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堂现状分析

2019-04-23刘媛磊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刘媛磊

摘 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知识基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择业动机多元导致课程认同低、课程内容枯燥导致兴趣培养难、方法手段单调导致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削弱了教学效果,需要推行德先才备式教学、情绪感染式教学、互动交流式教学,目的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专业理论课 现状分析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知识基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切实研究提升策略。

一、擇业动机多元,学生的课程认同低,需要推开德先才备式教学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并非出于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学前教育这门专业,对诸如“学前教育学”等理论课程初始就缺乏必要的认同,产生在校学习时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等问题,极易造成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出现不良行为。要改变现状,教师必须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渗透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德才同教,以德为先。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榜样意识。在我国现行招生方式下,很多高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文明修养相对较差,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有时效果不佳,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用自己的道德品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虽然面对的学生个性迥异、情况参差,但要平等真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容缺点和不足,发现闪光亮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1]。对相对后进的学生,老师更应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这样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教育事业的核心和精髓,有助于在以后工作中培养热爱幼教、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怀。

(二)教师要有较强的培育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做好幼师职业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2]。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必须培养良好的职业理想道德,但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知识性内容,自觉地将交往、共处、合作等幼师职业活动必备的价值元素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对于生活、职业、社会、人生有正确的理解,做到文以载道、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二、课程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培养难,需要推开情绪感染式教学

专业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基础性。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内容相对枯燥乏味,让学生提不起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要改变现状,教师要尽最大努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点燃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追求向往,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感染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兴趣。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用亲密的师生关系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3]。美国著名学者H.G.吉诺特曾说:“教师有一项功能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创造有情感的学习环境。这是任何精细的机器永远无法代劳的。”[4]高职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普遍希望在知识活动中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充满兴趣投入枯燥的理论学习创造非常有利条件。笔者发现,在课间或通过微信、QQ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更愿意互动。

(二)改进语言风格,用现代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当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对新事物和新现象接受能力很强,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语言风格、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必然导致教学过程脱节。有的老师上课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如坐针毡;有的老师上课却很吸引学生,回味无穷。有一位叫陈果的女教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被学生奉为“最枯燥的理论课”讲得绘声绘色,课堂座无虚席,经常还有校外人士慕名赶来,站在教室后面旁听。这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

(三)更新知识储备,用强大的求知能力感染学生。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无线化的现代社会的不断推进,随时随地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早已是所有人已经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更是如此,借助智能手机、因特网、APP等工具的使用,教师讲授的所有内容网络上很容易搜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只教授课本上的固化的、过时的内容,就不可能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其实已经处于知识获取的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应当充分更新的知识储备,学习最新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方向和目标的引领,做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最新的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带领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理解领会深入一层,对最新的学科内容学习掌握快人一步,这样,学生便能被教师强大的知识储备所折服,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三、方法手段单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低,需要推动互动交流式教学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方式不仅将本应是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而且放大了学生的懒惰性,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改变现状,教师必须让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充分涌流出来,形成有效的闭合回路,才能让学生真正快速地掌握知识内容。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有些教师认为理论课教学,无非就是把理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却忽略学生的消化和吸收程度这个至关重要的目标,没有与教学目标实现同向同行。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单纯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在良性的互动交流中克服被动接受的懒惰,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内生动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提高。

(二)实现多维媒介拓展。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微课、视频、动画等工具,将单一的文字语言这种以听觉为主的授课方式向以视觉、触觉、听觉相融合的多维媒介授课拓展,为课堂教学和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有力支持,使教学从平面向立体、从单一向丰富拓展,使教学内容的教授更加形象化、可视化,易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有效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例如,笔者在讲授“幼儿园教师的素质”知识点时,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让学生观看热播剧《延禧攻略》中各人物的剧情片段,然后抛出问题:“富察皇后(高贵妃/娴妃)能当幼儿园老师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个人物并最终总结呈现。比如,剧中的富察皇后对于天生脾气暴、有仇必报的“坏孩子”魏璎珞,并没有嫌弃,而是发现其智慧和勇敢,并耐心帮助教导。如果富察皇后当幼儿园老师,那么她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并做到因材施教等。如此,课堂教学氛围活泼和谐,“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一知识点通过视频呈现和学生讨论,变得生动和立体起来,更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有调查显示,50.96%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在担任的课程中使用了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5],拓展了教学时空,丰富了课堂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笔者曾在所授课的“学前教育学”课堂上使用过一款“蓝墨云班课”手机APP,實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功能。每节课前,教师将本节知识点的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及设置的问题上传至平台,提醒学生登录预习,查看资料并尝试回答问题,并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笔者会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深入讲解,而对于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掌握的知识点,会让学生来讲。并且,随时利用APP的“举手”“抢答”“头脑风暴”“互评”等功能,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时打分记录,实现过程性评价。在课堂外,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答疑”功能在线提问,无论教师还是其他同学,都可以解答此问题,对于同学的解答,教师也可以给予“点赞”,实现合作互助式学习。由此,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率提升,而且对于理论课的学习主动延伸到了课外。同时,智能软件的使用,对于目前多数院校课堂“低头族”难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课堂上简单粗暴地禁用手机能做到“治标”,真正做到“治本”,还需要教师下功夫思索,让学生体会到手机为学习带来的便利性。

通过近几年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是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择业动机多元导致课程认同低,课程内容枯燥导致兴趣培养难,方法手段单调导致学习效率低等,削弱了教学效果。实践发现,运用德先才备式教学、情绪感染式教学、互动交流式教学等新方法,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较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很大提高,值得大家在理论课教学中借鉴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上雄.关于公平优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8(11):3-7.

[2]徐振.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J].教师,2015(17):24.

[3]宋恒文,邵长文.情感教学雨后阳光[J].体育教育,2009(06).

[4]周俭芳.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混教”“混学”困扰高职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8-10-16(10).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