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背景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9-04-23朱纯欣俞苏洋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朱纯欣 俞苏洋

摘 要: 本研究构建了“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一体”指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统领,“五翼”指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创新人格。本研究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遵循,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关键指引。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概括如下:

1.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学者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重点从发展脉络、理论特点、内容框架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思想展开研究。①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源于其自身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②理论特点。习近平青年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的理论思维和以青年为本的情怀。③内容框架。习近平青年思想内容框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乔东亮等(2018)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时代意义进行概述,围绕青年地位、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凝练为“基础篇”“核心篇”“实践篇”[1]。韩宪洲(2018)从青年要担当历史责任、认识和把握青年成长规律、青年成长离不开党的指引三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2]。④现实意义。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现实意义是相关研究的另一重要着眼点,主要就青年思想对于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工作、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倪邦文(2018)指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界定了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3]。

2.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地位的充分肯定、青年成长的殷切期盼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青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学者们重点从培养目标、主要内容和实践途径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展开研究。①培养目标。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年教育目标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主要培养内容,强调基层实践和榜样力量。②主要内容。柴宝勇等(2016)将青年成长成才概括为理想、能力、创新、奋斗、品德五个关键词[4]。张瑞等(2018)提出通过他育与自育、内化与外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多元化教育方式,培养理想远大、意志顽强、学识夯实、笃行奋进、勇于开拓的现代青年[5]。③实践途径。骆清等(2018)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凸显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和突出的实践性[6]。蒋玉娟(2018)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看待和评价青年”“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开展和做好青年工作”三大重要命题的经典论述,提出了以共青团为纽带,发挥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为青年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7]。王学俭等(2018)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依据和理论特质出发,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等教育向度[8]。

国外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有限,主要集中于习近平在中国实施的政治策略、改革制度,以及中国梦的全球性意义等方面,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及青年教育观的研究鲜少。

3.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研究。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正处于铸就理想信念、夯实知识体系、锻造高尚品格的黄金成长期。高校作为青年教育的关键一环,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着眼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围绕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或研究生培养环节,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不同视角提出改进措施。主要从结构性问题、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管理模式、创造力理论等视角出发展开研究。①结构性问题视角。程序(2018)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树立培养理念、聚焦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机制、完善招录制度、优化教学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创设人文环境七个方面对以創新研究生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9]。②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视角。贺小桐等(2015)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阐述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和模式,强调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产学协同、人格素养塑造等,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10]。③学校管理模式视角。李亚非等(2014)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从生源质量、导师能力、管理模式和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11]。④创造力理论视角。杨长年等(2013)基于罗伯特·斯滕伯格的创造力理论,从目标制定、知识传递、思维塑造和环境营造等维度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12]。

综上,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体系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挖掘,为进一步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明确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内涵和理论特质,对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不够清晰,对于思想的现实意义多停留在启示价值层面。对于青年教育观的研究,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相结合。高校如何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充分释放青年的创新活力,引导和鼓励青年在创新创业一线引领时代发展,目前学界还缺乏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体”指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统领,“五翼”指基于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创新人格。本研究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期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为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丰富现代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

2.应用价值。

本研究立足现实分析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现状,以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对于青年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要求,探索从研究生教育出发培养创新创业有生力量的机制,以期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观的指引下,明晰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优化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路径,为“双创”研究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为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实践支撑。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第二课堂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为重点的“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期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基于上述考虑,本课题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

四、研究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五点希望”,即“在未来预期上,希望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成才道路上,希望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在自身追求上,希望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在遭遇困境时,希望青年矢志艰苦奋斗;在精神风貌上,希望青年锤炼高尚品格”,这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具体目标,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广大青年要以此为统领,指引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教育,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创新型研究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围绕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大思政计划,将政治理想和信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过程,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的十八大精神等为主题的理论报告会。三是推进主题教育。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素质培养的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创造力。

2.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技能,培养具有过硬本领的创新型研究生。

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本领恐慌意识,修炼内功,争创一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质量为生命线,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及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开辟新出路。一是要因材施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为衡量标准,大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面向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实现特色發展。二是要修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会贯通,自加压力,实现自身能力提升,练就过硬本领。三是要锻造科研品牌。创新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育人实现,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科研为抓手,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

3.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精神,培养勇于创新创造的创新型研究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研究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先而试行的勇气。一是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培养勇于创新创造的研究生。二是搭建学术平台。多角度、深层次、多渠道地为研究生搭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学术问题的平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三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链。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指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使研究生从事研究热情高涨。

4.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实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创新型研究生。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勇于到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一是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积极投身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选树优秀典型。通过学习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学习教育刊物等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塑造艰苦奋斗的精神。

5.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人格,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创新型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选拔干部任用标准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格。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二是要树立团队意识。倡导团队合作,创新科研课题,弘扬创造精神,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三是要推进内部监督。交流思想动态常态化,实现良好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深化,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觉悟、创新能力和工作实效。

新时代对于研究生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程,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使它们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落实为可行性的政策,从而保证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真正做到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同时满足研究生的高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乔东亮,李新利,李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J].前线,2018(05):23-26.

[2]韩宪洲.习近平青年观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1):1-7.

[3]倪邦文.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理论品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5):1-11.

[4]柴宝勇,付瑞智.论习近平五位一体的青年成长观[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2):23-28.

[5]张瑞,张忠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83-85.

[6]骆清,刘新庚.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与现实践履[J].当代青年研究,2018(01):12-16+22.

[7]蒋玉娟.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三大命题[J].教育评论,2018(06):28-31.

[8]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J].思想教育研究,2018(08):3-9.

[9]程序.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2):164-167.

[10]贺小桐,汤书昆.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5):42-46.

[11]李亚非,王宏长,成华威.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9):46-47.

[12]杨长年,李北群.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06):156-16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