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因、框架与实践

2019-04-23谌金中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框架实践

谌金中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因主要有: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主要可以从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与人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应用型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着手。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进行转型实践。

关键词: 转型动因 框架 实践

近几年来,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是主动转型,有的是被动为之,有的是另有目的,不管为何,这项工作正在蓬勃开展,为什么要转型、怎样转好型,都是当前热门话题。我以自己学校的转型实践为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引起更多的共鸣。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因

动因一般指事件发生后,分析对事件产生的原因时,需要找到事件的主要行为者实施行为的原始根结。动因并不特指心理活动,可以对自然中的一切发生因果效应的事物进行动因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因,我们不妨从内外因去分析,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外因看,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迫。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看,高等教育发达、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应用教育所占的比重都很大。欧洲国家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比例一般为8:2,如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占78%,学术型只有22%,瑞士应用型高等教育占82%,学术型占18%。美国1904年提出的“威斯康星大学模式”,实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国内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243所,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成人高等学校282所,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边是企业所需人才短缺,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更难。面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自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各地都在酝酿或已出台相关落实方案,明确建设一批一流应用学院和应用特色学科。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转型,才能适应这种发展形势,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地方本科院校理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可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与所在地或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没有真正融于地方、服务地方。例如,我校地处益阳,我校设置的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很高的不是很多,我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的较少。现阶段,地方经济正处在调整、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建立产学研协作创新联盟,经济决策科学化要求高校提供智力支撑,高校的研发项目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顺应了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从内因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和解决生存去路的必由之路。

(三)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的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培养人才,只是没有充分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造成毕业生有些水土不服、就业不顺。人才市场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呢?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如果劳动者的技能否進一步得以提升,则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只有积极转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课程体系,着重抓好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四)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尴尬的地位。与“985”、“211”等名牌高校比,差距很大,难以企及。与高职院校比,办学层次比他们高,师资、科研比他们强,具有较强的心理优势。但尴尬的是,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基础不厚,比不上老牌大学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并且不愿下基层、上一线,就业预期比高职院校毕业生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长此以往,毕业生出口不畅必然影响招生,生源是高校的生命线,招生一旦出现红色信号,就离倒闭不远了。面对这种情形,只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转型发展与其说是政府要我们转,还不如说是我们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发展必须转型。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框架构建

转型不是零打碎敲的修补,而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转型实施前,学校要全盘考虑,做好取舍,搭好框架,再组织实施。我校在转型前通过广泛讨论,反复征求意见,构建了转型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湖南城市学院转型指标体系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可谓千头万绪,从何着手呢?我校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进行转型实践,效果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供给侧改革,同样必须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社会的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根本且永恒的驱动力,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恰恰是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需求脱节。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可推测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要突出解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几大关键要素。

(一)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办学定位对接。以往地方本科高等院校的定位多为教学型,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教育实施过程中却偏向于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存在理念上“精英化”定位与现实“技术型”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在地方本科高校确立办学理念与定位时,要结合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为服务地方发展。在办学定位方面,《湖南城市学院章程》明确:立足行业,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城市主题,产学研用结合,培养为城市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同的地方、行业对人才需求不一,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培养服务地方行业结构的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践方式。湖南城市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基地122个,学生的实习、见习环节都在企业度过。

专业设置对接。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和发展对接,开设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近5年来,我校成功申报了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广告学、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紧紧围绕湖南省确定的十大产业技术创新链。

管理体制对接。一是学校成立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员和校友参与的理事会,负责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重要事务提出咨询意见。依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学校教育发展资金,支持学校事业发展。二是校内机构设立社会服务处,专门负责校地、校企合作。三是将教学管理重心下放到二级学院,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使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创新管理制度,真正实现特色教学和多元化教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一是建立了机构,完善了相关制度。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下设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科研能力发展中心和师德与职业发展中心。先后出台了《湖南城市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城市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等双师双能型师资管理和培养方面的规章制度。二是大力开展培养培训,提高“双师双能”素质。人事处制定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建立和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寒暑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三是利用外聘、兼职等形式从行业、企业积极引进“双师双能型”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达281人,占31.02%。

(三)科技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攻关

学校积极鼓励倡导开展应用型科研,近5年以来,开展应用型研究项目186项,获专利授权460件,其中发明专利52件。17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转化。例如:“基于北斗的野生动物微型追踪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产品畅销国内外。与华翔翔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机器手已经入选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引导专项项目,湖南经视进行了专题报道。湖南城市学院黑茶研发科技有限公司将3项国家发明专利:“茯砖茶发花散茶制备工艺”“绿茶发花散茶制备工艺”“冠突散囊菌快速分离方法”,成功地进行了科研成果转化,开发了“富金花茶”系列黑茶产品和“大梅生丽”系列面膜產品。

(四)社会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融合

学校出台实施了《湖南城市学院服务益阳行动纲要》,搭建了多个校地合作平台。湖南城市学院校办企业在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和咨询等方面参与地方城市建设项目1500多项,获省级以上规划、工程设计奖63项。师生主持参与横向科研项目600多项,合同金额达4.25亿元。与益阳市国土局合作,对益阳市进行了城区用地详查。先后选派19名干部到地方政府、部门挂职,利用其专业特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选派5名干部驻村扶贫,学校选派的扶贫组长在全省扶贫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为政府、行业、企业积极建言献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言献策达59份,其中4份提案或建言受到省级以上领导的批示。《对农村非法占地建房案件的变通处理应有结束期》的提案,被中央统战部《零讯》刊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了批示。参与当地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服务100多次。先后为城市规划建设系统、教育系统、学生创业等组织了44次培训,受益人数达到7836人。

参考文献:

[1]刘晓.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建设框架与实施保障[J].教育与职业,2016(1).

[2]黄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原因、现状与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2):128-129.

[3]余孟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引领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微[J].继续教育,2016(1):22-24.

[4]陈以藏,刘鑫.四力驱动: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转型发展之举措[J].榆林学院学报,2016(2).

[5]李小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3):239.

猜你喜欢

框架实践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基于Hadoop的DDoS检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