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锚式”教学模式 在初中球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22黄良全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球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设计情境,确立问题;延续问题,促进提高;积极评价,评估效果”等。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初中体育 球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49-02

目前,在初中体育的球类内容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喜爱球类运动,但不喜欢普修教学课程”的情况,原因在于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负责讲解示范,学生习惯被动模仿。这样的课堂模式过于侧重“练习”而忽略“思考”,重视“会”而忽略“懂得”,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体育学习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也可称为“实例式教学”或者“基于問题的教学”,通过确立一个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同固定船只的锚一样,要求学生由此出发体验感悟问题,真正产生学习需要,让学生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中掌握球类技巧,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一、设计情境,确立问题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逼真、贴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主动思考。而在情境中,提纲挈领的关键问题正是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锚”。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笔者进行七年级篮球技巧“行进间直线高低运球”这一内容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名为“怪兽过境”的竞赛游戏情境。主要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列纵队于赛场底线处,再将4组矿泉水瓶以一定间隔放在赛场中,每组4个,要求每组学生听到发令后,从排头开始持球向对面底线运球,在运球途中把矿泉水瓶依次推倒,折返时再依次扶起,并将球交给下一名队员,以此类推,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必须以运球的方式前进,不得执球跑。若运球失误,必须将球捡回从失误之处重新出发。明确游戏规则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作为“锚”的问题:怎样保证运球又稳又快?

为了争取胜利,赛前同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和尝试,比赛伊始就进入思考状态,整个比赛过程热烈而专注。赛后,学生纷纷就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体会,有人表示拍球的位置很重要,如果拍在球的侧面或者靠前位置,容易使球偏离前进方向,不能保证运球平稳;有人认为球的落点也很重要,如果过于靠近身体或者落在两脚之间的位置,很容易打中自己的腿或者脚,导致失误;有人认为拍球的力量不能过猛也不能太小,否则都不易控制球。对于笔者提出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如何提高运球速度”,学生一致认为,只有放慢速度、熟悉路线才能够确保运球的成功率,过于求快往往适得其反。

对于学生的答案,笔者都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示范行进间直线高低运球的动作要领:在向前运球时,应当放低身体重心,上体略前倾,抬头看前方,同时后脚蹬地向前运球;以肘关节为轴,按拍篮球的后上方,按拍动作要短促有力,协调统一;球的落点应当在同侧脚的前侧方;高运球时球弹起的高度应当保持在腰、胸之间,低运球时球弹起的高度应当保证与膝平或略低于膝盖,同时球位于身体的侧方,利用身体保护球。由于有运球游戏体验作为基础,学生对笔者所讲解的知识点理解起来相对更容易。

在本次教学中,利用运球游戏以及“如何平稳快速运球”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自主思考、亲身参与的学习情境。换个角度看,学生围绕笔者所设计的“锚”,通过自身感受自行探索、自主设计学习策略,求得解决问题、领悟篮球运球的要诀。同时,篮球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运动,需要队员之间通力配合,问题情境将每一位学生纳入一个整体,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契合篮球的运动精神,同时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在愉快、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学习篮球技术,更加深刻地体会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不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二、延续问题,促进提高

抛锚式教学之所以又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是因为教师不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叙述者,而是利用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以及为学生提供辅助支持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比对新情况、发现新难点、主动探索新方法、形成新认知、掌握新知识点,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完成“行进间直线高低运球”的教学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课余练习游戏,请学生2-4人一组开展运球过人游戏,首先由一人控球进攻,在划定的区域内运球,另一人进行防守,被抢断或者被逼出区域者为负,换由另一人运球,在一定时间内控球次数最多或控球时间最长者获胜。在这一游戏中,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高低运球技巧,利用急停急起、变向、转身过人等方式来争取胜利。针对此游戏,笔者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高运球和低运球分别适用于什么时机?

在下一次的体育课上,学生向笔者汇报了前一段时间练习的体会:高运球适用于没有防守队员阻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推进速度或者在进攻过程中调整进攻速度、进攻位置;而低运球则适用于防守队员逼近时,防止对方抢断,摆脱防守。笔者肯定了学生的练习体会,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再次练习,观察学生的运球情况,并予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出延伸学习的情境和思考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学习印象,并且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学习运球技巧的目的,掌握实际运用技巧,从而实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也有效地将课程之间进行联系,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并为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更具目的性。

由此可见,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根据学生问题的答案灵活调整教学手段和内容,既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乐于表现的个性特点,又照顾到班级中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使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这有助于消除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消极抵触的学习情绪,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并且,不断提出延伸问题,如同在不同深度的水域投下的一串“锚链”,不断指引学生做更加深入的探索,并不断修正学生在寻找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策略中出现的偏差,帮助学生始终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前进。

三、积极评价,评估效果

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结束,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结果阶段,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并以此修正教学策略。

例如,在完成了七年级足球传球教学之后,为了测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传球动作,笔者首先设计了一场足球比赛,并将比赛过程中学生的传球动作录制下来。比赛结束后,笔者播放了该视频。视频中,有成功的镜头,也有失误的瞬间,笔者通过反复播放、慢放、定格画面等方式,与学生共同点评、总结,学生由此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观看完比赛视频后,笔者再向学生播放一些著名球赛的传球剪辑视频,通过对比、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感悟正确的传球技术。

此外,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余作业:记录更多的失误传球动作,分析失误原因,并思考如何纠正。为了完成这一作业,学生在课余踢足球时积极设法录制小视频,在电视、网络上观看足球比赛时,也集中注意力观察球员的传球动作,从中寻找可以录像的瞬间。当获得了这样的视频后,同学之间便展开热烈的讨论,从传球力量、传球位置、传球脚法、传球时机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甚至主动模拟重现,以求纠正方法,每个人都俨然成了小小足球教练员。在下一堂足球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分享各自收集的传球失误视频,并向全班简述自己对此的分析及纠正意见。笔者在这一过程中予以点拨和建议,当学生完成分析之后,再次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传球比赛,用以实践体验和巩固传球技术。通过这种形式的总结评价,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提高,同时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改进不足,从而更加透彻地掌握传球的动作要领,提高传球技术的运用,更好地促进正确的动作定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证明,学生在传球基本功方面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此后的足球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够营造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況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所形成的“锚”,身临其境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抛锚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而教师从学习的主导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教学活动更加灵活而易于学生接受。此外,抛锚式教学模式高度模拟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往往无法独自解决问题,需要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廖顺萍.“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4)

[2]李慧子.北京市独立学院“课内课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3]程亮.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篮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朱勇勇.浅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J].亚太教育,2016(25)

作者简介:黄良全(1983— ),广西北流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