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4-22郭楠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踝肱激肽原糖尿病足

郭楠楠

(山东省平邑县中医医院,山东平邑 273300)

糖尿病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因糖尿病患者体内异常血液流变学、慢性代谢紊乱,引发血液凝固性升高、血小板粘附性及聚集性增强,最终导致神经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感染[1]。长时间的神经病变、肢体远端末梢循环不佳会引发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是截肢。因此对于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单一用药方案的效果有限,临床中常为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此次研究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段,意在探究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方案在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科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48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来院后经神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被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24)与参照组(n=24),实验组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 44~74 岁,平均年龄为(60.2±5.1)岁;糖尿病病程在3~18年之间不等,病程中位值为(8.1±1.5)年。 参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0.8±5.0)岁;糖尿病病程在 3~17 年之间不等,病程中位值为(8.3±1.4)年。二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年龄不超过75周岁;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将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交流障碍者、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予以排除。入组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同意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来源后均接受常规疗法,予以维生素B1、B12进行营养神经,为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降糖,将FBG维持在5~7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5~10 mmoL,且要注意预防低血糖。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告知患者控制饮食、减少足部活动。

实验组:在常规疗法上为患者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国药准字 H36022256), 取10 μg药物与 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同时联用胰激肽原酶(国药准字H37022182),取40 IU药物与1.5 mL生理盐水混合,肌肉注射给药,1次/d。参照组:在常规疗法为患者加用前列地尔治疗,用法用量同实验组;未使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14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足部颜色、温度等体征正常,Wagner分级下降2个级别,则为显效;患者足部体征明显好转,Wagner分级下降1个级别,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2]。以“(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1)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

(2)血脂血糖指标:测定并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3)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体现形式(±s),以t值检验比较结果;计数资料的体现形式为[n(%)],以χ2值检验比较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值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值为95.83%,其中16例为显效,7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参照组中9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统计值为75.00%,经统计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2 8,P=0.041 6)。

2.2 对比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

治疗前,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比较接近,经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对比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s)

表1 对比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s)

注:a为与治疗前对比P<0.05,b为与参照组对比P<0.05。

组别足背动脉流速[m/(s·m m 2] 踝肱指数实验组(n=2 4)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n=2 4)治疗前治疗后0.1 7±0.0 3(0.4 6±0.0 6)ab 0.4 1±0.0 6(0.7 3±0.1 2)ab 0.1 8±0.0 4(0.3 2±0.0 5)a 0.4 3±0.0 8(0.5 7±0.1 0)a

2.3 对比二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

实验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低于参照组,经统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指标稍低于参照组,但统计学检验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二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s)

表2 对比二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s)

注:b表示与参照组对比P<0.05。

组别甘油三酯(m m o l/L)胆固醇水平(m m o l/L)空腹血糖(m m o l/L) 空腹血糖(%)实验组(n=2 4)参照组(n=2 4)(1.2 2±0.2 3)b 1.4 0±0.2 9(3.6 9±0.3 1)b 3.9 1±0.3 7(7.5 0±0.8 8)b 7.6 1±0.9 2(1 0.4 4±1.3 4)b 1 0.5 6±1.4 0

2.4 对比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期间,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1例足部肿胀,1例足部刺痛,1例足部发凉,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3/24);参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足部麻木,3例足部肿胀,2例足部刺痛,3例足部发凉,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10/24);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 2,P=0.023 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代谢紊乱疾病,随之病情进展、病程延长,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足便是其中的一种。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之下,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并可损伤下足部骨关节和软组织,进而形成糖尿病足;深入分析,考虑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管腔狭窄、阻塞,微血管病变会诱发微血栓,进而影响末梢循环,逐渐形成糖尿病足[3]。在其发生早期,患者通常会有袜套样表现,最先累及肢体远端,再逐渐向近端发展,此时轻触觉、立体感觉、温度觉与疼痛感知均会有所减弱,其运动神经病变则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自主神经也会受累,其皮肤能够正常排汗,但温度及血运调节功能已逐渐丧失,进而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减弱,极易破碎、开裂。当患者病情发展后期时,会出现足部溃疡、感染以及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难度,且预后差。

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临床对于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主要采用内科综合疗法,通过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抗感染来控制病情进展,为提高疗效,该科近几年主张为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用药方案,其中前列地尔为前列腺素E1,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CAMP含量,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外周阻力来改善血流动力学。该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血栓素A2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这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重要帮助。胰激肽原酶可以模拟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并可扩张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增加,进而改善下肢微循环。将前列地尔与胰激肽原酶联合使用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二者可发挥各自作用,有效加快血液流速、改善患者机体代谢水平。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李津凯[4]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也充分证实了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该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脂质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减少足部相关并发症。分析原因,主要是因前列地尔能够将患者体内脂蛋白酶激活,水解甘油三酯,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及血脂水平,能够有效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纤溶性,最终达到溶栓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疗法,可获得理想效果,对改善下肢循环、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足部具有积极帮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踝肱激肽原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