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19-04-23李伟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李伟

摘 要: 从荆楚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出发,对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索,研究适合本校实际的基于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表明这些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荆楚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非常重视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工作,在校园内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基本技能,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和效果。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新的创新創业教育模式,已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子模块,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开始着手开展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

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被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又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研省内外兄弟院校后,归纳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2.1.1参与方法单一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主要为各级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学科竞赛者往往为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大多是指导老师选定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导致参与面不广。这两类参与方式不能保证课题内容与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一致,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2.1.2学生原创不足

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部分只是被动地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实践机会很少。最后的成果要么是他人研究的重复,要么是没有实用意义[1]。“卓越工程师”强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要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1.3缺乏长效机制

创新创业活动仍然缺乏浓郁的校园氛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就是为了比赛获奖、申报项目,往往具有临时性。由于时间、实践条件、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活动缺乏连续性,这种半途而废的培养方式不适合“卓越工程师”型学生的培养。

2.1.4教学模式欠佳

(1)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目前教学内容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创新创业基本概念、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创业的基本环节及注意事项、创业故事、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答辩等。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关教学内容的搜集尚不系统,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欠缺,尤其是结合“卓越工程师”规格中的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较少。因此,应着重解决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问题,增加职业素养及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结合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答辩与创业竞赛的参与,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的完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创新创业类课程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兴趣差异很大,且授课老师缺乏,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难以进行有效的启发和互动。因此,应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针对学生数量多、兴趣差异大、互动难度大、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特点,探索合适的课程教学模式,重点增加学生自我学习、互动交流、虚拟命题讨论、视频及讲座观看、报告书撰写及答辩等形式,从而实现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转变[2]。

(3)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学生对创业计划书撰写和答辩等实践环节的兴趣很浓厚,但目前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环节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从而对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答辩过程和结果的控制不是很科学,尤其是跟目前校内外的创业竞赛的有机结合尚不到位。

应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校外导师的聘任工作,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在理论知识传授、国家政策法规讲读、实践能力培养等各个层面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加强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控制,尤其是在学生自我学习、互动交流、虚拟命题讨论、视频及讲座观看、报告书撰写及答辩等实践性环节中,加强考核体系建设。

2.2解决问题采取的主要方法

2.2.1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共同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共同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标“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2.2整合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构建与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同步进行的“省校院”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3]。

2.2.3制定专业教师参与的宣传方案,扩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来源于生产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

2.2.4完善教师指导模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创新创业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独立创新创业能力[4]。

2.2.5分类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3.研究成果与实践成效

3.1研究的主要成果

3.1.1系统地完成了以职业素养及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建设。在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法规、创业的基本环节及注意事项、创业故事及相关视频观看、职业素养培养、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答辩等教学内容建设中,实现系统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目标,为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本保证。

3.1.2建立了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我学习、互动交流、虚拟命题讨论、视频及讲座观看、报告书撰写及答辩等形式,建立了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3.1.3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创业导师队伍。建立了一支校内外相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在理论知识传授、国家政策法规讲读、实践能力培养等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

3.1.4建立了完善的教学效果考核体系。建立了覆盖课堂讲授、学生自我学习、互动交流、虚拟命题讨论、视频及讲座观看、报告书撰写及答辩等环节的教学效果考核体系。

3.1.5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后續跟踪辅导机制。通过跨年级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参加校内外的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后续的跟踪辅导。

3.1.6教学效果大幅度增强了。通过上述建设,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创业计划书的质量、答辩的效果、参加校内外相关竞赛的热情及成绩等。

3.2目前已取得的成效

2017-2018学年,我校开展创业培训项目90项,开展创新创业讲座8次。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8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54人,组织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4场次,已有49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个,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3门。

2017年,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数1600人,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学生数639人,2017-2018学年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6个,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0项。在校学生创业25项,在校参与学生136人。

我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通过大学生科技与技能竞赛计划、“一院一品”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以赛带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文化素养[5]。

4.研究展望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创新创业模块,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为我校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鲍碧清.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4,41(21):234-236.

[2]毕伟宏.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报告与其对策建议——以省属普通本科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206-208.

[3]陈斌.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31(27):246-248.

[4]李彬,阎兵,邓三鹏,石秀敏.促进机检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02):11-14.

[5]荆楚理工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办公室.荆楚理工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EB/OL].http://www.jcut.edu.cn/info/1052/18251.htm,2018.12.2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