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2016-05-24王鹏远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创新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宣告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深刻影响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本文从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特征着手,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对高校思政理论课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改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建立微信、微博等“微课堂”、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建立移动互联思政教学平台等。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思政理论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当前正处于移动互联时代,高校大学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几乎达到100%,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相互交流的便捷性,移动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得信息和资源的主要渠道。移动互联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让高校大学生不可能长时间聚焦于课堂内容,手机游戏、手机影视、各种网站等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压力和挑战。[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移动互联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工具和补充,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当务之急的研究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约5亿人,成为世界上拥有智能手机最多的国家。[4]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5.94亿,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广泛和活跃的群体之一。[5]传统打电话的手机即将成为历史,电脑化的智能手机变成趋势。我们熟悉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网络安全、微信微博等都在向移动平台拓展,这就是移动互联网。

首先,移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时空和地域的制约,可以自由的从海量信息里选取自己喜好的信息。其次,移动互联网具有自由性特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自由拓展交流空间,例如手机微信、微博等,在这些虚拟空间里,大学生既可以实名,也可以匿名,为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自由外衣。再次,移动互联网具有终端化特点。移动互联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无纸化学习模式出现:即学生采用电子课本、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学习。例如:2010年3月上海教委宣布将在5年内在全国率先推广电子课本。[3]

二、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做出相应调整,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1.移动互联网对思政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高校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知识的状态。移动互联时代,图像、视频等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较之课堂的教学内容,大学生更喜欢视觉和听觉上具有冲击力的事物,更乐于接受图像视频等方式提供的信息,于是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很普遍,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普遍不感兴趣,甚至是厌倦。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新需求,依然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讲述、板书加PPT课件,大部分老师都在上演自说自话的独角戏,师生双方很难进行深层次互动和沟通,所以大部分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呆板,提不起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2.移动互联网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挑战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每天接受海量信息,信息内容也呈现多元化,某些西方国家也会借助庞大的网络媒体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如智能手机向大学生进行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通过各种信息媒体上所看到的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对于没有分辨信息真伪优劣能力,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的学生来说很难完全正确判断,从而感到迷茫,甚至被误导,乃至形成错误的观念。高校思政教师若想要实现原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变和创新。

3.移动互联时代对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核心,起着知识传授、理论讲解和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轻易地获得,学生自然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同时移动互联网所包含信息的全面性,使学生可以宽领域获取知识,然而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越多,就越可能产生新的疑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解答,这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形成了挑战。

三、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运用移动互联媒体创新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1.改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合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与移动互联技术相适应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必然出现。多样化教学模式包括多媒体教学、移动终端互动式教学、社会调查与实践、讨论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可以一边进行教学沟通,一边通过查看移动终端设备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回答、解释、探讨同学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过多样化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样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样化教学模式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维和行为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建立微信、微博等“微课堂”

微信、微博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宠儿,它以几何式地方式传播信息,同时提供了便捷、即时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广泛地为大学生所青睐,微信、微博的微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开展教学活动,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掌握思想政治舆论的引导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开设微信、微博课堂,在微信、微博课堂里,师生可以继续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讨论时事热点话题,可以开展各种话题讨论,微信、微博课堂可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教学互动,还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的接触到各种来自媒体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针对大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有利于他们抵制各类信息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媒体素养主要是指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2]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将提高媒体素养的内容方法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接受有价值的信息,有效滤除负面或无价值信息;同时,课程教学中注意强化大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法律观念,提高其分辨和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

4.建立移动互联思政教学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建立移动互联的思政教学平台:一是建立班级QQ群。班级QQ群的建立使思政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自由度大大增加,思政教师可以较准确的掌握学生动态。但班级QQ群的开放和自由讨论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敞开了方便之门,思政教师必须加强并规范群的管理,制定群内规范,对于影响大局的观点要及时进行纠正。二是建设思想政治主题网站。网站要以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为目标,用典型案例和故事吸引学生积极浏览网页;同时组织一些网上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三是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应包括各种题库、案例库、教材库、素材库、课件库等。教学资源共享能够有效集中学校乃至社会优秀的教育资源,既能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还能满足学生的自学需求等。

参考文献:

[1]赵效萍.移动互联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4,12:273-274.

[2]龙仕平,罗定华.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4,06:143-144.

[3]沈荣.iPad走进美国校园取代传统教科书[J].基础教育参考,2011,13:30-30.

[4]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39758.html

[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4/t20150724_6027023. shtml

[6]郑立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危机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论,2007,05:26-27.

作者简介:王鹏远(1976-),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哲学,单位: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基础课部讲师。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创新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及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