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色彩魅力

2019-04-23吴孙玉笑

青年文学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莫言

吴孙玉笑

摘  要:在文学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莫言的创作无疑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组委会的评价是:以幻觉现实主义为经典手法,将历史、民间故事与当代社会相融合在一起。莫言将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的结合,给了我们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01

读莫言的小说,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都会吸引你,在莫言的作品中,故事和人物并非点睛之笔,最先征服你的,是语言本身。每个字每个词都充满了活鲜鲜水灵灵的生命,它们传神写意,变化无穷,飘逸玲珑,气势灌注。读莫言的著作让你不知不觉你就陷进了一片语言的精彩斑斓的波浪,它孕育的文字笑着跳着拉你,令人心旷神怡。总之,莫言小说语言的色彩魅力用几句话概括是很困难的,此文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他的语言色彩魅力。

一、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

美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的一条创作原则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在莫言看来,以现实作为基础,配上极端夸张的创作手法,这让我想起了“道理往往并不荒诞,犹如酒后吐真言。”其实,手法荒诞也好,魔幻也罢,但最终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就是此创作手法,其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创作时将魔幻现实主义显示得淋漓尽致。魔幻的文学大树在拉丁美洲这块神秘的大地上茁壮成长,那么,在中国,我们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宽广辽阔的土地,淳朴浓厚的风土人情,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某些“夸张”的文学之火也随之撞击出来,荒诞而又魔幻。而莫言作为中国的文学大师,敏锐地追踪时代的脚步,大胆借鉴西方文学写作的手法,其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球状闪电》。讲的是青年农民“蝈蝈”和女同学毛艳合伙成為“澳大利亚奶牛专业户”的经过,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矛盾。魔幻手法交织穿插其间。近代以来,从电视到影院,从无线广播到互联网,从人工服务再到人工智能AI。我们见证了新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的空前变化。莫言的作品亦是如此,将文学作品与想象结合,变幻想为现实却又不失真。

莫言用无限的想象来表达有限的现实,在不无困惑的愉悦中,激起追索作者创作用意的欲望。将一层魔幻的彩衣披给现实,创新审美感受,使其显示出更为深邃的魅力,让人似曾相识又觉得些许的陌生。荒诞夸张让读者沉醉其中,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读后意犹未尽。

二、丰富多样的语言特色

莫言是语言天才。丰富多彩的语言似乎与其相通相融,与生俱来,他能够娴熟地创作各种风格。他的作品《生死疲劳》、《爆炸》、《丰乳肥臀》等让人读起来雄奇有力,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绝。《四十一炮》、《红蝗》汪洋恣肆,话语狂欢。真是话语的狂欢,奔腾不息之态一目了然。朴素简约式的,这类小说的语言中透露着节制放纵, 如《冰雪美人》、《透明的红萝卜》这两部小说语言平实直白,《蛙》、《倒立》等小说,以传统的叙述方式回归生活,对人性的挖掘同样显示出不凡的力量。在《檀香刑》中,莫言的语言特色鲜明,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将家乡山东高密的叙事运用其中,显现了传统戏文的古典韵味。猫腔是莫言在语言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

文学手法中“通感”是从现代意象派诗歌里借鉴过来的,但莫言更注重从中国古典语言里融会贯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创新结合,自铸新辞。例如:

元曲化用:“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透明的红萝卜》)成语新用:“鸟儿欢快地奔向青天白日 。”(《筑路》);

古今合用:“风通过花白的头发,幡动的衣襟,柔软的树木,表现出自己来;雨点大如铜钱,疏可跑马 。”(《秋千架》)

这些话语描情状物既精炼简约而又富于表现力。

三、“由内向外放射式”的构思

莫言的每一部小说都是独特的,尤其在叙事方面。重大创新是其文体的特色之处。《红高粱》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爷爷,奶奶,父亲余占鳌、戴凤莲和豆官的抗战经历,均是“我的……”。将第三人称全知全能性叙事和限制性叙事和相结合,“我”遵守着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的规则,貌似是原生态窗口,是一面镜子,不加判断却映射在读者的面前;有时“我”又深入到父亲,爷爷,奶奶的内心,实际上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以一个魔幻般的全知全能视角,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莫言的这种特殊的叙述方式,不仅使整部作品给人以很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更获得了叙述的开阔视野。金汉曾评价过莫言的创作:《红高粱》对中国小说艺术的演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作品中‘我尽管在叙述故事,但更多的是叙述‘故事以外的故事,而故事则通过叙述者的父亲——剧中叙述者豆官的视角进行叙述”。同样,莫言的作品《蛙》,结构新颖、缜密,这是一部将叙事、书信和话剧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拓宽了元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大受读者的喜爱。

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构思方法,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其高超的写作能力和艺术修为,这也是莫言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志,莫言不愧为当代文学巨匠。莫言以中国的思维方式,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在艺术上融合中西并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他的作品既受国内广大读者喜爱,又在国际上更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获奖者,中国文学的典范。

参考文献:

[1]莫言.檀香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2]高选勤.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与视角[J].写作,2001,(11).

[3]李华.插入语的修辞功能[J].修辞学习,2011,(4).

[4]杨联芬,莫言小说的价值与缺陷[J].北京大学学报,1990,(1).

[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莫言:虚伪的文学
莫言坦承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