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9-04-22孙丽娟
孙丽娟
【摘 要】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有良好的师资,才能为培养出社会专业化、实用性的人才提供保障。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总结“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分析,探索其解决途径与对策,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促进高职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长足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02-01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与社会各个领域高度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量信息技术涌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线开放课、资源共享课等变化多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室、教师、学生的界限、而是依赖虚拟网络,使得教育突破界限化。另外,国家也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形势下,教育模式的变革,从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部门再到各高校都积极借助一定的互联网平台、软件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组织教师竞赛、学生比赛,比如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共享资源库建设等[1]。
因此当前互联网+教育大背景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所以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任务,如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成为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为了解“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访谈工作。本课题选取了天津商務职业学院,此院校专业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具有代表性。主要采用问卷调査法随机抽取100名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专职与兼职教师,另外通过访谈法对30名在校教师进行调研。
问卷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该学院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针对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第三部分,在措施和建议方面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高职教师在在教师的地位,教学能力、思政建设方面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1.高职教师地位受到“互联网+教育”大背景的冲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学校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承载者与传授者[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是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学校被视为知识垄断的场所。
根据调查显示,100名教教师中,81名教师都感觉自己的存在感减弱,只有5%的教师没有明显的感觉。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与教育高度融合,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被颠覆,高职课堂上教师的地位由原来的课堂主导变为课堂指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作为教学辅助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服务职能[3]。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授方式由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单一模式转换为网络传播,更加快捷方便,成本比较低,且覆盖面更加广泛。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模式转换为开放模式,能够随时随地的共享知识,获得和使用知识,这样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因此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校的垄断地位,无疑撼动了教师在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减弱了教师的价值及不可替代性[4]。
2.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遭到“互联网+教育”背景的挑战。
根据调查,3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的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以教学能力受到严重挑战。50%的教师认为应该多加强互联网教学手段,只有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跟上互联网+教育的步伐。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书本是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向学生传授,讲述重点,解释难点,完全凭借讲述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教学能力怎样主要看是否能将书本知识讲述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吸收。
但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所以作为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师就得适应大时代的要求,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的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或者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
3.高职教师的思政意识受到“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广泛传播,良莠不齐,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社会风气浮躁,使得许多老师不能安于教师岗位默默付出奉献,另外,国际间的相互合作日益频繁,国外的文化也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高职教师的思政意识受到影响。比如有的教师道德人格缺失,师风师德败坏,价值观与价值取向不正确;有的老师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带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还有的注重追求物质利益,而精神世界匮乏。因此,迫切需要规范与引导教师说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教师的综合思政意识。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与对策研究
1.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受到冲击,逐渐被网络信息技术取代,学生自认为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而从网络平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对高职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高职教师需要调整自身的定位,积极准备更快的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构建专业化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一方面,逐步转换传统的授课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让自己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获得的知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梳理,才能更好的吸收理解;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于知识的传播纷繁复杂,高职教师首先要自我吸收消化专业知识,用更多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能深入到某些专业领域,为学生在专业实用性的培养方面提供更多的引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更实用化。
2.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技能。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种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在新的模式下,学生们可以边听课,边实践,实践中的问题随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便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5]。
(1)从教师本身出发,要想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高职教师本身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精美PPT课件的制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种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运用来寻找教学资料,多种信息化手段完成微课、慕课的制作,熟练使用网络平台进行试题库与课程建设,制作方便学习者的小程序,更要经常利用QQ、微信等移动终端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良好及时的互动交流[6]。
(2)从学校方面出发,要尽一切努力为教师创造信息化的教学条件,比如:作为管理者,应加强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执行能力;增加教师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多参加一些教学能力的论坛,开阔信息化教学的视野。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弱互联网+教育给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冲击。
3.构筑“思政意识”全覆盖体系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加强高职教师的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太多新鲜事物的出现,包括新的意识形态与新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使得高职教师存在思想观念的波动变化。
为此,从学校层面上来说,高职学院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比如:创建积极向上的院校文化氛围,对高职教师进行积极的导向,使老师们能够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滋养,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从内心真正的努力适应新时代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另外,可以将思政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让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導向,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给学生,达到思政建设全覆盖的效果。
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说,应该有自我意识地加强思想道德的政治武装,时刻将思想政治的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对自我性格、职业兴趣、职业道德等进行审视和度量,多向同事学习,多与同事和部门领导进行沟通,结合互联网+教育大背景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要求,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终身事业去追求。
四、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无论是对高职院校,还是对高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教师队伍具有高素质,符合时代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球的优秀的学生,高职院校才能在当今时代有立足之地。因此,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装的关键,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雪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140-142.
[2]邓满.教育互联网化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70-71.
[3]杨雪.“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新趋势及其影响[J].中国新通信,中国新通信,2016,18(05),104.
[4]马玲.信息时代未来教师核心素养的变与不变[J].中国成人教育,2018,(05),149-151.
[5]朱延宁.互联网+教育”理念及发展趋势[J].教育探索,2018,(07),132.
[6]郭靖文.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5):46-47.
[7]孙艳波,田敬成.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优化与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94-96.
[8]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3-18.
[9]王丽莉,孙宝芝.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新趋势——“2015国际远程教育发展论坛”综述.中国远程教育[J].2015,(12): 12-17.
[10]黄博,孙鹏娇.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J]. 2016,(05):12-15.
本文系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8B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