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2019-04-23杨雪芳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进程当中,德育教育始终是核心部分的内容,学科渗透则是在小学阶段德育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适当渗入德育,就像“春风化雨”一般,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来说,要不断地提升德育渗透的意识,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出德育渗透有价值的“点”,在教学活动当中融入德育,令语文教学能够得以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古语云“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担负起重任,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具体课程目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抓准切入点,将德育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他们的道德素质修养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其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 意识为先:吃透教材,寻找渗透点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大多都是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需要先树立起“以德育教育为纲”的思想观念,继而在教学当中保证学生们能够自发的去接受德育,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在教师备课时,可以根据课文特点来确定思想教育的内容,比如学习《桂林山水》《长城》等课文,描写了祖国文化灿烂,山河壮丽,因此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学习《一夜的工作》《伟大的友谊》等课文,赞颂具有高尚品质的伟人,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这样有助于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同时,在现有教材当中的德育内容并不能像其他的学科知识一样非常明显,它大多都是比较隐蔽且耐人寻味的,隐含于语文知识的细枝末节当中,和知识内容相互融合,而这也就是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展开德育渗透必须要避免停留于表面现象上,需要深入教材当中,从丰富的德育材料当中寻找到最具价值、最具内涵的“渗透点”,并对其予以深入的挖掘,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 加强实践:改进教学,渗透德育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突出教书育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材料,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开展学习活动,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得益彰,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首先是结合语文文字训练渗透德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课文的作者往往把思想感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字、词、句、段深入分析品味,就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及领悟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火花。比方说,在教学《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等形容词,让小学生们理解山峰陡峭的特征,随后令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主角以及“老爷爷”攀登到顶峰之后的自豪感,了解到一老一小不畏困难、坚持攀登的优秀精神。实现了较为理想的德育渗透效果。
其次是借助朗读训练渗透德育。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始终强调的是“以读为本”,只有在小学生们充满感情的朗读当中,才能够真正地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感情以及人物思想的魅力,继而获得教育。比方说,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当中,语言就非常有感情,作者使用了较多表示感情的感叹句和设问句,都体现出作者赞美和关切等情绪,渲染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感情;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一讲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之间的一些相互扶持的故事,随后指导他们朗读一些重要的段落,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继而产生共鸣,令学生受到伟大人格的影响。
还又是利用拓展延伸渗透德育。教育也不能单单限制在课堂环境当中,特别是思想上的启迪以及教育,绝对不能因为课堂时间结束而停止,需要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予以适当的延伸。比方说,学习《葡萄沟》之后,老师就可以从“葡萄沟”引入到家乡,并鼓励学生们列举自己家乡的一些特产或者是景点,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能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活动思维,从其他同学的发言当中开阔眼界。
三、 率先垂范:营造氛围,践行德育
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所有的老师都需要随时审视自身言行是否妥当,是否起到了良好的、积极的示范性作用。而“言传身教”也正是老师对学生们形成一定的影响的主要方式。比方说,老师在教学生们进行生字书写的时候,就必须要坚持认真进行示范,如果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需要及时改正,并向学生们表示歉意,树立起“知错能改、态度诚恳”的正面形象。由此可见,老师保证以身作则,学生们就会对老师表示尊敬和信任,继而产生追随老师的形象的力量,实现了德育渗透的效果。
另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的评语也会对学生们起到一定的鼓勵和支持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新课标当中有指出,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尽量保证正面且积极的认可态度,避免否定、指责等负面的态度,尽可能从正面进行指导。学生们从老师赞赏之词当中获得成功之后的满足感,同时如果存在失误,学生们也不会因为担心受到老师过度严厉的指责而丧失信心,继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
四、 结语
小学教材当中含有非常丰富、有趣的德育因素,如果能够在日常语文教学当中融入德育教育,需要将语文知识放在基础位置上,保证情理交融。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小学生们就能够逐渐地被思想品德所影响,提升辨别美丑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以及健康道德情感,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缪璐.让小学语文课堂洒满德育的阳光[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2).
[2]马金娟.让小学语文课堂撒满德育的阳光[J].成功:教育版,2010(11).
作者简介:
杨雪芳,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