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前导读有效策略探究

2019-04-22黄琼花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小学语文

黄琼花

【摘 要】 课前导读是语文教学的初始性环节,通过课前导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语文教师要全面地重视起小学语文课前导读的教学环节,积极地探索课前导读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不断地提升课前导读的开展效能,为学生在语文课堂更为高效地开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就小学语文课前导读有效策略开展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前导读  有效  策略  探究

课前导读是教师开展具体的语文教学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对于加深学生对相应语文內容的理解和认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部分教师对课前导读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课前导读的开展效能也较为低下,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总结和反思,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课前导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提升课前导读的效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课前导读的意义

开展课前导读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一,通过课前导读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化的预习,让学生有效地了解下节课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块组成以及哪些是学习重点、哪些是学习难点等等,有助于学生在正式上课时开展高效的语文学习,进而不断地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二,通过课前的导读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同学进行商讨和解决,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其三,通过课前导读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生A对文章主题不理解、学生B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前导读有效开展的几点建议

(一)课前导读要明确学习任务

课前导读是围绕着一些具体的任务来开展的,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地就课前导读的具体任务进行全面化的明确,以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任务:①大致了解本课的生字词;②大致了解作者的背景;③对这首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等等,让学生在良好任务的指引下开展高效的课前导读学习。当然,在任务和学习中教师还要考虑到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及其语文知识储备情况的不同,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分层化的导读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任务布置时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提升任务设置的开放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进行任务布置,如可以将本节课的各个教学逻辑制作成思维导图,将该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并放到网络平台上引导学生自由下载与学习。

(二)课前导读要拓展学习视野

课前导读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课前导读和课内的具体学习相结合。教师要积极地将课前导读和课内的具体学习相结合,通过课前导读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让二者相辅相成;其二,课本知识和课外拓展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的知识内容学习为出发点,积极地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不断地在课前导读中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视野和语文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导读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拓展,如找一些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并就其意思进行了解。又例如,在学习《村居》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和学习高鼎的其他诗词与歌赋,了解高鼎的身世和为人,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视野,反过来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其三,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相结合。课前导读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面,还要站在培养学生书写与朗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际能力、资源搜索和整合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前导读要发挥教师作用

在课前导读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效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如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对学生进行分层、提供课前导读资源(思维导图、导读微课、导读问题)、指引学生导读方向、解决学生在导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在进行课前导读时,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看一下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还是问题设计的难度系数过大。如果是学生理解上有偏差就积极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思索,如果是设计的难度系数过于大,教师就要重新考量任务的设置了。总之,教师在课前导读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全面地履行自身的职责,给予学生积极的帮扶和引导,不断地提升课前导读的开展效能,促进学生较好地进行学习。

(四)课前导读要发现学生问题

课前导读环节是在具体的教学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全面地优化自身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的教学策略。如在导读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课下访谈的方式来具体了解学生哪个模块学习得比较好、哪个环节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以及哪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等等。根据这些情况精准化、有针对性地优化自身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的教法运用,进而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全面理解课前导读的开展意义,积极探索高效开展课前导读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不断优化课前导读的教学设计,并在具体的课前导读开展环节有效地明确课前导读的学习任务,不断拓展学生课前导读的学习视野,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积极地在课前导读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提升课前导读的开展策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利军.课前交流必须“高看”一眼——小学语文教学名家“课前交流”精彩赏析[J].江西教育,2018(17):58-59.

[2] 冯姣.课前预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8(12):57.

[3] 王桂英.浅议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48.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小学语文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