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抄·评:论傅山对杜诗的三位一体接受模式

2019-04-23孟国栋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傅山杜诗杜甫

孟国栋

作者:孟国栋,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321004。

自宋代以来,杜甫诗歌的注释和研究形成过几次大的高潮,每一次研究高潮的生成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并伴随着对杜诗的深入理解和接受。其中明末清初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段。满清入关以后,江山易主、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的情形,与杜甫经受安史之乱以后“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状况颇有几分类似。投靠新主还是忠于旧朝?士大夫们面临着重要的人生抉择。毫无疑问,杜甫忠于李唐王朝的思想在他们中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杜诗中曾出现过的一些镜头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中原和江南的很多仁人志士都投入到了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之中,杜诗更是成为了他们寄意抒怀的一剂良药,一时之间阅读杜诗、抄写杜诗、评骘杜诗、注解杜诗的风气大开。“通过重新阐释杜甫、注杜诗等一系列行为,这些文人实际上是在阐释他们自己的经历、倾诉自己的愿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他们把时代的诉求寄托在杜诗中,借之以浇胸中块垒”。朱鹤龄曾说:“《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盛行海内已久,然余不欲以此自见也。当变革时,惟手录杜诗过日,每兴感灵武回辕之举,故为之笺解,遂至终帙。”正反映出了当时士大夫的心声。明清之际参与读杜、注杜的学者很多,除了朱鹤龄以外,还有钱谦益、王铎、傅山、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恽寿平……傅山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较多,常用的有公之它、真山、浊翁、啬庐、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早年以文章、气节知名,明亡后,拒绝与清廷合作,长期隐居太原西山,与反清复明的志士顾炎武、戴廷栻等人交往甚密。傅山博通四部之学,于佛学、道学、诗学、医学、书法及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卷》之所以将傅山视为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列的四大家,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基于他在诗学批评方面的成就。傅山的诗学批评,就大的方面而言,涉及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的创新精神等等,从小的方面而论,涉及具体作品的注释、评点等等。其中对杜诗的接受和评骘又是傅山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明代、清代还是明末清初的杜诗学,均较少提及傅山。专门论述傅山杜诗学成绩的单篇论文只有田小军、孙微《论傅山的杜诗研究》和肖艳平《以禅论杜——傅山文学批评实践举隅》两篇,前者重在对傅山杜诗研究专著的概述和傅山取法杜诗途径的展现,后者重在对傅山运用禅学、禅理来阐释杜诗这一文学现象的揭示。这些文章虽然部分涉及到傅山对杜诗的接受,但并不够全面和深入。原因很简单,虽然傅山有《重刊千家注杜诗批注》《杜诗通批注》《杜诗韵字归部》等评点杜诗的著作,但都是直接在原刻本的天头地脚和字里行间作的批注,是以手稿的形式存在的,未能刊刻以广流传。然而透过这些批注和散见于傅山诗文作品中的一些评论,我们可以发现傅山对杜甫的接受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如果没有对傅山的诗文和手稿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解读,很难对他在杜诗研究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有恰当的衡定。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整理全备、校勘精审的《傅山诗文集》,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人们对他诗文中的杜诗评论资料的关注。

孙微在总结清代杜诗学的研究方法时说:“清代杜诗研究者们的身份各异,因而他们研杜的出发点与方法也迥异……正是因为这么多不同地位、不同身份学者们的共同参与,才将杜诗学研究装点得异彩纷呈,显示出清代杜诗学研究集大成的特色。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专门之学介入杜甫研究,如以经学、史学、理学、小学、诗文批点等多种方法运用到杜诗学中,故促进了清代杜诗研究的专门化、细致化。”并进一步将清代学者研杜的特点概括为:(一)音韵学、(二)时文批点法、(三)以治经的角度关照杜诗、(四)以读《史记》之法解杜、(五)从理学、禅学和道家等角度论杜。实际上这五个方面的特点,在傅山的作品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就音韵学而言,傅山有《杜诗韵字归部》(亦有学者称为按《广韵》汇批杜诗);就时文批点而言,傅山有《重刊千家注杜诗批注》《杜诗通批注》;就经学方面而言,傅山将杜诗尊为经典;就以读《史记》之法解杜而言,傅山对将杜甫比作司马迁的说法深表赞同;就从理学、禅学和道家等角度论杜而言,傅山解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以禅论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傅山应该对清代杜诗学高潮的形成起到过示范性作用。

傅山对杜诗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随时随地都在阅读杜诗、品味杜诗,还有批注、评点杜诗的著作。同时,又因为傅山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还对杜诗进行过大规模的书写和抄录。傅山对杜甫的接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读、抄、化用与评点,呈现出三位一体的接受模式。

(傅山致戴廷栻书札,采自《最新发现:傅山致戴廷栻魏一鳌手札》)

(傅山书杜甫《课伐木》手迹,采自《最新发现:傅山致戴廷栻魏一鳌手札》)

除了反复阅读杜诗以外,傅山还对杜诗进行了广泛的抄录,杜甫的很多诗歌都以不同的书体、不同的风貌出现在傅山笔下。

注释

①每一次杜诗研究高潮的形成都存在异族入侵现象,与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颇为相似。因此杜甫诗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作品,往往更能引起后世诗人的共鸣。如面对满族的入侵,傅山在《读杜诗偶书》中也表现出了跟杜甫同样的悲愤:“杜老数太息,黎庶犹未康。此辈自刍狗,徒劳贤者忙。追忆甲申前,日夕盼鼕鞺……宴安不可怀,仰屋无文章。有恨赋不尽,颇异江生肠。”尹协理主编:《傅山全书》第一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0页。

②肖艳平:《以禅论杜——傅山文学批评实践举隅》,《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

③朱鹤龄:《愚庵小集》附录《传家质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68—769页。

④田小军、孙微:《论傅山的杜诗研究》,《山西师大学报》2010年第2期。

⑤⑥孙微:《清代杜诗学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14页、第14-30页。

⑦傅山曾云:“‘荔枝似江珧柱,杜工部似司马子长。’千古妙语,不是慧人,活活懑死。”尹协理主编:《傅山全书》第三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11页。

猜你喜欢

傅山杜诗杜甫
傅山的“四宁四毋”
登高
贫困无田杜太守
清·傅山论书句
绝句
清·傅山论书句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了不起的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