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9窟劳度叉斗圣变在文创产品泥版画中的应用探究
2019-04-23李想徐国友
李想 徐国友
摘要:敦煌,一座提名就能想到它独特文化的城市,1652年前一位高僧的壮举,开启了近千年的文化船舶。敦煌文化是多样的文明,众多的文化交融和发展所延伸出来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沉淀,敦煌莫高窟成为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精美的图案、装饰纹样包含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时代不同的经变画更是突显出敦煌壁画艺术巨大的文化魅力。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敦煌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加完善,旅游人数不断攀升,敦煌旅游文创市场也需要更多的新产品,来满足游人其消费需求。本文探究的目的是将莫高窟9窟南壁的劳度叉斗圣变利用泥板为载体,手绘出具有情节性的泥板连环画,最终形成成熟的文创产品,从而填补文创市场在泥版画方面的空缺。
关键词:莫高窟;泥版画;文创产品;经变画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017-03
一、研究背景以及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分析
(一)研究背景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宗教思想、文化艺术的组成,彰顯的内容如同星海,有宗教学、古代文学、名俗学、艺术学等学科内容。向世人展现了古人的创造思维以及艺术细胞。如我们能在其中汲取精华,那必可成为现代与古代思维交错的神奇产物。
在莫高窟洞窟之中,如称彩塑为洞窟的肉体,那经变画则为洞窟的灵魂。经变画,简而言之就是把佛教文字的内容,用绘画艺术所表现,使之便于教义传播。莫高窟现存792座洞窟,壁画存有量达4.5万平米,其中经变画种类为33种,共902铺经变画(见表1)从北周出现经变画开始到西夏、元结束。不同时代,所涉及的经变种类不尽相同,经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西化演变为中原化,本土化,最终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
(二)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分析
利用泥板作画,较早是由西夏学者孙寿龄先生在2013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最初的原因就是力证了活字印刷的中国发明。最后复原了有6400多字的泥活字印本《维摩诘所说经》(下卷),为活字印刷在中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13年汤柏华导演和墨者文化团队制作完成了动画《夏虫国》,该动画被称为“史上最重动画”其原因就是在石膏板上做水墨画,前后消耗近万吨石膏,最终完成动画制作;2016年汤柏华导演与团队历时9个月在莫高窟制作了近十万张泥板画,完成著名动画《莫高霞光》。2017年刘庸之先生在太原举行了一次“传统泥板壁画材料小品展”此展展出了大量刘庸之先生所临摹绘画的泥板壁画,其中就有他用泥板为原材料临摹了17年的泥板画。但现阶段关于如何使泥版画成为一种大众型文创产品的研究较匮乏。
二、泥版画概述以及制作方式
(一)泥版画概述
泥版画,简单来讲是在制作好的泥板上作画。在泥板上作画是中古法绘画方式,已有千年历史。如结合莫高窟壁画题材,通过中国古代传统工艺手法作出泥板就能让其表现出原壁画实体效果。
(二)泥板制作方式
1.地仗层制作原料
要想与原壁画高度吻合,作出原始质感,就要明确壁画地仗层(是壁画绘制的载体,位于原始岩体之上)所用的原材料,莫高窟地仗层所用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澄板土(宕泉河沉淀的粘土)在澄板土当中加入、麦秆、细沙、棉、麻等,材料都是当地取材。莫高窟地仗制作的方法其实不一,不同时期的制作方式不完全相同,如早期洞窟地仗制作较为简略,只用澄板土和麦草,略薄;而晚期,添加物逐渐变多,并且使用白粉或石灰。
2.文创泥板制作材料及方式
要想将泥板做成较成熟的文创产品,一方面要采用古法制作,另一方面要方便生产制作,所以要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具有低成本、高产出、并且减轻泥板重量,便于携带,而不失原始壁画的质感。
为减轻重量,选用比泥板重量轻很多的木板做底衬;木板之上铺一层麻布(麻木长度宽度大于木板,方便固定)用白乳胶黏合;把提前泡好的澄板土(添加骨胶或白乳胶)铺在麻布上厚度约在0.1-0.2cm之间;自然晾干后方可作画;如绘制唐代或五代宋时期壁画,要在做好的泥板上再铺一层白石灰,做出莫高窟晚期地仗层的质感。
三、莫高窟9窟劳度叉斗圣变内容分析
莫高窟的劳度叉斗圣变又称为《须达起精舍品》出自于《贤愚经》第四十八品,是由印度早期的《祗园记图》变化而来。莫高窟现存有14铺(见表1)劳度叉斗圣变,在莫高窟当中绘制时间最早的是初唐335窟(公元686-公元702)该窟中的画面画在西壁龛内,在唐代洞窟当中龛内除塑造塑像外,其壁画的内容大多都以尊像画和少量的佛传故事画为主,但在此窟将经变画绘制到龛内,其设计形式是非常罕见的,可以看出来窟主对此窟的营造有着特殊的意义。
初唐之后一直到中唐,这段时间莫高窟无劳度叉斗圣变出现(也有可能被晚期壁画所覆盖),直到一百五十年后的晚唐时期莫高窟9窟才再次出现了劳度叉斗圣变,并且内容上和构图都与之前不同,究其原因殷光明先生在《从“祗园精舍图”到“劳度叉斗圣变”》已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现将9窟劳度叉斗圣变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选精舍受阻
情节一,主要是讲述舍卫国须达为儿求妻,到王舍城遇释尊讲法,皈依佛门,请求释尊前往舍卫国讲法,并答应选取精舍。
情节二,最终选中一位舍卫城太子的花园,太子刁难,首陀天化现长者,幻出一象,象驮万两黄金,铺满园中,太子感动,让出田园,修建精舍。
情节三,外道得知此事,要求与舍利弗斗法,斗法开始之前,须达找舍利弗,与其一同前往法场,舍利弗四周伴有天龙八部、四大天王等众神。
(二)沙门外道斗法
情节一,波斯匿王作为中立人坐在画面中间,左侧是舍利弗,右侧则是外道,双方约定,如舍利弗获胜敲钟,若是外道获胜则击鼓。
情节二,双方开始真正的斗法。回合一,劳度叉变化为一座大山,舍利弗则化作金刚力士将山劈开:回合二,劳度叉变化出一头水牛,而舍利弗变出一雄狮,扑在水牛的背上咬死了水牛;回合三,劳度叉变为七宝水池,舍利弗变化出白象,用象鼻吸干了水池中的水,并且象牙上生出莲花;回合四,劳度叉变为小鬼,舍利弗变化出毗沙门天王,并用火烧小鬼;回合五,劳度叉变成毒龙,舍利弗变化成金翅鸟,啄瞎了龙眼;回合六,也是最后一回合,并且是整个故事高潮部分,舍利弗化作风神,把劳度叉幻化的大树连根拔起并且树上还有毒蛇,整个画面都因此次斗法而倾斜;外道徒惊慌失措,抱头遮面,慌张而逃,最终以舍利弗六变全胜而结束。
(三)外道皈依佛门
情节一,外道跪在舍利弗宝座前,皈依佛门。
情节二,外道徒洗头、刷牙、剃度、灌顶等图像生动有趣。
(四)构图特点
整铺经变构图很有特色,将舍利弗和劳度叉画在东西两侧作对立状,并且占据画面篇幅较大,突显主人公。设计者打破常规的时空顺序,把六次斗法情节穿插在整幅画面中,设计者思维极具跳跃性。画面看似凌乱,实则井然有序,有始有终。
四、莫高窟9窟劳度叉斗圣变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劳度叉斗圣变的研究和开发在当今文创领域空依然空白,劳度叉斗圣变经过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更,中原与西域文化的交融发展,最终成为具有中原特色鲜明的艺术。在讲究创新的现代,如何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用到文创产品中,实则是需要深究的问题。
(一)审美价值
从魏晋的宽袍欲仙之美,到隋唐的雍容华美之风,宋元的山水鸟花之趣,再到清明的雅俗共赏之思潮。美取决于人眼球的感知,更深入的便是精神的享受。至于现代大众的审美,越来越与西方审美靠拢,追求抽象化、多元化,奇特化,逐渐遗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敦煌文化本身就是美的体验,古老、厚重、多样的文化,能够利用本就是创新。
莫高窟9窟劳度叉斗圣变,构图以两位主人公来看似对称结构,但画面情节十分跳跃,及杂乱又富有规律,表现出了时空动态的构图美。整铺壁画,人物繁多,约计百位,纹样图案丰富,如有华盖、祥云、莲花、流苏、卷草等都具有晚唐之风韵。在色彩的风格上以石绿为主色调,土红色为辅色调,色彩应用层次鲜明,清雅脱俗;在晕染方式上,已由早期的“天竺遗法”转变为中原风格较为突出的叠染,全然已敦煌绘制特点。
(二)文化价值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文化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在如今西方文化不断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敦煌历经2000年的文化沉淀,历史上有过繁荣有过落寞,四大文化体系曾以中原文化为主在此交融,形成了敦煌文化、敦煌艺术风格。
劳度叉斗圣变这种变相形式,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晦涩的梵文,到汉译佛经,再到生动风趣的讲唱,是历史传承给人们的文化遗产。劳度叉斗圣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当时人们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对之后的同类型的神怪形式的小说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如《大唐西域记》到《大唐三藏取经记》再到《西游记》的演变,当中的主人公降魔的形象以及语言的描绘都能看到劳度叉斗圣变的影子,在《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当中唐僧与车迟国三个外道的斗法与劳度叉斗圣变极为相似,这就是文化的传承性。
五、劳度叉斗圣变在文创产品(泥板)中应用
9窟劳度叉斗圣变壁画当中所包含的众多装饰图样,数百位人、神、兽的形象,典型的晚唐用颜搭配以及极具戏剧化的故事剧情。对文创设计者来说是极其丰富的素材。通过直接应用或是间接开发应用都可以将其打造成具有剧情化、戏剧化的文创产品。
(一)直接应用
直接应用就是将劳度叉斗圣变的局部图,绘制在泥板画上,使之情节保留,对于线、形都不做改变,色彩依然采用晚唐风格特点,并且绘制颜料采用矿物质原料来确保其本质性。如图1所示。与原始壁画的质感、视觉感都如出一辙。也可将原壁画切分成多份,绘制在泥板上,每块泥板编排序号,进行排序形成一种系列性文创产品,使之更加完善。而不显得散乱无序。
(二)间接应用
在如今以创新为主的世界,人们不仅仅只屈居于接受那些无改变、无新意的事物,而是在不停的创新,寻求改变。在敦煌文创市场上所看见最多的莫过于印制有飛天、反弹琵琶、各种的佛像和菩萨像的产品,题材老旧,缺乏创新性。在利用原始壁画图案的同时,应从中提取象征性强的图案,再与其他元素整合变形,从而孕生出新的图案形式,还可以将细微元素提出将其抽象化或将复杂的画面简单化,从而来满足大众对新事物的需求。如图2所示。
六、结语
本文论述了莫高窟9窟“劳度叉斗圣变”在泥板画领域中如何更好的结合,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观点,并且重新认识了敦煌文化的博大,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笔者站在大众对文创产品的审美角度以及文化角度,浅析了“劳度叉斗圣变”在文创产品领域的优点。正是因为该经变,在莫高窟数量稀少,并且画面内容丰富多样,情节紧扣,剧情迭起,引人注目。再与中国传统手工艺方式制作的泥板相结合定会出现极具敦煌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