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研究

2016-12-17吉宇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职业化辅导员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思想日趋自由化和多元化,这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决定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必须走职业化道路。尽管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不断推进和发展,但其仍存在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由此应当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明确职业标准,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培养体系,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职业化水平。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8-02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具有指导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对于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逐日下降,思想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冲击使学生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均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就业中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复杂化的形势,决定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必须走职业化道路。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将高校辅导员作为独立职业,以职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整体培养,同时制定明确统一的职业标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制度。以这一系列的规定,让高校辅导员通过主动学习,接受培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学校通过提供激励机制和职级晋升机制,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行制度保障。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标准化。

高校辅导员是一项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必不可少的,国家统一认可的教师职业,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规范,对从业人员已经形成一定的条件要求和规范。大多数高校对于辅导员的招录都要求:一、中共党员,二、相关教育等领域的知识,三、研究生学历,四、英语能力。在辅导员领域内,已经逐渐形成了基本的标准。从考核机制来看,应做到优胜劣汰,通过学院老师考核以及学生测评对于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衡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

(二)规范化。

特定的职业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职业规范。辅导员规范化才能使得辅导员队伍顺利前进,少走弯路。辅导员日常工作规范和辅导员道德规范从行为和思想上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规制,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时刻反思如何有所作为。

(三)制度化。

抗日军政大学的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前身,1951年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在各工学院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自此建立。辅导员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从专人担任到“少数专职,多数兼职,兼专结合”,又转向“专兼职结合、专职为主”的趋势。1987年政治辅导员被正式认定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组成部分。辅导员这一职业是需要制度建立、维护和发展,这有利于辅导员自我认同,把做好辅导员当作实现自身价值而进行不懈努力。

(四)专业化。

专业化是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辅导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辅导员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这就要求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了解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功底、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要具备职业指导、心理调适等多方面以及跨学科的认知。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不断推进。

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范围和责任涵盖甚广,一人分饰多角,既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还有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党员发展工作、学生会活动指导、就业工作培训等方面,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思想工作与日常生活工作中都需要更加完备的知识和能力,专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思路,改革创新,不断推进职业化发展建设。

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受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高校辅导员在从纵向和横向看,都承担着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其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有目可睹的。在知网论文数据库中,以高校辅导员为关键词、主题词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数量明显上升,从侧面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受重视程度逐步提高。①同时,由于国家政策鼓励、高校的重视加上媒体的宣传,高校辅导员岗位越来越受到应届毕业生的青睐,其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某些公务员岗位。

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发挥作用越发显著。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②从目前高校辅导员实际作用上看,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到奖助学金、各类奖项的评选,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再到熟悉学校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程度越高,其实际作用就越发显著。

4、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日臻完善。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的完善体现在从高校辅导员的进入机制,到培养发展机制、定期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晋升机制,都要不断更新、不断增强。我国高校整体都具有自身特色的辅导员管理机制,通过明确辅导员职业标准,建立完善辅导员从业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辅导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存在问题。

1、职业认同感不强。

在目前的高校辅导员制度中,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学生的所有问题都会直接向辅导员反馈,很多辅导员都自称是学生的“全职保姆”。在有些学校,辅导员甚至要每天早晨叫学生起床,晚上也要查寝。除了学生的日常杂事,辅导员还要负责党建工作、团委工作、学生会和社团等工作,在学生人数少的学院,辅导员也需要兼任教学秘书。

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能自我定位,有时候是行政管理人员,有时候也可以以教师的身份活动,有些人因此把辅导员视作一个跳板,达到规定年限之后就进行转岗,导致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归属感减弱。另外,学校多个机关部门都可以对口辅导员,把很多事务都下放到学院,其实最后都是由辅导员完成。凡是与学生沾边的工作都归辅导员,辅导员整天忙于应付这些事务性工作,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职业认同感不强。③

2、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近两年的高校辅导员招聘公告中开始要求应聘者应了解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现状是在高校中,大部分辅导员并非科班出身,有些文化层次不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辅导等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辅导员未能进行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精力进行科研工作,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有的面临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加上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辅导员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3、发展机制不健全。

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与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归根结底是辅导员发展机制不健全。现在高校在其他选拔标准上面就各有不同:有的高校要求专职辅导员有一定的学生干部经历或者特长,有的高校要求辅导员必须是博士学历,承诺在规定年限之后转为教师岗位。在笔试环节,有的学校围绕辅导员应该掌握的相关专业理论以及国家、党的方针政策进行考察,有的学校参考公务员的模式,进行行测和申论的笔试。但是五花八门招聘考核标准能否把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人员招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还不得而知。

4、职业化培训不足。

职业化培训不够完善是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发展现状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缺乏对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重视程度,培训也多以短期培训为主。同时,培训内容也不够有吸引力,虽然部分培训采用了优秀辅导员的经验交流方式,但是由于各个辅导员专业情况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单纯的经验交流对辅导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程度十分有限,也影响了实际培训效果。

5、职业激励机制不完善。

高校辅导员是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琐,工作收益有限,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辅导员全心全力投入管理和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从现行各大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上看,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激励机制不能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达不到理想的激励效果;二是,在各大高校现行严格的财务制度下,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却难以获得相应的补贴,打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缺乏负向激励,无论努力工作与否,获得的激励没有太大的差异,导致部分辅导员责任心下降,严重影响辅导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不利于职业化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路径

(一)完善体制。

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提高辅导员管理科学化水平。依据中央16号文件的规范和要求,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相关待遇及考核办法,采取学生测评、学院综合评价、学生工作处理总体评定的方式,每年对全体辅导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规范了学工队伍的管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在提高辅导员管理科学水平上,将过去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学生为核心的工作思路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者,辅导员把理解学生作为工作基础,把关心学生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帮助学生作为工作的关键,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④

(二)明确标准。

明确辅导员职业标准,建立健全辅导员准入制度。在明确辅导员职业标准方面,辅导员既有教书育人的首要职能,也就是有日程管理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在完善辅导员从业制度方面,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落实青年教师担任一定年限学生工作的政策;合理核算青年教师担任学生工作的工作量,每年根据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学院测评,学生打分,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考核和差额岗贴的发放。在同等条件下,年度考核优秀的思想工作老师可以优先晋升职称,而年度考核不合格或未按照规定承担学生工作的,应暂缓其职称晋升。

(三)健全体系。

健全辅导员职业化培养体系,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在具体措施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比专职、兼职两类辅导员,进一步完善职业辅导员培养方案。强调学生工作队伍梯队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师资培训和干部培养计划。完善辅导员的选拔与培养制度,加强辅导员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责任意识、教育素养和工作技能。

注释:

①张文浩,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

②赵锋,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6月.

③梁慧超,张成德,王大本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及建设研究,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④鄂铁军,“以人为本”与高等教育,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年5月20日.

[2]张文浩,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

[3]赵锋,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6月.

[4]梁慧超,张成德,王大本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及建设研究,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5]白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精神内涵与实践路径,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年6月.

作者单位:吉宇(1988.6-),女,汉族,山西吕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职位专职辅导员,职称助教二级,学位民商法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职业化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产业链视域下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