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与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04-22王自强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生态保护

王自强

摘要: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热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值得进行探讨,以启发我们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促进生态保护行为。加强生态保护认知、完善法律法规,有利于生态保护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有利于创新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加强农村安全用水管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安全用水;生态保护;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是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前提。对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对于农村居民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安全饮水的现状,应集中探究其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优化农村安全饮水的对策与措施,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及管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加强生态保护,可以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用水安全水平。

1 农村居民安全用水必须加强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可通过节能降耗、消除污染源等,由多种途径对农村居民安全用水产生积极作用。我国农村安全用水既有干旱缺水问题,又有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水资源充沛地区的安全用水问题。用水安全问题关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生态保护,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获得安全饮用水关乎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居民安全用水受多种生态因素影响,要减轻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预防和控制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功能退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保障。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推进安全用水工程建设,养成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农村居民安全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系统,通过补偿成本的方式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农村安全用水工程,保证农村居民安全用水,保证不损害生物群落。目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水质及污染问题严重。以安全用水工程生态化为主要方式实现安全用水工程改造,并从管理机制上使生态保护持续化,可以有效保障农村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等用水量较大。由于受到资金配置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安全用水工程规模较小,管理与维护困难。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强化供水水质安全,解决地表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必须探索生态保护市场机制,加强对供水水质监管,建立饮水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制度。

2 安全用水应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具有对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起到保护生态和促进安全用水的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水体功能的降低等生态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农村安全用水工程问题,必须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有效解决[1]。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要注重节水规划,保护水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口较多,分布较为零散,水源比较复杂,农村居民对安全用水知识认知甚少,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行为表现较弱,生态保护存在依赖集体和政府的现象。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改善农村安全用水环境,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应结合生态环境的变化,关注农村安全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保护生态。这不仅涉及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而且还涉及农村居民的健康。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源保护区中,水源地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生活污水、工业用水对水源造成污染。借鉴国内外生态保护的实践经验,防止不合理开发和建设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宝贵的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和破坏。为农村居民安全用水创造条件,可以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须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水源监测,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自筹资金能力低,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用水监测网络与体系,可在村落内部、乡村之间实现再循环利用系统[2]。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处理设施较为简陋,无法保证居民安全用水,简单的处理使水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水源保护区存在径流污染和水源潜在地风险源问题,因此,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时,应剖析鄱阳湖区域农村安全用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通过比较研究鄱阳湖区域农村安全用水问题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利用资源环保新技术,制定鼓励保障农村安全用水的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3   应建设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安全用水工程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素和行为方式密不可分。分析生态保护影响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影响路径,分析生态环境对农村安全用水的影响,必须分析与此相关的各种社会和环境因素。要结合农村地区用水需求制定有效措施,避免水资源浪费與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水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农村安全用水直接或间接地受生态保护相关因素影响,生态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鄱阳湖地区水资源污染应加强管理。在农村居民安全用水问题上,了解生态保护相关因素可提高农村居民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农村居民安全用水涉及生态保护的认知、态度等。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的生产生活用水,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也是人们的认识问题。虽然认识发展并不必然表现为行为,但生态保护意识能够使农村居民安全用水得到改善。

农村居民安全用水是公共问题,如何通过保护生态环境,逐步确保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关键是要建成长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地区饮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缺乏基本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努力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必将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有益的贡献。农村安全用水工程数量多、涉及面广,要科学地规划好安全饮水供水工程。有步骤地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对污染区域的水质加强监测,保证当地居民的用水安全,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是当前农村安全用水工作的重要课题。应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安全用水工程布局,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实现供水到户,保证居民饮水安全。要针对农村安全用水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的情况,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力度,落实管护责任,实现安全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水质卫生监测体系,加强供水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保证水质安全。

4   应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行为可以在生态保护的行为研究中分析个人行为,为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研究产生切入点。如果人们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不能正确认识生态保护所带来的益处,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就难以有效地落实到行动中。农村居民应积极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水源。必须在生态保护过程中,使农村居民逐渐意识到饮水安全问题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在水源保护过程中,应通过自然植被,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拓宽投资渠道,防止水源受到污染。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可导致疾病,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保障。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是农村水利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从生态保护视角对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水质进行分类,分析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行为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关于促进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行为建议,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水资源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繁荣农村经济。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是在生态保护基础上产生的。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统筹规划区域水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遵循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发挥安全用水工程效益。通过逐渐改变当地居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高度认识到饮用不安全水的危害性,保障农民的自身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超标、水源污染等问题,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结合当地实际及发展需求,加强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与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保护水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态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积极建立和健全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机制,将生态保护与水资源保护有效结合。应因地制宜建设安全用水工程,安全用水工程应綜合水质条件及人口数量等进行合理规划,满足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需求。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实施方案应从多方位考虑并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庆杰.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节能,2019,39(2):115-116.

[2] 李水弟.赣鄱水文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3] 于福亮,裴源生,罗琳.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3(5):123-125.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生态保护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研究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产业链视域下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