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知识点“微化”初尝试
2019-04-23李晓敏肖爱芳彭向东张文慧陈英
李晓敏 肖爱芳 彭向东 张文慧 陈英
[摘 要]配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结合福州大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求,将紫金矿业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两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拍摄成短視频,在着力完善、拓展新的教学实习路线的同时,对弃用的典型、良好的野外教学资源进行再利用,并建立微信公众号加以传播和推广,方便学生学习利用,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短(微)视频;地质认识实习;资源勘查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057-03
为追踪国际经济热点及我国矿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2007年福州大学复办紫金矿业学院并确立了“紫金模式”为鲜明的办学特色,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点专业;2018年紫金矿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及国家新工科背景下“紫金模式”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支持[1-2]。依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2017年紫金矿业学院调整、确定了新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是该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和第一次野外实习课程,对于这样具有导论性质的课程,其课程建设工作尤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将地质学的一些与生活密切关联的知识点用短视频的形式“微化”,作为课堂教学及野外实习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就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地质学知识点“微化”的可行性及迫切性
在如今网络信息时代,教育不仅一如既往地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且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引入,教学方式、手段、理念等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地质学的传播和教学顺应这样的大趋势。
(一)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云物移大智时代”(云计算、移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融合或体现了“网络、信息”的时代属性,这也体现在教育变革上。就教学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来说,现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学校、MOOC、SPOC、翻转课堂、微课、微视频等一系列新形式的出现,都是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硕果[3-8]。
1.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条件。我国的网络发展水平非常发达,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如校园、写字楼、企事业单位办公区、繁华商业区,甚至是部分城市的公交车上等都有完善的局域网络系统,除了非常偏远的地区外,移动网络基本都能全部覆盖。同时,网络资费也在大幅度降低,这为线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先决硬件条件。2.手机移动端的全面普及。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大规模普及,人们使用网络更加便利,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手机和几乎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APP基本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3.碎片化的知识信息生产和传播——“微化”。生活内容的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当今的人们很难有大段或整段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时间的碎片化自然诱发了知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碎片化,应运而生的各种网文、段子、短视频等就是这种“碎片化”生活的产物,其种类和数量十分繁多,并广受青年人的追捧。4.自媒体的快速兴起。网络时代初期,人们的网上沟通交流主要依靠QQ、MSN等社交软件和各类BBS,后来居上的QQ空间、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发展更为迅速,这使得知识、资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现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直播平台等各种自媒体又成为知识及资讯传播的主体,其发展势头猛烈且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资讯的传播也必须调整理念、转变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主题明确的短(微)视频是微化学习资源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媒体呈现形式的优势,并且具有内容精准易定位、规格小巧易传播等特点,使学生在选择学习时有较大的时空自由度,能提高知识传播的效果和速度。
(二)地质学的知识点适合“微化”的传播形式
用“短视频”的形式来传授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将地质学的知识进行“微化”传播的绝佳手段。地质学是一门发展相对比较完善的“古老”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质景观、地质现象随处可见,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普通地质学课程的主旨就是把地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观点、原理、思维教授给学生。这种偏重学科导论性质的教学内容,其知识非常适合于“分解”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点。而针对每个知识点除了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及野外实践教学外,还可以将其与身边的典型生动的地质现象或生活中具体的场景相结合,制作成短小、活泼、主题鲜明的教学短(微)视频,上传至公共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刚刚接触本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兴趣,还非常方便学生预习、复习课程教学内容,活学活用进而传播和推广专业知识。
二、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路线概况
福州周边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是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之后设立的一个教学单元,是该专业的第一项野外教学实践活动。通过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类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的基本地质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该项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紫金矿业学院自2007年恢复该项野外实践教学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1个教学轮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学路线因为不同原因(如建设施工、交通问题、安全因素、自然损毁或被覆盖等)发生了变化甚至废弃(见表1)。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加以调整和弥补,但总体上来说,地质现象完整、路线设计合理、安全、经济、执行性好的地质认识实习路线开发越来越不容易。
新的教学实习路线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这也促使我们对于已经弃用的实习路线中的可用部分考虑重新加以利用。同时,一些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不能设计到实习路线中,一些新的地质现象观察点也需要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增补到实习教学中。在福州周边地区开发新实习教学路线及拓展部分教学路线是普通地质学和地质认识实习课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地质认识实习课程教学拓展建设思路
在“云物移大智时代”的宏大背景之下,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变、提升传统的教学实习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完成普通地质学教学环节后的地质认识实习课程教学提升也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由于专业性质所限,发育良好的地质现象一般都在稍微远离人类活动的野外区域,这就要求实习路线观察内容丰富、实习过程安全,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要尽量降低实习费用(如租车费等)。在前面所列弃用的实习路线中,有些实习教学点虽然还可以使用,但因其教学内容单薄而不足以支撑一次实习路线,考虑到教学课时及费用等就只能放弃可用的部分。还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地质现象不方便作为教学点,比如溪源宫水库的流纹岩柱状节理非常发育,但是由于是水源重地不能让大批学生进入,但是教师可以申请进入考察。同时,还有一些地质现象简单、独立,但路程尴尬(租车费用太高、公交车不达、步行太远、骑自行车安全因素难以控制等)。针对这些具有观察意义但又不能合理编入教学实习路线的教学资源,我们尝试着将其内容拍摄成为短小精悍的短视频,让学生能有机会进行了解和研习。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这些视频教学资源只作为对正常教学环节的拓展和补充,而不是上课,更不是替代常规的教学过程。
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新教学手段尝试及拓展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的建设思路是逐步推进的。
1.教学内容短视频拍摄。拍摄短视频的内容确定原则主要是“身边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认知,这样能够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把一些常规的教学内容(如罗盘的使用、岩层野外产状判断等)拍成短视频,以方便学生随时学习、使用。目前,计划拍摄短视频的教学内容已经确定,由于项目启动时间还不是很长,短视频的拍摄工作正在进行中,并且后期的视频编辑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导致该项工作的推进速度稍显缓慢。
2.创建微信公众号。为了让学生方便利用短视频进行学习,我们创立了基于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教学的微信公众号“地质眼观”,我们将把所有的短视频投放到这个平台上。该平台不仅可以观看视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全员互动。在微信公众号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力争开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为地质学的科普推广贡献力量。
3.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普通地质学和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启蒙课程。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启发、带动学生参与课程视频拍摄和公众号维护,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固巩了专业思想,锻炼了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我们鼓励学生把家乡的典型地质现象拍摄下来(可以有专业的解释说明,也可以只提供素材),编辑后也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4.积累短视频资源,为其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素材。当视频资源积累到一定的量时,除了自身课程建设会更加完善外,还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比如考核形式多样化的尝试、翻转课堂的尝试等。这也可以为我院的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支撑材料。
四、结语
普通地质学不仅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专业导论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地理学、矿业工程、土木工程、环境保护等许多学科的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属性恰好契合了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全面普及科学教育的大背景,其后续的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提升實践能力的必修训练环节。基于此,拓展教学新理念、引入教学新手段,努力建设好这两门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地质学知识点的“微化”尝试就是达成此目标的新理念和新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2] 彭向东,刘羽,黎敦朋.“紫金模式”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企业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与运行机制[J].中国地质教育,2014(4):41-44.
[3] 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4] 崔艳.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3.
[5] 龚朝花,李倩,刘小会,龚勇.微视频自主学习中的心智游移、学习行为与学习绩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110-117.
[6]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7] 谢贵兰.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教育科学,2015(5):43-46.
[8] 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4):41-4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