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教师点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2019-04-22唐丽丽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点拨语文素养提升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的课堂点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提出通过唤醒激励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通过引思导悟促进学生掌握阅读策略,通过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建议,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点拨 点拨教学法 语文素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44-0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把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规律,提升核心素养,反对以教师的讲授和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学。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的点拨唤醒、引思导悟。“点拨教学法”的创立者蔡澄清先生认为,“点拨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进行思维启发,引导他们思考探究,在信息提取、分析、运用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吸收、积累,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重点对课堂导入、阅读感悟、迁移运用三大模块的点拨教学进行了思考、实践和研究,现谨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课《鹿角和鹿腿》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唤醒激励:在教师点拨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导入环节,只有让学生对接下来的阅读对象、阅读内容、思考实践活动充满兴趣,才能为顺利推进教学奠定良好的基调。因此,通过语言唤醒、激励,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源于学生当下认知、兴趣最近区的项目化学习方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内在潜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探究中。

如在《鹿角和鹿腿》一課的初阅读阶段,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组小鹿活蹦乱跳的视频,让学生自由表达:“看到这只可爱的小鹿,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鹿的角很美、身上的斑纹很美、腿很细长、奔跑起来非常快、散步时很优雅、对周围的事物很警觉”等优点之后,笔者对他们的观察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唤醒、点拨:“大家和我们今天要读的鹿的一个故事想到一块去了,课文中的鹿啊,对自己美丽的鹿角也是充满了自信和喜爱。可是,在经历了一次狮口脱险之后,它的这种认识发生了变化——你想知道这只鹿到底经历了什么吗?”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本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郁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点拨也给他们的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课文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得到了高度统一。

二、引思导悟:在教师点拨中促进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孔子提倡教师在学生愤悱状态时及时启发,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师当然须教,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领,应源于对学情的了解之上。同时,对学生阅读中产生的各种感想、体悟要进行适当的修正或者更进一层的思辨,从而使学生在一定的深度阅读中,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思想精神的洗礼、语言能力的发展、实践水平的提高,以及阅读策略的生成和丰富。

如在阅读《鹿角和鹿腿》中鹿的自我陶醉部分时,学生朗读鹿的语言时过于平淡,不能突出鹿自我欣赏的特点。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鹿,小鹿,你看到自己在池塘里的影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呀?”“哇,你真是一只美丽的鹿王子(或鹿公主),把你的自豪大声地说出来吧!”“小鹿,小鹿,你为什么突然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呢?”从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于狮子的追赶和鹿的逃跑,笔者则侧重在动词运用上给予阅读点拨,通过对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蹦来跳去、甩在后面;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挣脱出来、拼命向前奔去”等动作的描写,启发学生关注动词的丰富性,以及了解动词对于体现主人公特点的作用。

学生在交流时难免会出现碎片化思维,遇到这种情况,笔者通过适时的点拨,如关于描写鹿跑的“撒开腿、蹦来跳去、奔”等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起来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鹿腿的灵活和逃跑时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完善思维,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对于本篇课文蕴含的寓意,教师不能简单揭示,以贴标签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而应通过点拨,引领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当学生陆续说出“鹿发现鹿角虽然美丽,但是差点害死自己”“鹿腿虽然不好看,却救了自己”“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有用”“我们不能只看重外表,要看他的实际作用”等观点之后,笔者让他们联系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进行再思考,通过假想“鹿经过这次危险后,决定锯掉自己的鹿角”,深刻悟出“万物生长自有它的道理”这样的认识。如此点拨,将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在放飞思维、自我体验中不断提高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策略,为今后的自主、独立阅读奠定基础。

三、迁移运用:在教师点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为日后的写作提供思路,促进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本课特点,搭建了三次语用练习平台,通过点拨,带领学生思考探究、迁移运用、想象说话。

第一次是让学生品读了鹿为自己的角漂亮而得意、为自己的细腿而失落的心情对比后,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开心或不开心的心情。学生开始的表达只关注心情的倾诉而不善于描述原因,这时教师的点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上学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妈妈给我穿上了刚买的新衣服,我又能马上和分别了两天的同学一起玩了。”笔者这样点拨:“这真让人开心,你能像课文中的鹿那样说一说吗?”启迪学生在思考后修改为:“我穿着刚买的新衣服,心里乐开了花:‘啊!我的上衣多么漂亮,裤子多么修长,真像海报上的小模特啊!”“一大早,我就兴奋地催妈妈赶紧出发,这样我就能很快看到分别了两天的同学、老师,向他们展示我的新形象了!”此时,教师也可以提醒他们像课文那样通过神态描写表达心理。

第二次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想象鹿发现狮子连忙逃跑的相关描写,想象鹿两次逃跑的画面。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点拨:“课文中一连串的动词用得很精彩、很形象,你也可以用到自己的故事里。”从而启发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创造性复述,积累新鲜词汇。

第三次练笔则是让学生借助想象续写:“漂亮的鹿角差点害死鹿,难看的鹿腿却救了鹿的命。由此,你想到了生活中和课文讲的道理一样的事情,比如不好看的人,不好看的物,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讲述也变得流畅、灵动:“昨天放学时,奶奶来学校接我。她拉着我的手,我感觉像碰到了生硬、粗糙的塑料一样,可就是这双粗糙的大手,为我们全家做出了可口的饭菜,洗干净了全家的衣服,让家里窗明几净。”“我一直不喜欢爷爷给我买的那支英雄钢笔,总觉得它笨笨的,拿在手里一点也不好看,所以我平时都用自己挑的那支有很多点缀的细长的绿钢笔。虽然我捏着那支绿钢笔觉得很累但也一直用着。后来,有一次考试时,这支细长的钢笔突然没墨了,我只好拿出那支粗英雄笔继续写。写着,写着,我忽然发现把它握在手上的感觉舒服极了,不像细杆的钢笔那样要紧紧捏着……”可见,教师适宜的点拨,架起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激活了学生的表达兴趣。

课堂上教师有价值的点拨,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探究、舒畅地交流表达、灵活地迁移运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语,可以为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保驾护航,使学生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简介:唐丽丽(1977—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班主任工作。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点拨语文素养提升
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