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探析

2019-04-22张馨尹刘慧敏

科教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张馨尹 刘慧敏

摘 要 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实践的中坚力量,是发展高水平学前教育的关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师的主要储备人才已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幼教工作,造成了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短缺。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的具体心路历程。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流失 生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84

Analysis on the Los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Grad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ZHANG Xinyin, LIU Huimin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As the backbon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preschool teachers ar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preschool education. As the main reserve talents of pre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received due attention. However, some students do not engag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 resulting in a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theory,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los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graduation loss; ecosystem theory

1 現实背景

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规范和确保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实践的中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都强调要将学前教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有效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的频繁流动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大量流失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虽然,青睐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幼儿教育相关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短缺。因此,为了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探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的具体原因有一定的必要性。

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强调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1]能够很好的揭示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2]本研究尝试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追踪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轨迹,关注流失现象形成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具体原因,解释这一群体行为的真实意义。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H高校的3名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确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方便抽样原则,依据研究者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人际关系,对研究对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建立了相对熟悉而稳定的关系。(2)选择同校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也便于进行多方观点的互证。(3)所选研究对象现从事不同工作类型,在年龄、性别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收集资料的方法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现象是一种群体行为,更是一种个体行为,毕业生流失的过程及重要影响因素,很难用量化的研究工具来搜集资料。因此,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访谈获得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与整理,理解其行为发展的具体轨迹和背后的原因。

3 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在原始资料中寻找研究对象话语中的真正意义,尝试从他们的视角理解他们对于行为的意义建构。[3]首先,找出原始资料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即本土概念,如“专业选择被动”、“就业前景好”、“工作琐事多”、“社会地位低”等;其次,将具有相同属性的码号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建立类属,同时仔细研究每句话背后的含义,从而找出本研究的“中心概念”发展类属。[4]再次,通过不断比较,找出类属之间的具体联系。最后,根据“扎根理论”得出影响毕业流失的具体形成过程,了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的具体心路历程。

3.1 各因素综合下的流失过程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深入整理和分析,发现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具体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的变化,首先是在最初专业选择的过程中迷茫与被动,接着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形成良好的专业认同和确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再者结合专业实习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了解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实际工作状态。在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渐渐萌生了自己不适合当幼儿园教师的念头,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从事非专业对口工作。

3.2 专业选择时的迷茫与被动,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自愿填报的专业或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所报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主要是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并没有真正地结合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另外受制于高考录取模式,有很多学生被调剂到了并没有填报的专业。[5]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大部分都是被调剂的。他们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专业,由于最初他们在选择时并不了解这一专业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不清楚该专业的具体学习内容和专业培养模式,因此也不会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就更别说对于专业的认同感了,这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放弃从事学前教育相关事业埋下了伏笔。

3.3 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产生抵抗情绪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明确的专业学习规划,一方面由于对专业培养要求和具体发展方向缺乏认知,另一方面因为并不是自己的兴趣使然,大部分的学生是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和应付考试。而随着专业学习地进一步深入,专业课程开设相对更加专业化,逐渐凸显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对于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与自身的想法和需求产生冲突,于是渐渐地产生抵抗情绪,但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又必须强迫自己去学习,这样就会对专业的感受进一步恶化。

3.4 专业实习的切身感受,发现自己不适合做幼儿园老师

大部分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去到幼儿园进行专业实习,以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访谈,几位受访者都认为,实习的经历对他们最后就业的选择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发现幼儿园教育的实际状况与在学校中学的有出入。

通过深入访谈他们在专业实习中的切身感受,了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可以发现他们从自己的幼儿园见习、实习的亲身经历以及听取在其他不同幼儿园实习同学的反馈中,他们会通过不断的讨论比较,从而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状态和态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将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未来职业发展追求与幼儿园工作相对照,他们都深感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其实并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么轻松和有趣,开始对幼儿园工作产生更进一步地拒绝和抗拒,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毕业后不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

3.5 毕业就业时权衡多方面因素,从事专业非对口工作

任何一个决定或行为选择的背后总是会有多重因素在起着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过程同样是在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发现,受访者会提到一些共同的影响因素,比如,“自己性格不适合做幼儿园老师”、“家里人不希望自己从事幼儿园工作”、“幼儿园老师社会地位很低”、“工作付出与回报相差太远”、“感觉像是看到了一辈子的生活状态”等,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得出在微观系统中,自身性格、家人希望和建议,中观系统中,幼儿园工作环境、条件,外观系统中的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社会地位以及宏观系统中的国家政策和时间系统中的未来职业规划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选择,在这些系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流失现象。

4 结论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最初专业选择的被动和盲从,到试着接受该专业的学习到产生困难,出现不适应情况开始想要放弃,再到专业实习过程中亲身体验,更加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本职业,到最后毕业后另谋他路,不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一过程充分地展现了学生毕业流失的心历路程。

在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发展变化无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从微观系统来说,对他们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同学、父母和朋友的建议。中观系统中,他们直接接触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父母的期望与要求渗透到家庭的互动过程中,还有亲戚和朋友的影响,再加之幼儿园环境本身的刺激作用。外观系统中,影响到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工作单位性质和家庭成员背景。宏观系统中,影响和支持他们的环境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和社会形势,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工资福利待遇不好,这些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时间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指随着时间变化,即在各因素综合作用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满足于当下幼儿园工作的现状,想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流失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方面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参考。帮助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专业,为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同时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为幼儿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David R.Shaffer/Katherine Kip著.发展心理学.邹泓,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89-312.

[2] 裴丽.留还是流-生态学视野下本科幼儿教师流失現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28-35.

[3]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77-286.

[4] 杨春诗.H学校一个流失教师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15-17.

[5] 杨晓岚,周欣,李传江.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离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毕业流失问题的背后[J].高校教育管理,2017(01):40-48.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提高中职舞蹈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