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儿童剧《花季如懿》的儿童视角

2019-04-23赫苡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承

赫苡

摘要: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变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涌入,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紧迫的道德危机,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守望精神家园,重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迫在眉睫。传承民族优秀传统道德,重建社会道德规范,必须从未成年人抓起。儿童剧《花季如歌》是一部罕见的叩问良知、洗涤心灵的现实主义儿童戏剧作品。通过男孩高桐“代父受过”和少女馨兰“辍学奉母”的故事,讴歌两位花季少年的真诚善良和对长辈的敬孝。以真实感人、催人汨下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呼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回归。

关键词:传承;传统道德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9)06-0120-01

一个偶然的事件一交通肇事,两个简单的家庭——肇事方和受害方,两个花季少年——小学生高桐和中学生馨兰,这就是儿童剧《花季如歌》的基本故事材料。它既没有浮华的大制作,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惊险刺激。然而,就是这样一出看似单纯而质朴的戏剧不仅在“上海儿童戏剧展演”和“哈尔滨艺术之冬戏剧展演”中一举夺得最佳剧目奖和编剧一等奖,而且还在上海和哈尔滨的演出中引起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的普遍共鸣,可谓好评如潮。

那么,《花季如歌》的魅力到底何在呢?答案是:该剧真正以儿童视角写儿童心灵,让我们看到了一台真正意义的儿童剧。首先,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主人公高桐作为唯一证人,目睹了爸爸驾车肇事逃逸后,内心承受了痛苦的煎熬。在此,作者既没有简单地把他写成一个不管不顾、只想大义灭親的揭发爸爸的正义男孩,也没有把他写成一个自私狭隘、只想帮助爸爸掩盖罪行的冷血男孩。剧中着重写了一个纯真善良诚实正直的孩子面对情与法的两难选择中的内心矛盾和痛苦,面对爸爸,他满怀亲情;面对受害者,他又充满怜悯。而这种痛苦的矛盾的心理重负正是高桐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所独有的。一个十岁的孩子,理性思维尚未形成,他无法对道德、情感作出明确的理性的价值判断,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茫然无措,矛盾痛苦。这与理性世故的成年人面对这一矛盾所承受的心里负荷是无法相比的。成年人因其价值观的相对形成以及对事件的理性、世故的判断,更容易从这种矛盾中解脱出来。《花季如歌》之所以感动人心、令人震撼,正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十岁孩子的身上,而高桐这一人物形象的纯真善良诚实正直的美好品德也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得以充分展示的。

馨兰辍学侍母是常人做不到的。然而,在剧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即“这一个”。剧中,生病的母亲无意识状态下狠命撕扯馨兰的头发并碰倒热水瓶烫伤了馨兰,同学冬梅心疼之下申斥无意识的母亲,并嗔怪馨兰不应为了一个废人而毁了自己。冬梅的这些话和行为看似冷漠无情,其实恰恰准确地刻画了一个花季少女的独特心理状态:对好朋友的心疼和怜悯使她出于一时的冲动和激愤而为的非理性行为,这也是这一年龄段的典型心理特征。剧作者巧妙地运用冬梅的行为反衬馨兰,从而完成了对馨兰这一独特的人物性格的塑造:面对冬梅的抱怨,馨兰则平静地回答:“值!因为她是我的妈妈呀……”至此,一个懂事的,懂得感恩的,内心充满亲情之爱的花季少女的美好形象清晰可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显然,高桐和馨兰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具有道德力量——它来自于儿童纯真善良的美好心灵而非成人说教后硬赋予他们的观念性的东西。正因为他们来自于儿童的心灵,所以才最能打动小观众的心。

其次,从儿童的心里感觉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意识推动剧情发展。在以往的儿童剧舞台上,我们看到诸多所谓的儿童剧往往写儿童经过成人的感化教育而改过进步的成长过程。而《花季如歌》则反其道而用之,从儿童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出发,真实反映儿童所面临的现实生活。让儿童卷入成人事件中并由儿童主导自身的行为态度,推动剧情发展。最终,在感化、教育成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思想意识的成长和心灵的提升。

高桐面对爸爸的逃逸,说还是不说?馨兰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厄运,是消极逃避还是勇敢承担?馨兰面对说出真相的高桐,是选择报复还是宽容?两个花季少年在偶然卷入的成人事件中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两难选择。而面对这些选择,孩子们始终积极地、执着地按着自己的方式努力着、抗争着、选择着。一切由儿童自己去主导行动线。而成人角色的行动,都是被动的、条件性的。

总之,《花季季如歌》不回避现实矛盾不提纯现实生活,敢于展示儿童面对现实生活的内心矛盾斗争和心路历程,敢于坦然揭示某些成人的虚伪丑恶,肯定儿童的善良正直,这是对儿童主体价值的尊重和肯定。它让少年儿童观众看到了真实可感的、有价值的、从自己眼中和心灵流淌出来的现实生活。它巧妙地将美育和教育融于戏中,让儿童观众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心灵的洗礼,从而真正达到了以往某些儿童剧欲求不得的教育目的。

《花季季如歌》的成功演出,证明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它完全靠戏剧本身的魅力征服观众,只有这样的儿童剧,才是对儿童剧艺术创造性的推动及发展。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