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互联网+”时代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2019-04-23张静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翻转课堂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自带设备(BYOD)的普及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推广,这有助于把课程内容从浅表引向深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翻转课堂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它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创新浪潮。在其趋势下,《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要有所突破,需尝试革新思想观念,突破传统模式,利用互联网最新技术搭建课程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改革。

一、 教育环境面临挑战

“互联网+”让信息产业多样化,思维模式多元化。为此,《中国传统文化》应在互联网世界中,重新塑造,构建一种新的文化传承及发扬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四方面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对网络技术、网络知识的欠缺。心理层面总是一种被动接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缺乏深入、持续的研究,不能将课程知识与网络技术实现完美对接。其次,学生对网络文化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对网络辩证的认识,导致网络成为他们娱乐、消费的工具。再次,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网络文化碰撞,使学生所接受的正面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后,在当代网络信息文化中,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负面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隐藏在整个大网络环境之中,而应对的策略却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互联网+”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关注。对于这门课程既要顺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又要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所以应积极探寻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突破点。

二、 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条件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指携带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在公共场所在线办公。学校情境中的BYOD实际是学生自带设备进入学校,合理地利用自带设备参与课程学习。中国互联网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20~29岁年龄段占手机网民比例最高,达27.9%。可见,使用自带设备进行学习在大学校园已经具备基本的设施条件。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数据显示,63.3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利用手机学习知识和处理工作。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个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重在文化体验、情感熏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共享化,实践互联网的开放性思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知识叠加的效果,实现教学个性化、评价多元化。

三、 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应减少知识性讲解,侧重民族精神的内在体会。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 课前——准备性学习

课前准备性学习指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教师在课前三天,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学习指南及微视频、针对性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可在线与同学、老师交流,无法解答的疑难可通过平台反馈给教师。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这一章,概念多,分析理解的知识点多。教師可以把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作为提出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等概念为突破口,既可以从横向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也可以从纵向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一贯性。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够实现有效化和最大化。

(二) 课中——深度学习

随着时空的变化,网络和BYOD将课前与课中的学习实现无缝对接。如:讲授中国传统艺术——瓷器时,课前通过平台,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历史,并且欣赏了不同时代、不同造型的瓷器图片,根据学生学习疑、难点反馈,教师要在课中设置相应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成果分享展示,都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

(三) 课后——拓展学习

课后拓展性学习属于自发性学习。学生可联系实际,借助于更多的工具,进行拓展性探索。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他们探索的经历、结果等进行记录或分享。通过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数据的掌握,教师可以及时、全面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评价,合理调整教学方案,预测未来的学习趋势。

“互联网+”时代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走向“灵活化”“普及化”,更加突出了它的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宦成林,余华平.“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变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4).

[2]顾沈静.“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大学,2016(11).

[3]任高飞,陈瑶瑶.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33).

作者简介:

张静,陕西省宝鸡市,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翻转课堂互联网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