36-39.
[5]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6] 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