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两微”:新媒体场域下的思政理论课改革省思

2019-04-22丁梅君杨永坚

科教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新媒体微信

丁梅君 杨永坚

摘 要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引领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信、微课等新媒体对传统思政理论课造成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而,在思政理论课改革的进程中也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反思。然而,不容置否的是:审慎地分析和恰当地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应作为当前我们进行思政理论课改革应有的态度。笔者主要以“微信、微课”为考察切入点。

关键词 微信 微课 新媒体 思政理论课 改革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引领了信息分享的“微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就此而言,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针对思政理论课改革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非微信、微课莫属了。而微信、微课对于思政理论课改革的利与弊、是与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谨慎地分析和恰当地利用当前的新媒体,应当作为当前我们进行思政理论课改革应有的态度。

1 以微信、微课为主流的文化新媒体

2015年9月国内首份《“两微一端”融合排行榜》在人民网发布,此份报告将今日头条客户端与微博、微信并称为“两微一端”。这款应用自2012年8月上线以来已积累超过3.1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已进入国内移动资讯客户端前三强。据有关权威网站指出:“微信取代微博客,成为当下经济发达地区民众的首要信息渠道和社交平台。”[1]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微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人,而且这个数字一直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着,可以说,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有微信使用的地方,而且是随时随地,传送速度之快是前所未闻的。

不容置疑,信息技术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资源共享的途径,传统的信息分享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从人们所熟知的博客、微博直至时下受人们青睐的微信,就现实地反映了这一变化历程。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着年轻一代群体的生活效率。有数据显示,95%以上微信用户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之广可见一斑,可以说,微信这种沟通方式正在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转变着。在大学生中不仅在课间之余动动手机、玩玩微信、看看朋友圈,甚至在课上也会不自觉地低头拨几下自己的手机,被形象的称为“低头一族”。由此看来,微信在大学生中间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2016年4月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雨课堂”免费对外开放,预示着从Mooc的使用推進到了利用微信进入移动客户端,将一堂课的每个环节——课前、课上、课后都赋予了全新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能量无限扩大,释放它的最大限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用完整立体的后台数据为师生个性表达、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果,让教与学更明了。

“两微”之中,一方面是上述的微信不断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另一方面微课也正在逐步影响了正在授课的高校教师们。什么是微课?简单说,微课就是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按照既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教学视频的方式向教育对象反映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微课对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们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自身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甚至还有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2 思政理论课改革对新媒体的两种态度

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尤其是随着微信、微课在人们智能终端上的扩散,高校的思政理论课也不能不面临新的改革现状,由于新媒体代表着利用网络的新样态,所以“就高校综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已成为普遍共识”。[2]既然这种改革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那么如何改、如何改好并能够有效利用具有主流影响的网络平台又引发了学界的各种争议。

首先,第一种就是看好微信、微课的前景,即认为以微信、微课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思政理论课改革的过程当中是富有成效的。主要是基于上述微信、微课的特点,认为“两微”的特点对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具有推动作用,适合95后大学生,甚至于00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极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的客观要求。可见,这是一种相较于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学而言的态度,这就要求广大师生能够理解“共享”和“互动”,甚至能够做到共享和互动。

其次,就是反对的声音。在信息化社会中,每个人都之身与互联网之中,微信的是用广度和深度已经是它自身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具娱乐性、数据性和符号价值的特点,与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和群体归属感高度契合,为教育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可见,微信以其自身的诸多特点造成了当今思政理论课诸多的“措手不及”,涉及到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方方面面,改革进程中的问题还是会不断地遇到的,例如据相关文献显示:“大学生微信交际圈的差序格局以同辈群体为核心向外扩散,老师处于外围圈层,95.2%的学生几乎不与老师在微信上进行交流。”[3]大多数同学加入了老师们的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就会处于一种隐身或麻木状态,害怕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动态,甚至屏蔽老师们翻阅自己的朋友圈,不能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隔离,所以,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少数教师表示赞同。那么,面对微信、微课为主流的新媒体,我们到底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改革态度以及对策呢?

3 面对新媒体应有的改革态度及对策

当然,面对微信、微课对当今思政理论课改革造成的冲击,我们应有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的接受或者全盘地否定都是两种不合时宜的态度。对于微信、微课等新生事物,我们应有的态度当然是积极和审慎的,而不是消极和被动的,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法子解决的。”因此,要进行思政理论课的改革,我们要做到对以大学生为主流群体的受教育者的各种特性了然于胸,也正是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遵循”之一的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周边事物,才能将思想教育做到心里去。

因此,基于上述态度,笔者以为,在当今以微信、微课为代表的微时代场域之下,进行思政理论课改革不仅要将教材体系很好的融入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升級为信仰体系,又要真正的理解当代大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具体对策如下:

(1)提高教师素质。俗话说的好,打铁当须自身硬。作为一名思政理论课的教师应该比大学生们更了解微信、微课等新媒体的功能,这样一来才能很好地利用新科技带给我们的教学便利。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搭建共享平台、打通师生交流途径。虽说大学生是微信用户的主力军,但是思想理论课教师应该要比广大学生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更强,更能善于运用微课来组织和利用微信平台来更好地进行教学。

(2)运用数据分析。在微时代的场域之下,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知难而后能进,没有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思政理论课的改革进展就不会明显,如果说在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的思政课还停留在教师的自我陶醉和沾沾自喜的灌输式教学,那么,我们终将走在时代的后面。因此,“运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微课程植入、快速推送学习资信、及时进行师生交流、进行数据分析提供课程改革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映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4]

(3)全方位的协助。面对日益活跃的新媒体,思政理论课的师生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相互协助和资源共享,这主要包括:“观、听、访、演、帮、思”。观就是注重观察微信、微课中的细节,以便发现问题所在;听就是要求师生们相互聆听各自的意见,增进相互的理解;访就是要求师生们善于请教那些善于学习并有所创见的专家学者;演则是提倡注重实践的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帮就是指相互指导并耐心帮扶;思就是要进行不断地反思,反思运用微信、微课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被遗漏、甚至哪些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4)重在实践。实践出真知,对于微信、微课的在思政课堂的运用也不例外,而且也是要作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把握国情,加强才干、奉献社会,增强毅力、培养素质,加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利用微信、微课来组织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不是被这些新媒体牵着鼻子走,天天躲在角落里聊微信、把微课流于形式。

在信息技术全球化时代繁荣发展的今天,思政理论课的改革既不能畏首畏尾地退居到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提倡一种回归式的留恋和自恋当中,更不能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大胆的、不顾及资源浪费尝试,而是应该审慎地分析和认真地对待我们当前所遇到的新情况、新事物,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对策。因此,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决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需要靠学界同仁和各位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共同付出耐心和努力的一件大事,更需要的是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此而论,此篇文章的论述只可能是揭开了思政课教改的冰山一角,对于其研究、探索和发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2014-12-31]http://yuqing.people.com.cn/GB/392071/392072/index.html.

[2] 王跃,王刚,王永贵.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

[3] 张志坚,卢春天.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5(3).

[4] 曹洪滔,周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8).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新媒体微信
微信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