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2019-04-22洪明清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洪明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语言欣赏教学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语言欣赏教学的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感受词汇的适切美,形式的对称美,表达的精炼美,韵律的舒暢美。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语言欣赏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具备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并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倪文锦 2017)。

当前的阅读课教学,是缺少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阅读课成为阅读技巧训练课和讲评课,偏重于事实性信息和表层意义的获取、核对,阅读过程简单化、表面化,对优秀语篇都缺少深度理解和欣赏;偏重于语言点的孤立学习,语言知识的学习是结合高考要求教授词汇、语法、句型等,而不是率先分析理解文本中语言现象的准确、地道和优美;阅读课目标过于功利化,一切都围绕着考试,在这样功利的视角下,无论什么样的语篇,似乎都是为了讲授阅读策略和技巧,无论多么优美的语言,都变成了语言点的堆砌。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喜爱和兴趣。阅读课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一个有效方法是从优秀作品的语言美中感受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获得美的享受和体验。语言欣赏方法多样,笔者这里介绍几种,以求抛砖引玉。

一、替换法,在比较中欣赏语言的适切之美

用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替换法,更换原文中的一个单词或一个短语,通过对比,分析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之下,用什么词汇更精准、达意和贴切。“适切”意指非常适合贴切某个特定的情景,替换之后反而不精准、不达意、不透彻。

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project中介绍香格里拉的一句话“Three mountains, Meili, Baimang and Haba, which are covered with snow, tower over the land. Their snowy mountaintops form a beautiful picture that will leave you at a loss for words.”为例,对tower over the land这个短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Can we replace it with “lie on the land”or “stand on the land”? 对比可发现,lie on the land表示“横卧在陆地上”,stand on the land表示“耸立在陆地之上”,后者要比前者稍微恰当一些;而 tower over the land,表示 stand on the land like towers,即“像塔一样耸立在陆地之上”,这个短语不但描绘出了梅里、白芒、哈巴三座雪山的状态(耸立着),而且写出了它们的外观(像高塔一样),所以,表意更精准、透彻。

再看同一篇课文中的另一个句子:Sheep, cattle and horses wander on the green grass, and the surrounding forests are home to many of birds and animals.关于wander一词,教师可以这样启发思考:

T:Can we use “walk” or “run” to replace “wander”? Why or why not?

S1: To run means to move quickly. The point is that sheep, cattle and horses move slowly on the green grassland.

S2: To wander means to walk slowly, lazily, and with no purpose. This sentence describes a picture where animals live a free, relaxed and enjoyable life.

经过这样的设问和讨论,学生就理解了wander是表示“牛羊马们悠闲地、慵懒地在草地上游荡着”,它们不争不赶,悠然自得,这就是人间仙境中的动物该有的样子。tower over the land和wander这些词句,并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美的特征,因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汤贝光 2018)。

二、回译法,在反差中欣赏语言的精炼之美

回译法,是教师把精美的英文原句翻译成中文,由学生把中文译回英文,再和英文原句对比,发现差距,体会原文词句的精髓,学会英文思维的特征。其过程图示如下:

A(课本原句)→B(教师中译文) →A“(学生英语回译文)”

原文:Well live with the local people in their villages, and eat and drink whatever they do, including cows blood. (模块二第二单元reading)

译文:我们和当地老乡住在一起,老乡们吃啥喝啥我们就吃啥喝啥,甚至牛血。

回译文:Well live with the local people, we eat and drink things they eat and drink, even cows blood.

学生的回译文比书本原句逊色不少,原句eat and drink whatever they do,do代指前面的动作eat and drink,表达精炼,whatever引导宾语从句指“任何东西”。回译文的句式结构存在问题。英语的句式结构不同于汉语的句式结构,汉语重意合,多用短句相接,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往往省略;而英语重形合,一般要借助连接词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的回译文用逗号连接两个完整的陈述句,这不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郭萌惠 刘亚楠,2017)修改时,可以将两个陈述句合并成由同一主语引导的长句。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说写结合小组学习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教学与多元化交际能力培养思路探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