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栏目提升教学效果
2019-04-22梁冬敏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为例,针对情境体验类、思維拓展类、行为导向类、综合探究类等不同的栏目内容类型提出运用策略,论述巧用教材栏目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探究与分享”栏目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94-02
目前,学校课程改革在持续推进,各学科课标或教材均有所更新,其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变化尤为明显。相比人教版旧教材《思想品德》,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较大程度调整了知识点的分布,修改了内容编排,改变了活动设计的方式,通过增加活动栏目,增强活动的“知识”学习功能。“探究与分享”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以“揭示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撞”为宗旨,并且契合课标三维教学目标的栏目。该栏目多为一些帮助学生直面成长困惑、冲突、矛盾,促进道德教育的案例或素材,内容具体分为情境体验、思维拓展、行为导向、综合探索等多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类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或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建构知识、激发情感、提升素养。
一、针对情境体验类栏目内容的教学
“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情境讨论类素材是教材十分常见的内容类型,其活动形式也较为丰富。该类材料主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情境,供学生展开道德讨论或道德对话,最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对于此类栏目内容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内容进行取舍整合,以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其次,情境讨论类的内容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由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就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讨论,以激发学生产生与材料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内容《深深浅浅话友谊》其中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小川带给我的烦恼”,四幅漫画展示了四个交友场景,属于情境类的素材,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主要采取角色扮演的策略活化交友情境:先请两位学生扮演“我”和小川进行漫画中的情境表演,然后让全体学生思考问题:1.“我”作为小川的好朋友,当他要求考试时给他传纸条,“我”该怎么做?2.你在生活中遭遇过“友谊绑架”的现象吗?你是怎么应对的?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再现栏目素材的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与讨论,最终促进学生形成观点,即“友谊不能没有原则”。这样的教学,既解决了教学重难点,也提高了学生在交友方面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一举多得。
对于情境体验类的栏目内容,除了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真实再现情景,巧用多媒体与网络的教学平台,同样能达到营造适切教学情境的作用。因为多媒体网络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利用音视频、课件、微课等方式呈现“探究与分享”栏目,将文字性或图片性的内容活化,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加了教学的深度。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的“探究与分享”栏目中只有两幅图片,笔者据此在网络上寻找素材剪辑了一个短视频,视频展示了社会中人类包括衣食住行、学习旅游、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生动的画面配上绘声绘色的解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令其真切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丰富以及社会文明的发达,教学效果较好。
二、针对思维拓展类栏目内容的教学
思维拓展类的栏目内容是针对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相冲突的观点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辨析、反思而设置的教学素材,其目的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仍是以经验型思维为主,为此利用“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思维拓展类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取得成效,教师务必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首先明确学生思维认知方向,助其建构新的认知;其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不同立场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辨析,组织学生进行生生间,甚至师生间的辩论交流;最后,针对整个思辨活动,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使学生发现自身思考的不足或者思维的短板,继而加强该方面的锻炼。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的“探究与分享”栏目内容是“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这是一道需要思辨的命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学时,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解与生活经验论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组成正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为“有意义的生命应该是为自己而活”,反方观点为“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正式开始辩论前,辩手需要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能支撑论点的证据,包括一些真人真事、名言俗语、社会见闻等。辩论过程中,对于比较有见地的观点笔者适当诱导学生充分表达,但也会注意把控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避免在此环节浪费过多时间。辩论结束,进入教师总结提升阶段。笔者提到:两种观点其实不是对立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正方的观点,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活出自我,这样的人生是精彩的,是有意义的;但是一味自我满足,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利益,这是错误的。对于反方的观点,如果认识到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作为社会人必然会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就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但如果附庸于他人,轻视自己的生命或者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则无法体会生命的精彩。教师的总结,能够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锤炼学生的思辨能力,防止其看问题过于片面化、绝对化。
三、针对行为导向类栏目内容的教学
行为导向类栏目内容是针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设置。该类内容的教学途径主要是设计适宜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了解学情,侧重掌握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行为能力、优势及不足等情况,再根据栏目素材的问题融入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知相近的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用所学知识及已有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落实该栏目的教学目标。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内容为“家庭美德快递卡”制作。教学该内容时,笔者考虑到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加上时代背景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长辈宠爱,而他们对长辈则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不懂得如何关爱和孝顺长辈。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进行该内容教学可从树立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入手,进而指导其行為。首先,让学生交流分享家庭美德的小故事或日常事件,由此感悟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信任;接着进入“家庭美德快递卡”制作环节,主要在卡上呈现一些个人关于“家庭美德”的认识和感悟,例如列举一种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品德、分享一个与此美德相关的小故事或者许下自己为家庭出力的心愿等。在该环节中,教师的鼓励、诱导非常重要,让学生能够直面心底真实想法,并促进其将想法转化为行为,切实提升个人的品德与修养。
四、针对综合探究类栏目内容的教学
综合类的栏目内容相对于上述几种类型的栏目内容,其教学目标更为全面,且内涵更为丰富,因此,教与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进行这类内容的教学,教师需先解读内容的指向性,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备课时阶段,教师应先明确教学重难点,筛选出最适用的栏目内容;然后根据教学需求,对所选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增、改编、整合等处理,以达到优化素材、简化流程的目的。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其中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内容是以一个贴吧事件帮助学生认识网络活动也要遵守法律、恪守道德。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发帖,对贴吧比较陌生,而对“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更为熟悉,因此笔者将此栏目的素材改编为“微信朋友圈”评论,通过一个典型评论事件——在朋友圈发表带有侮辱性语言的评论,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空间虽然自由、开放,但也不能随意发表恶意言论,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层面合理地利用网络。
总体而言,对栏目的素材无论是增、是删、是改,还是整合,最终呈现的内容均应符合主题,贴近生活,这样才利于学生探究,优化教学。
“探究与分享”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栏目之一,对整个学科的教学影响较大。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栏目特点与内容类型,并结合学生需求及学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最大限度实现栏目的价值与功能。
作者简介:梁冬敏(1971— ),女,广西玉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