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论析

2019-04-22刘长平

大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主管理高校大学生

刘长平

[摘 要]民主管理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方略之一,高校是基层民主实践的空间,注重参与的平等性。扩大民主参与,应是高校加强民主治理的主动选择。大学生网络参与高校民主管理,丰富了高校民主管理的内涵。在网络民主实践的过程中,伴随民主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的民主行为日趋理性,民主经验更加充实,民主效能感得以增强。

[关键词]民主管理;网络民主参与;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190-03

网络民主的发展方向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之间达到均衡的理想状态,其反映了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之间所要达到的一种均衡。因此,有学者称网络民主为“半直接民主”。网络技术改变了民主固有的形态,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主的核心,但却作为一种新兴民主形式,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而带给大众新的民主体验。

高校民主治理正在呈现多元化、多中心的趋势,作为大多数的学生群体应是高校民主治理的主体之一,在高校行政权力执行过程中,其应享有充分的行政相对人权力。网络民主是现实民主的折射,借助网络技术行使民主权利,理应是高校为充分保障学生群体利益的制度安排。在多方民主协商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更符合各方利益。

一、网络语境对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管理的影响

(一)网络是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媒介

网络是高校民主管理和大学生民主参与的桥梁,网络技术的发展,排除了民主参与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参与主体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参与时空的相对宽松,有利于保证民主意见收集的充分,这扩大了民主参与的外延,有效提升了民主参与决策的效率,民主决策的时效性得以保障。

传统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方式沿袭于国家民主治理的层级式精英民主模式,以学生干部为代表的学生精英掌握民主参与的话语权,而学生大众参与管理表达民意的机会较少。网络的盛行催生了新的民主参与形式,为广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大学生网络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

在网络民主的背景下,高校行使行政权力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由单向的行政管理到交互的民主管理转变。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得到充分的认证。

网络赋予的个人自由与民主的精神内旨相契合。网络作为开放性的虚拟空间,个体畅游其间,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是当今大学生最为钟爱的社交场所,也必然是高校扩大民主参与的领地。争取民主自由、维护公共利益是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网络民主治理合理性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网络民主管理相较于传统金字塔式的民主管理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是传统民主管理过程中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也拓宽了管理者的视野。

(三)因网络而生的大学生民主管理参与负效应

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民主成熟度差异性影响了民主的发展。大学生皆为网民,网民的民主素质为多数学者所诟病,网络上充斥的网络语言暴力、网络道德绑架也为网民行使民主权利打上了灰色标签。校方涉及学生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缺少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会引发部分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他们在网络空间肆意渲泄不满。

民主参与的热情与民主的惰性并存。精力充沛的大学生不仅仅乐于参加校园文体活动,也有高度的参与民主管理热情。调查发现,民主热情与民主惰性同时存在,这种分化现象体现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群体之间,在校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关键变量。究其原因,主观上大学生是愿意参与到高校民主管理的活动中来的,然而长期的行政管理体制固化了高校的民主管理,将大学生排除在民主决策之外,这使得大学生求而不得,长期以往就积累了民主管理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对民主管理参与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参与的兴趣,養成民主参与的惰性;二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泄自己的不满,甚至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

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氛围尚未形成。关于网络民主管理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民主应是开放式的,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另一种认为,网络言论应从严管理,加强约束不负责任的网络行为。前者以希望网络言论更为自由的大学生为主要代表,他们渴望通过网络发声、网络投票等实际行动参与到高校民主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后者以基层一线管理者为代表,他们承担了日常管理学生的大部分具体事务,他们担心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超乎想象的背景下,稍有不慎,有关高校管理的负面新闻会遍及网络,应对网络上的口诛笔伐会使基层管理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造成对高校的负面影响,这种压力还有来自于上层管理者层层叠加的压力。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价值辨析

(一)网络民主参与——高校民主治校之策略

一直以来,高校去行政化的声音不绝于耳,高校的行政权力层级式结构已经深深扎根于高校的管理文化之中,行政权力集中于管理者之手,行政决策层层下达。相反,高校文化中的民主氛围并不浓厚,民主参与仅仅是浮于表面。权力运行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民主监督并不能真正监督、影响行政权力的行使,进而不能促成行政权力行使的公平、公开、公正。行政程序中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是指行政相对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到行政程序中,就有关行政决策的抉择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影响行政主体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权利。[1]学生群体在高校民主治校的进程中,理应拥有行政相对权力。只有在保证大学生参与权的前提下,才能保障行使行政相对权力的实现。

依法治校进程中的民主开放程度制约着大学生民主权力行使尺度的大小、参与程度的深浅。大学生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话语权极为有限,网络是通畅的,但是网络背后的民主管理渠道并不通畅。以网络管理的手段,嫁接民主的基因,是扩大学生民主管理话语权的得力措施。现实生活中的民主倒逼现象,轻则影响到学生对管理者的反感,让其产生对管理制度的抵触,重则影响学校管理的效度和信度。

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相对,或者是现实民主的新形式。虚拟空间的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虽然有所不同,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怀疑。在依法治校与民主治校的进程中,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不一定同步发展,但需要以现实民主的其他制度安排为前提[2]。网络民主的生长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民主参与广度的拓展,而且体现在民主参与深度的挖掘。

(二)网络民主实践——学生民主教育之抓手

民主实践的教化功能通常被高校德育教育所弱化。我国社会民主建设起步较晚,民主思想的传播并不广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度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个体的民主价值教育被弱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参与国家民主政治生活需要日常民主生活的积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养成的民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以学生干部的民主参与调查为例,学生干部的民主参与素质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这其中有学生干部潜质较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参与民主管理的频次较高,民主参与能力得到提升。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入学初期,民主素质水平差异性并不大,而在三、四年级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

大学生的心智已日趋成熟,法律赋予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完全的权利和义务,如何教会大学生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义务,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在传授、解读法律框架下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体验民主的实践活动。民主参与的实践活动会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依法民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参与民主的获得感,以网络民主参与为手段,强化大学生的民主政治生活,促进大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提升。在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之下,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网络言论也不会群情泛滥,高校不能也不应限制学生探寻民主的自由。

(三)网络参与民主——管理者民主管理之方法

管理高等教育事务的权力运行方向不应该只是自上而下,而应该是上下互动、多向交流的运行状态。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的相互补充,涵盖了更广域的民主参与,形成网上网下的民主互动。网络民主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理手段,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激活了大众的民主生活。当前大学生日渐增长的民主参与需求与管理者所能提供的可以参与的途径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看似风平浪静的校园管理随时有可能因为一起普通的维权事件将高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中有管理者故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的管理风格相关,也有高校长期以来民主空气稀薄,弱化了民主管理功能的原因。以网络民主对话释放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压力,是排解网络民主对抗的有效方法。

诚然,网络民主参与增加了民主决策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少数管理者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而形成的话语权威,以民主参与降低民主决策的效率为由头,简化民主的程序,弱化民主批评的声音,或者漠视民主意见建议。事实上,一项决策事项通过广泛的民主意见征询,大学生通过网络有理有据地争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权利,更有利于行政管理者收集较为全面的决策因素,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在决策定论之前,行政管理者应充分说明制定相关政策的条件背景、客观事实、政策依据,即使有不同意见的部分大学生也会自觉遵从行政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其行政效率的提高不言自明。

三、大学生网络参与管理的民主变革措施

(一)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制度保障

网络民主参与制度是大学生参与民主活动的基础,在民主治校的大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网络民主参与制度是当务之急。网络民主参与制度既要充分保障大学生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各项民主权利,又能强化大学生在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中履行民主义务。

应依据大学生特点和民主成熟度,适度开放民主参与的管理领域。建立适度宽松的网络民主参与制度,以此激活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热情,增强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应理清网络信息公开运转的流程,规范公开信息的过程管理,提高信息获得的便捷性和完整性。厘清网络民主管理的职责划分,强化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由无序的民主躁动转变为有序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重心下移,决策结构扁平化。优化反馈机制,在协调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使网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高校管理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双向流动,提升民主参与在民主决策中的应用效果。

(二)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范围拓展

目前,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事项主要集中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网络评奖评优征询意见等几个方面。就法律层面而言,所有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大学生作为行政相对人都有权参与其中。有鉴于网络民主作为新生事物还未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民主电子化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如公民参与选举投票还是纸质投票的方式,相关配套的电子设施需要投入建设,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范围应适度放开、逐步推进,走渐进式发展的道路。涉及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计划的执行、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制定、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的推选等事项,要明确学生参与的比例,扩大学生参与的覆盖率,注重参与的公开性。涉及网络评教、网络评优等事项,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扩大参与群体,突出参与评选结果的公正性。涉及校区规划调整、管理制度修订等重大事项,要在论证初期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見,汇总有参考价值的建言良策,最终保证决策结果的公平性。

(三)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文化培育

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文化,是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3],大学生网络参与条件下的校园民主文化亦不例外。

倡导网络文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文化渲染,倡导网络行为自觉自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高地,避免开放网络文化中舆论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被动局面,培养正确的大学生民主取向。网络民主文化建设既要疏通网络信息沟通的主渠道,又要堵住网络不文明现象滋生的源头。重在理性参与,珍惜民主权利,制度先导,管理跟进,促成理性的大学生民主行为。积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把民主参与的网络载体建设成为学生思想交流的精神家园,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引领大学生认知社会的文化源泉,打造学生信赖的官方网络媒体新形象。以变革网络参与的形态延伸民主管理的触角,强化网络民主参与结果的运用,突出管理参与的实效,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理性参与管理的民主效能。

(四)学生网络民主参与氛围的营造

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硬件支撑平台的搭建。当前高校信息发布的网站和各个区划职能的管理系统交叉并存,并没有统一的信息分享平台以及完整的信息协调机制,信息归档管理不及时,信息公开不完整。信息检索功能不全,不能跨库检索,信息的共享性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建立融数据集成、用户管理和统一认证于一体的数据综合管理平台[4],提供高效开放的数字化校园生活环境。信息管理流程再造,以提高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的时效性为目标,优化校园民主管理的流程,提高网络参与的民主效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率。

网络民主活动小微化、多样化、生活化。充分利用QQ、微信等常用软件,开发APP手机应用软件,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平台管理应用细微到班主任班级选举优秀学生干部民意测评,让大学生投票表达民主意见,体检民主的意见征询过程。开拓形式多样的网络民主活动空间,彰显网络民主参与的吸引力,养成网络民主参与的习惯,使网络民主活动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

[ 参 考 文 献 ]

[1] 薛丽珍.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权[J].法制与社会,2008(10):125-126.

[2] 严炜,毛莉莉.网络民主发展探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13(2):71-77.

[3] 袁聚录.过程民主文化思维论略——一种新的中国民主文化思维方式的内涵、框架和依据[J].湖北社会科学,2012(3):21-24.

[4] 詹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33.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民主管理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抓过程 求实效 深化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加强民主管理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认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