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浮云”词义的古今变化

2019-04-23姚小凡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浮云词义

姚小凡

摘 要: “浮云”的词义从古至今发生了部分变化。“浮云”的词义在古代汉语时期主要是“天上飘浮的云”,在现代汉语中,“浮云”的本意完全保留,并在特定语境中产生了5种新的词义。但到网络语境中,“浮云”产生的新词义“特指对事物淡漠的态度、不用在意的态度”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

关键词: 浮云 词义 古今变化

引言

随着“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新语的出现,“浮云”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那么,“浮云”在网络环境中的词义究竟是什么?“浮云”的词义从古至今又经历了什么变化?对此,前人主要集中在将“浮云”作为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进行研究,基本不涉及对其词义变化的探讨,即使有所涉及,也仅停留在对“浮云”词义的定性分析。例如《“浮云”不是“浮云”——浅谈“浮云”一词的演变》[1]这篇文章中,主要通过定性的分析,总结了“浮云”的词义变化,在语料和词义总结的完整性上有所缺失。

对此,我们考虑结合语料库进行“浮云”词义的古今变化研究。语料库真实性、动态性、全面性的特点,能解决在定性研究中语料和词义完整性缺失的问题。我们将结合北大语料库、相关网络搜索引擎和汉语词典,从古代漢语、现代汉语、网络用语三个层面,对“浮云”词义的古今变化及其在当今网络环境中的用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解决前人研究“浮云”词义时语料不完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浮云”的词义进行更加具体、完整的归纳。

一、古代汉语时期的用法

对古代汉语时期的调查,首先需要考虑古代汉语的分期问题,对此,郭锡良先生的观点是:“上古汉语:周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鸦片战争。”[2]在北大语料库中,关于古代汉语时期“浮云”的语料总计1132条,通过随机抽样,我们总共抽出202条有效语料,并根据郭锡良先生对古代汉语分期的观点,将这202条语料按照历史时间逐一分类。在此分类下,我们对这202条语料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下面是分析的相关结果。

我们发现“浮云”最开始出现在《论语·述而》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这句话中,孔子把富贵比作天上飘浮的云,虽已包含对富贵不在意、淡漠的态度,但这是增加比喻的修辞后才有的词义。因此,“浮云”在这里使用的是它的本意——“天上飘浮的云”。

隋代之前,“浮云”的使用频率不高(图1),词义停留在“天上飘浮的云”。比如《楚辞》中:“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3]。和六朝的《全梁文》中:“出彼四门,惊浮云之易灭。”“伫浮云之可寄,愿无比乎金玉”。“爱桂枝而不见,怅浮云而离丑”[3]。除去比喻的修辞成分,这6句中“浮云”的词义均是“天上飘浮的云”。在唐代,“浮云”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图1),除了沿用“天上飘浮的云”这一本意外,“浮云”还产生了两种新词义——李白的诗《登金陵凤凰台》中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3]这里“浮云”特指小人、佞臣;在另一首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中有:“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3]“浮云”在这特指游子、无家可归之人。到明清,“浮云”的词义仍集中在“天上飘浮的云”,没有产生新词义。民国时期,“浮云”出现了特指小人、佞臣的含义——在民国小说《清朝秘史》中有:“皇上明如日月,不过这会子被浮云遮蔽着,一时照不到这里罢了。”[3]

图1 “浮云”使用的朝代分布

综合语料库中各朝代使用“浮云”一词的情况,可以发现:“浮云”的本意“天上飘浮的云”在整个古汉语时期都有使用,只是在唐代和民国时期才有新词义产生。“浮云”本意的使用频率高达95.54%(表1),在整个古代汉语时期占据着主要地位。同时,其产生的新词义只是局限于某些特定朝代,并没有被沿用下去。

二、现代汉语时期的用法

在北大语料库中,现代汉语时期关于“浮云”的语料总计有413条,通过随机抽样,我们共抽出139条有效语料,下面是根据这139条语料分析出的相关结果。

在现代汉语中,“浮云”仍有延续其古代汉语中出现的本意——“天上飘浮的云”,且这一词义在现代汉语的使用频率中仍然占据主导,达到92.09%(表3)。在本意的基础上,“浮云”也产生了5种特定的新词义:1.特指不实际、无用的东西。2.特指掩盖真相的事物。3.特指功名利禄。4.特指转瞬即逝的东西。5.特指遇到的困难。但是这5种新词义的使用频率不高,仅局限于特定语境。下面将结合北大语料库[3]中的语料举例分析。(表3)

综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浮云”使用的情况,我们发现,“浮云”的本意“天上飘浮的云”不存在词义消失的情况,相反,这一本意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此基础上,“浮云”引申出一些特定的新词义,但“浮云”词义的发展变化始终离不开本意。

三、作为网络新词的用法

我们通过360搜索、搜狗搜索、微博、微信这四种网络平台搜集到共33条关于“浮云”的有效语料,下面是结合这33条语料分析出的结果。

在网络中,“浮云”的本意“天上飘浮的云”仍然存在,但使用频率较小,只占30.30%(表4)。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义是在网络中产生的新词义——名词:特指对事物淡漠的态度;不用在意的态度,这项词义是由其本意引申出的。例如语料:“神马都是浮云。”“我又不靠微博活着,流量对我如浮云”。“人呀,除了健康,什么都是浮云”。另外两种新词义分别是:“特指事物的变化无常”和“特指转瞬即逝的东西”,这两种词义的使用频率都很小,均只占到0.72%(表4)。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发现,“浮云”的本意在网络的使用频率相比古代、现代汉语中有了明显下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其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词义——名词:特指对事物淡漠的态度;不用在意的态度。从“浮云”产生的这一新词义中我们能初步推测出,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所以在网络上借“浮云”一词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自己拥有更平和的心态。这也是“浮云”一词在网络上最频繁的用法。

四、与相关词典释义的对比

在使用北大语料库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我们又参考了三本汉语词典进行比对,下面是相关结果。

在《古代汉语词典》[4](425-426)中,“浮云”的释义是:“1.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2.用以比喻。(1)比喻与己无关。(2)比喻小人。(3)比喻人生之短促。”此释义和北大语料库古代汉语部分的“浮云”词义基本一致,只是在语料库中,“浮云”的比喻义没有单独列为一项,而仍将其看作本意。在《古今汉语词典》[5](418)和《现代汉语词典》[6](601)中,“浮云”的释义均为:“飘浮的云彩。”这与北大语料库现代汉语部分及网络环境中的“浮云”的词义差距较大,这两本词典都只收录“浮云”的本意,对其引申义未给予收纳。特别是“浮云”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主要词义已不再是其本意,因此,我們认为,其使用频率较高的引申义——“名词:特指对事物淡漠的态度;不用在意的态度”应该被考虑纳入相关词典中。

结语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浮云”的本意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网络用语中均有使用,其本意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基于特定的语境引申出更多新词义,特别是网络用语中,其引申义“名词:特指对事物淡漠的态度;不用在意的态度”使用频率很高。同时,对比相关汉语词典,我们发现“浮云”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四项词义,到《现代汉语词典》中只保留了本意,在网络环境中的用法也没有被收入相关词典中。因此,我们建议,“浮云”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用法可考虑纳入相关词典中。

参考文献:

[1]成鲜兰.“浮云”不是“浮云”——浅谈“浮云”一词的演变[J].语文教学之友,2012(12):48.

[2]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古代汉语·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gudai.

[4]《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古今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猜你喜欢

浮云词义
《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百般皆浮云,淡然一笑间
浮云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不畏浮云遮 巧识庐山面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