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9-04-22陈蔓莉金瑶

科教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留守心理健康

陈蔓莉 金瑶

摘 要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90项症状清单》对全体大学新生开展施测,结果表明:(1)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各因子分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在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方面,男性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显著高于女性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3)在焦虑、敌对、偏执因子方面,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关键词 留守 大學新生 心理健康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即1980-1989之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及小城市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大城市转移。很多父母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20世纪90年代初,留守儿童当中成绩表现优秀者,步入大学进一步学习,成为了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高校在读学生。

多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以及多项报道显示,童年期特殊的成长环境、父母缺位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应对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那么伴随着成长,这些负性的影响是消失了还是继续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在高校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个案中,大部分来访者或者危机干预个体都曾经有过留守经历,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关注。

1.2 研究现状

以往研究中探讨过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人格、依恋等多个方面。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张英等认为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有因子得分高于常态大学生和流动经历大学生;李云等研究的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强迫、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温义媛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关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没有一致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3 相关概念

1.3.1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

参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标准,18岁以下均为儿童,结合郝振《关于留守儿童界定》一文中提出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非户口所在地务工半年以及半年以上的儿童均可称为留守儿童。因此本研究的被试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是指曾经是留守儿童的在校大一学生。

1.3.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是个体健康的重要部分。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部分采用《90项症状清单》进行评价。

2 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目的

(1)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2)调查不同类型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了解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以往研究者的相关文章,为研究提供选题和分析的理论依据。其次,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在机房统一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整理后用spss进行录入、分析,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用0-4等级计分。

2.4 被试

本研究被试来自于湖南某高校本科大一新生。参与测验被试共5858名,因数据缺失删除个案213名,问卷有效利用率为96.36%。通过SPSS分析,内部一致性%Z=0.974表明数据可信度较高,完全可用。

3 研究结果

3.1 数据基本情况

被试中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1927名,占34.14%,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3718名,占65.86%。在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中男生867名,女生1060名。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独生子女526名,非独生子女1401名。

3.2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与无留守经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1所示,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前者均高于后者,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

3.3 男性和女性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3 所示,在SCL-90总分和阳性项目数方面有留守经历独生大学新生高于非独生新生,但是不显著。在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方面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独生显著高于与非独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4 分析与讨论

4.1 有留守经历新生与无留守经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讨论

刘海霞等研究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1]苏娜娜等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相关因子得分比较,有留守经历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组。[2]谭斌的调查结果显示,曾留守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3]综合以上内容表明,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心理状况存在差异的具体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本研究的被试为大一新生与以往研究中被试为普通大学生相比留守经历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是留守经历能够影响新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以及各个具体方面的情况,所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将留守经历纳为重点考虑的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帮扶辅导方案。

4.2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讨论

李云的研究表明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内,抑郁、焦虑、恐怖、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得分;[4]刘海霞認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各因子得分均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1]温义媛的研究结果表明曾留守大学生群体中女生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怖因子得分极显著高于男生,总分及其他因子无统计学差异。[5]本研究的结果是,有留守经历男女新生在敌对、偏执因子、精神病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表明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男生更容易出现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对有留守经历新生进行心理辅导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尤其注意男生容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敌意,认知过程中出现偏执以及行为中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4.3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独生与非独生差异讨论

刘海霞、王玖等通过调查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可知从是否独生的情况来看,各因子均无差异。[1]本研究结果是在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方面,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中独生显著高于非独生,表明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独生子女更容易出现焦虑、敌对、偏执的症状,这与独生子女没有同伴资源有关。因此,需要引导有留守经历的独生子女更多的参加集体活动,在良好人际互动中改善心理状况。

5 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男性更容易出现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症状;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更容易出现焦虑、敌对、偏执症状。

参考文献

[1] 刘海霞,王玖.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15(8):636-638.

[2] 苏娜娜等.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6(6):73-76.

[3] 谭斌.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1(6):87-90.

[4] 李云,汪品淳.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6-157.

[5] 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2):146-147.

猜你喜欢

留守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留守经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
高墙内外的“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