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2019-04-23黄校斐迟雪梅李温温
黄校斐,迟雪梅,李温温
(青岛市中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
在血管外科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病症,近年来发病率较高,如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肢的自由活动受到影响,甚至会诱发严重的溃烂问题,对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等造成直接影响[1]。针对于此,下文分析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评价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法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收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选入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年龄:45~72 岁,中位年龄(56.33±1.23)岁。性别:男20例(50.0%),女20例(50.0%)。发病部位:左下肢 25例(62.5%),右下肢 15例(37.5%)。
实验组:年龄:46~71 岁,中位年龄(56.37±1.27)岁。性别:男22例(55.0%),女18例(45.0%)。发病部位:左下肢 24例(60.0%),右下肢 16例(40.0%)。
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发病部位等予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检查,符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两侧下肢的周径差在左右,发病的时间在7 d之内。
1.3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未发现有心脏与肾脏疾病诱发的下肢水肿;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双侧下肢发病,急性动脉栓塞;孕妇;拒绝参与此次研究。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尿激酶溶栓,将尿激酶(国药准字:H51021215)25万U与0.9%的氯化钠 (国药准字:H61022441)250 mL 相互融合, 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一周。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肢进行抬高,抬高20°~30°之间,休息 10 d。
实验组:加行冰硝散外敷治疗法,选入2 kg芒硝+10 g冰片,将其研磨成为粉磨状,搅拌均匀以后,装入到布袋中,布袋属于双层纯棉白布所裁剪成为的长50 cm、宽度30 cm的布袋中,三面进行密封处理,每隔8 cm缝上一条竖线,两边分别设置4根带子以备固定使用。将布袋均匀的摊平,敷设于患肢,合理固定处理。在湿透以后,皮肤上面会渗出水珠,需要更换布袋,将其设置在阴凉的环境中,在揉捏之后,再次设置在布袋当中,每两天对其中的药物进行更换,连续治疗一周。
1.4.2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小腿与大腿的周径差。
1.4.3 判断标准 (1)待治疗之后,下肢的症状完全消失,血栓也已经消除,采用彩超进行检查,未见静脉返流,两侧下肢的周径差小于1 cm,可以判定成为痊愈;待治疗之后症状消失,大部分血栓也已经消除,采用彩超进行检查,大部分的静脉畅通,两侧下肢的周径差小于1 cm,判定为显效;在治疗之后所有症状已经消失,站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水肿,多数血栓已经消除,两侧下肢的周径差超过1 cm,判定为好转;治疗之后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此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采用痊愈+显效+好转的形式进行计算。(2)利用软皮尺对下肢的周径进行测量,采用患肢周径-健康下肢周径的方式进行周径差的计算。
1.4.4 统计方法 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治疗效果,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χ2检验,当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低于实验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
2.2 大腿与小腿周径差
实验组的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对比[(±s),cm]
表2 两组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对比[(±s),cm]
组别大腿 小腿实验组(n=4 0)对照组(n=4 0)t值 P值1.5 5±0.0 3 2.3 3±0.0 6 7 3.5 3 9 1 0.0 0 0 0 1.2 2±0.0 3 1.8 8±0.0 6 6 2.2 2 5 3 0.0 0 0 0
3 讨论
在血管外科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静脉疾病占有91%左右,下肢的发生率很高。而下肢静脉方面的疾病,可以划分成为血液倒流与回流等障碍问题,在此过程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中医辨证分析中归属于“淤血流注”以及“肿胀”相关范畴,近几年的发病率有所提升。根据研究可以得知,美国每年将近27万人患有深静脉血栓方面的病症,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有73%左右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目前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溶栓方式与抗凝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治疗效果较低,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辅助治疗法。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冰硝散辅助治疗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对照组治疗效果远远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硝散当中的药物为冰片以及芒硝,其中,芒硝是朴硝的主要炼制成分,有着润燥软坚以及消肿的功能,有效成分就是水硫酸钠,性味较为特殊,呈现出性寒以及味咸的特征,在冰敷过程中,芒硝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硫酸根粒子,渗透性能很高,不仅能够对空气当中的水分进行吸收,还能促使患肢的水分渗出,以此减轻肿胀症状,降低其对于血管所造成的压迫,控制静脉回流方面的阻力,以便于促使血液循环的有效改善,建设循环系统,使得血栓能够全面的溶解与吸收。对于芒硝而言,全年都可以进行采制,通常将秋季与冬季作为主要的时间,主要因为气温很低,芒硝容易结晶。取出天然的芒硝,加入水进行溶解,沉淀杂质以后对其进行过滤处理,待加热以及浓缩以后,析出其中的结晶,晾晒之后会形成纯度较高的芒硝;冰片有着一定的通窍功能、淤火散尽功效、消肿止痛优势等等,使得药物能够透过皮肤黏膜,直接作用在患处。当前,冰片经常被应用在中药制剂当中,有助于增强上皮细胞膜磷脂分子链的合理排列处理,保证其通透性。在使用此类治疗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若发现有过敏现象,应当对外敷进行停止,不可以用手进行抓挠,以免出现皮肤感染问题。对于冰片而言,可以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位置,选择出较为干燥的树脂成分,加工获得冰片。也可以将树枝砍下来,将其切成碎片,利用蒸汽与蒸馏方式进行升华,待析出其中结晶之后,获取冰片。在上文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为97.5%,而在姜振等专家[3]研究的过程中,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的效果为98%,可见此次研究中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综上所述,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冰硝散辅助治疗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小腿与大腿的周径差,加快康复速度,提升治疗的舒适度,预防不适症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