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图式阅读单 指导语文课外阅读

2019-04-22甘裕连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图式阅读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途径,提出让学生通过整合了解作品的脉络,通过比较提升思辨能力,通过预测寻找故事线索,通过鉴赏提高评价能力的教学建议,以促使学生充分地利用图式阅读单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阅读单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67-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然而,遗憾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虽然有所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都是基于情节进行阅读,很少进行深入思考,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图式阅读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借助图式阅读单辅助开展课外阅读。图式阅读单也叫阅读探究单,能起到辅助学生阅读的作用。图式阅读单一般由话题和图表组成。话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聚焦到阅读物上;图表是把阅读思路或方法具体化。

一、通过整合,梳理全书脉络

在一些课外读物中,往往包含有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展现了各种事物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很难自主整合这些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图式阅读单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厘清作品的脉络,促使学生形成整合的能力,进而更快速地读懂作品。在图式阅读单中,首先包含了阅读的主问题,然后围绕其用辐射图的形式展现其他的相关信息,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进而更好地梳理作品的脉络。

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绘本中华故事 名人圣人10册》,从而了解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并尝试阅读与之有关的传记类作品。在笔者推荐的这套书中,不仅有司马光的故事,还有孔子、孟子、王羲之等古代名人的故事。以《司马光》为例,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图式阅读单(见下图),在阅读单中设定了阅读本书的主问题“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辐射,让学生依次回答:“司马光的儿时具有怎样的特点?司马光長大后有什么主要的成就?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在“司马光长大后有什么主要的成就”这个问题下还有若干小问题,包括“在文学上的成就,在政治上的成就”等若干部分。在图式阅读单的帮助下,学生了解了阅读中主要掌握的信息点。

二、通过比较,培养思辨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图式阅读单的提示下进行比较阅读。如首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题相同的两部作品,然后让学生填写图式阅读单的内容。在图式阅读单中包含了和两部作品有关的内容,分别填写能让学生看到其中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式阅读单中的问题,思考、辨析两篇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了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课《不会叫的狗》后,笔者给学生推荐了以狗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想养只狗》,且在设计图式阅读单的时候鼓励学生将其和课文放在一起,从作品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学生发现:“《我想养只狗》展现的是小朋友的生活,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梦想养狗,这个故事就展现了这样的内容。但是《不会叫的狗》更具有童话的特点。”还有学生从作品的结构进行对比,认为:“《不会叫的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它并没有设定一个固定的结尾,而是有若干种结尾,读的人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结尾。我觉得这种写作方式很新颖。”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外阅读的读物有所了解,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设计比较式的图式阅读单时,除了可以让学生将两篇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也可以让学生对比同一作品中的不同人物,又或者对比同一人物在事件前后的变化。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比较这种思维方法,并在自主阅读其他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此方法展开阅读。

三、通过预测,寻找故事线索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图式阅读单时笔者会设计一些预测的点,让学生在阅读前后都填写,看看自己的预测和书本中的内容是否一致。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阅读作品的题目后,或者是阅读了作品的某一部分后及时展开想象和预测。笔者还鼓励学生尝试找到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并围绕作品的背景信息等内容展开预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羿射九日》后,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和中国神话故事有关的作品,如《哪吒闹海》,并且在设计图式阅读单的时候设计了一些能引导学生猜测的问题,如:“当李靖发现肉球中跳出了一个孩子的时候,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三海龙王要水淹陈塘关,你觉得哪吒此时会怎么做呢?”“哪吒死后,他还有办法重新恢复肉身吗?”“哪吒和龙王此后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这些问题,学生将整个故事串联了起来,对故事的内容有所理解。此外,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包括:“你觉得李靖和哪吒以后的关系会变得怎样?哪吒长大后会变成怎样的人?”在合理猜测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创造能力。

除了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展开预测,在图式阅读单中笔者还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来填写。这种预测实际上是一种推理,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也考验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通过鉴赏,提高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的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图式阅读单的时候教师也要将这一培养目标考虑进去。可以围绕作品中的一些情节点设计问题,让学生评价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行为,说说自己是否赞同他们的做法;可以围绕作品中的语言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评价一下作品的语言风格,最后再对整部作品展开整体性的评价。

在教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一文后,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和“毛毛虫”有关的图书,并推荐了图书《毛毛虫与蝴蝶》。在图式阅读单中笔者加入了和评价鉴赏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具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从毛毛虫的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你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呢?”过后,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因为它告诉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的危险,但是躲起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当你鼓起勇气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变得不同了。这样的故事对于我这样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决定像毛毛虫一样,大胆地破茧而出。”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当然,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和作品的内容贴合,是否具有说服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利用图式阅读单能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路径具体化地展现出来,促使思维方式显性化,能让学生带着话题和思考来阅读。利用图式阅读单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后,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理解、记忆和迁移运用,阅读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作者简介:甘裕连(1980—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