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唱腔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2019-04-22焦骜
焦骜
【摘 要】戏曲唱腔与声乐同根同源,关系密切。从两者的源流和戏曲唱腔在声乐中的运用入手,对戏曲唱腔与声乐的文化底蕴、美学思想、地域特色,以及戏曲唱腔的气息、咬字、行腔、共鸣、韵味、形体表演等多种技巧在声乐中的吸收和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戏曲唱腔中的气息理论、行腔润腔、咬字吐字的演唱技巧要求,也是声乐演唱的理论指导与依据,是声乐生存与发展可吸取的丰富营养,戏曲唱腔的板式韵味等因素对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意义;戏曲唱腔对于声乐的创新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必然会给声乐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戏曲唱腔;声乐演唱;作用
【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11-01
引言
戏曲是我国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不仅经历了悠久的历史长河,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韵味让了古今中外无数的人为之着迷。声乐演唱和戏曲唱腔其实是两门同根同源的传统艺术,在声乐的发展历程中,融入了戏曲中独特的唱腔方式,也让这种艺术在不断借鉴中完善自我。
一、气息的运用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的运用是所有演唱中最基本的技巧。戏曲演唱讲究“丹田运气”,把气吸至横膈膜以上,运用腹部的收、放来控制气息。如戏曲当中就有“气沉丹田,声贯于顶”,“七分气息三分唱”的说法,这都表明我国的戏曲对于气息运用的重视。声音只有“沉于底,贯于顶”才能“震林木,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师乙篇》中说:“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藁木,倨中矩,句中锯,累累乎端如贯珠。”歌声上升时昂扬有力,如同高举;下降时沉着稳重,如同坠落;转折时棱角分明,如同折断;休止时寂然不动,如同枯树;音调千变万化都有一定之规,接连不断如同一串明珠。借鉴戏曲唱腔中的“丹田运气”“上抗下坠”等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声乐演唱中“声低气提,声高气低,声强气沉,声弱气稳”的气息控制方法,使演唱中字与字在过渡和衔接中不露痕迹。现代声乐演唱中所运用的偷气、换气、抽气、歇气等技巧也都离不开丹田的支点作用。
二、声乐对戏曲念白的借鉴
戏曲唱腔对咬字和发音非常重视,吐字清晰是戏曲表演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演唱特色,声乐艺术家在演唱时也会高度注意对汉字字音、表达含义的掌握和学习。构成语言的每词汇都有特定的语音和语气,可以帮助丰富声乐乐曲的内涵,所以作为供大众欣赏的音乐,声乐对咬字发音的要求特别严格。同时,声乐表演还会依照戏曲唱腔艺术的特殊词语表达形式,将词汇语音的位置、音色、音域进行针对性修饰,修饰过后的词汇发音更能契合表演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增进歌曲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咬字发音与日常说话不一样,演唱者必须在口咽的部位上作形,主动调节词汇头、腹、尾三个部位的音色布局,让韵母控制音色准确度,提高声母的节奏律动性。“字正腔圆”不仅是戏曲表演要遵守的不二法门,也成为了声乐演唱的核心内容,传统戏剧与现代化音乐在声音美上的统一追求,大幅度提升了声乐表演的艺术追求。
高位置的大声朗诵不但能使歌唱的语言得到正确的训练,而且对气息的控制、声音的高位置安放、共鸣腔体的运用、喉头的放松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在拿到一首歌时,要首先用高位置念白的方法反复念歌词,把唱与念结合起来。这样除了能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外,还能在演唱之前就找到歌唱的位置与声音的共鸣,然后再演唱就会使声音更加自然、流畅,在念白清晰准确的情况下,也能演唱得更加情真意切。
三、戏曲润腔、拖腔技巧的运用
润腔是在中国声乐艺术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戏曲音乐是音乐发展的产物,来源于各个地方的音调。中国地大物博,在大的地理范围内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北方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等不同,造就了文化习俗的不同。戏曲的唱腔不仅丰富多彩,而且个性十足、极富地域特色。戏曲借鉴了民歌的曲调,同时又影响着民歌的创作与发展,使民歌的曲调更加丰富,具有丰富戏剧表现手段。因此,丰富的戏曲唱腔对声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拖腔在戏曲唱腔中多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需要而拖长演唱的一种技法,往往一句唱词之后,旋律仍然继续进行的那部分音乐即是拖腔。戏曲的唱腔中常常会运用各种拖腔,以表现唱词结束后还不能表现出的更深的意境。拖腔有长有短,有的出现在句中,有的用于句尾。在声乐演唱中,拖腔的运用多为字音尾音的延长,有的加上衬字或衬词,是对原唱腔的进一步发挥。拖腔的旋律往往委婉、悠长、余味无穷。拖腔的运用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将某种特定的情感更加深入、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来。
四、声乐对戏曲舞台表演的借鉴
我国的声乐继承了戏曲、曲艺等传统的艺术形式,使得演唱吐字清晰,情感细致亲切、自然,同时也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使我国的声乐的演唱更具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特点。然而很多演唱者过分注重演唱的音量与共鸣,而忽视了在演唱时的舞台表演,我们看到很多演唱者,音色、共鸣都很到位,就是演唱姿态别扭,缺少美感,进而影响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演唱中,只有做到声音与情感的统一,加上优美、大方、生动的肢体语言,将声音与肢体语言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才能使演唱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声乐的演唱应当借鉴戏曲演唱中的“手、眼、身、法、步”,其优美的眼神、手势、身段以及情绪,能使声乐的演唱更加生动、形象。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的精华,非常注重剧中“情”的展示,需要演员通过表演将“情”传达给观众,所以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加入身段、手势、眼神以及丰富的情绪表演,才能更加生动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戏曲唱腔风格韵味的借鉴与应用
在对一些本身具有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歌者对于风格韵味的把握同样是演唱的重要部分之一,而面对这类作品,歌者就可以在传统戏曲唱腔中汲取营养。例如在对《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一带有戏曲元素的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歌者必须在保证自身咬字发音、呼吸吐字等演唱技巧的同时,将自身的眼神、手势与演唱相结合,这也就是戏曲中要求的手、眼、身、法、步配合到位,通过这些手段,就可以在这一声乐作品中较好的融入戏曲风格韵味,使整首作品情感表达充分体现,真正将这一声乐作品的意义进行表达。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戏曲唱腔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表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实现和和谐统一,不仅囊括了戏曲唱腔的特色发音和行腔运用,还增进了传统戏曲与声乐发展的关联性。除此之外,声音在注重演唱技巧的同时,也開始引入思想、戏曲艺术的表演创作模式,在情感、艺术、思想三方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创建一种极具演唱特色的技巧性演唱风格,这种“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表演效果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蒙玲玲.戏曲唱腔对声乐教学的启示探讨[J].艺术评鉴,2018(06).
[2]李秀珍.戏曲唱腔与传统声乐的起源和发展[J].音乐创作,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