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路径探究
2019-04-23覃新金陈炳豪
覃新金 陈炳豪
[摘 要]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紧迫性入手,对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路径进行探究,为全面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95-02
“健康生活”是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它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方面。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紧迫性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受“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观念影响,家长们普遍对孩子人格成长的关注度不高,他们为了生活,外出打工,远离孩子,导致出现了无人管教的留守儿童;加上农村教育中师资力量的缺乏,部分学校领导及一部分教师观念守旧,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 “重知识,轻生活”的思想,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儿童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存在依赖性和被动性强等问题,具体体现在性格孤僻、漠视生命、脾气差,从而打架、溺水、交通、煤气中毒等安全事故偶有发生,他们的生活状况、生活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迫在眉睫。
二、从规范日常行为习惯中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一步,是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时期。由于农村地域宽广,人口相对分散,正规幼儿园极少,无证幼儿园教育教学极不规范,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导致孩子们缺失了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大部分孩子是从放任的家庭教育直接进入小学学习的。这些孩子生活的陋习严重,是非观念淡薄。因此要使他们学会健康生活,我们应该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涵盖了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是他们日常行动的指南。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们遵守“守则”“规范”呢?“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是好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越真切,知道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成为习惯,才能尝到真本领。”叶圣陶先生这句话,道出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路径和方法。因此,首先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让他们明白学习、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良好的、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同时引导他们每日进行自我对照、反思,自觉改正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其次,要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通过向榜样学习,遵守常规,改正缺点。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另行制订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校(班级)守则(制度、公约)。如:针对农村小学生上、下学时要经过车辆较多的公路,制定《[××]学校上、放学路上守则》;针对乱扔纸屑、杂物的行为规定《[××]班卫生公约》等,以有针对性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这样,用规章制度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在习惯的基础上培养了相关的意识。
三、积极从学科教学中进行健康生活素养的渗透
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形成,不是单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就行的,需要全方位的、长时间的培养,因此,教师们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积极进行健康生活素养的渗透。
1.着重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义务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初始阶段,必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让他们热爱生活,尊重生命。”这一目标让我们清晰地知道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儿童成长的“同路人”。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找准教材中儿童进入活动的切入口,让教材“校本化” “本班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从而获得健康生活等各种素养。如教材中《大家排好队》《做个“开心果”》这些内容就为我们提供了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原材料,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内容,深入研读,巧妙设计,让教材训练题与学生生活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2.注意从语文、科學等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文以载道”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几乎都是融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经典作品,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小学生们所喜爱,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深挖教材,引导他们读文明理,渗透素养品质的培养。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有真实的故事,也有童话故事;有国内的故事,更有国外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爱与真情”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更要懂得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是美好的人间真情,明白助人为善是一种美德,从而克服性格孤僻、漠视他人、动辄发脾气的“小皇帝”的性格。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教学时则要以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等精神,纠正学生学习生活中怕苦畏难等缺点,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等。科学科也要像语文一样让教材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达到素养的渗透。如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节“我们来养蚕”的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质。
这样,只要教师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品质的培养,我们相信,定能逐步纠正农村小学生的不良性格,最终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以主题活动促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提升
我们知道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活动,获得与“中心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具有系统性、广泛影响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来说,用各种规范制度来约束行为,以学科教学渗透健康生活素养,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利用主题活动的系统性、广泛性、影响性来提升学生的素养。如利用每年三月、九月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通过版报、晨会,以及各种安全演练,请公安民警、交警、法制副校长等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能等。
此外,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如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爱幼主题活动中,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即让他们一起确定活动方案校内怎样做、校外又应该如何办,共同参与敬老爱幼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明确职责,又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主题活动中,采用学生共同管理的多元主体,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优势和作用,提升了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但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培养过程,还需要教师们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关注学生校外的情况,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环境。
总之,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将增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长,使之将来能从容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从而实现党、国家的教育方针。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