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19-04-22饶蠡李广宏
饶蠡 李广宏
摘要:依托全域旅游,通过“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创造出适应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新形态,从而丰富旅游内涵,促进其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从行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重点提出了各相关产业的融合构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模式;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崛起,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逐渐提高,旅游需求将是未来民众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势必带动经济新的增长。而传统旅游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因此从传统的封闭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全域旅游方式转变,是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要求,更是民众对旅游体验的微观诉求,这就需要做好“旅游+”融合模式,把原先单一旅游项目向综合旅游转变,让旅游目的地相关产业融入其中,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1]。
1 行业驱动的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模式
1.1 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融合旅游目的地地域特色,必须要充分利用“旅游+”,去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不仅要在空间上开放,更要通过“旅游+”,构建起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出新的全域旅游生活形态,形成新的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新型养老、购物、交通和健身等模式,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1.2 地方发展的必然诉求
旅游是综合性消费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增加投资,拉动消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全域旅游作为旅游行业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跨界融合是其本质特征,做好“旅游+”则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方法与路径[2],更是“互联网+”思维在旅游行业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成了各级政府推动地方经济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1.3 游客体验的必然需求
单一的旅游项目已然无法满足当今游客的需求,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通过“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创造出适应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新形态,依托地方资源,整合产业优势,“+”出新的全域旅游生活形态,形成新的旅游产品体系,发挥出整合、融合和渗透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创造出旅游新价值、新内容。
2 时代需要的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模式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相关产业、体制机制、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如何做好“旅游+”服务、文娱、体育、农业、商贸、林业、体育和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旅游综合新产能,是做好全域旅游的一个核心[3]。
如何做好“旅游+”的核心在于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为“旅游+”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所涌现出来的与旅游相关新的旅游经济形态,也基本上与“旅游+”有关。
随着全域旅游的逐渐推进,“旅游+”将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也将成为催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4]。更多的区域将“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手段,不断“+”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创新旅游产品业态。通过整合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刺激旅游综合消费提升,吸引旅游投资,从而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摆脱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形成旅游新产能,培育旅游大产业。
3 融合构建的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模式
以“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创造,推进创新旅游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养生、“旅游+”亲子研学、“旅游+”交通服务、“旅游+”新型养老、“旅游+”消费购物等,其主要包括乡村风情旅游、农牧文化旅游、医疗养老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自驾旅游等。
3.1 “旅游+”乡村融合发展
激活乡村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项目开发,形成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农村旅游度假区、水利地貌风景区、农产品博物馆、休闲渔业旅游区、康养中心、房车自驾车营地等,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帮扶目的地民众脱贫致富。
3.2 “旅游+”工业融合发展
推进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大型游船、飞机、邮轮、房车、游艇、小景区索道、游乐设施、户外用品、旅游用品、垂钓钓具、滑雪、潜水、露营、探险等各類户外用品等旅游装备制造业,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建成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装备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
3.3 “旅游+”服务融合发展
依托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打开原有封闭的旅游体系,进一步加快旅游要素的融合完善,在原有的旅游服务要素上,对客户的需求进一步精细化划分,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独有文化、精致管理的主题酒店和民宿酒店,培育具有小众特色的旅行社,创造性地开发一批特色旅游线路产品。要深挖地方特色美食,将其做精做细,建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餐馆餐厅和美食一条街。
3.4 “旅游+”文创融合发展
要将名特优工农业产品和工艺设计相结合,精细化包装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建成地域特色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购物街区。要创新现有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旅游项目内容,培育一批参与性体验性强、游客喜欢的旅游娱乐演出项目,形成高水平旅游度假产品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
3.5 “旅游+”康养、医疗融合发展
要加大对康养旅游项目的建设,大力推动康养旅游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康养机构。例如,在广西,可以以壮医文化传播为切入点,打造壮医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壮医健康旅游示范产品,推动康养、医疗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鼓励建设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
3.6 “旅游+”交通融合发展
随着国内私家车的不断增加,自驾游成为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自驾车旅游,制定服务规范,在高速路服务区设立自驾车驿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设施,完善道路标识、医疗救助、安全救援等服务功能,推动符合条件的旅居挂车上路通行。
3.7 “旅游+”研学融合发展
加大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尤其是亲子游,做到寓教于游。推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大型农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指导和帮助各旅行机构和研学旅行场所规范产品内容、安全设施、防护保障和导游配备等方面。
3.8 “旅游+”智慧平台融合发展
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做好“旅游+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优势,提升旅游服务力、传播力和创新力,提高旅游效率,帮助游客最快捷地选择最优的旅游方案,提升旅游体验。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帮助旅游目的地更好的改善旅游环境,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需求。
4 结语
推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就是要通过“旅游+”模式,革新现有旅游模式,从而推动旅游与新时代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民航交通、体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创新旅游发展新领域,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金早.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5-8-30.
[2] 周金芳.“旅游+”视角下威海市全域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神州,2017,17(20):192-192.
[3] 张红梅,梁昌勇,徐健.“旅游+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创新[J].旅游学刊,2016,31(6):12-15.
[4] 洪燕云,演克武.新常态下常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探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2(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