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无轴向泄漏的新结构研究*
2019-04-22
(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目前,减小轴向间隙、加大泄漏路径、缩小高压油的作用区域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控制措施,尤其轴向间隙的减小,效果最为明显。但限于轴向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润滑的性能要求和加工工艺要求,轴向间隙总存在一个取值下限的问题。现有文献主要涉及了最优间隙的计算方法[3],侧板倾斜对轴向泄漏的影响[4],轴向间隙的动态补偿机制[5]和计算[6],保持适宜轴向间隙的补偿面设计[7],加大泄漏路径的大径向尺寸优化设计[8],缩小高压油作用区域的高压区1~2齿密封结构[2],轴向摩擦副油楔的动压润滑和性能改善[9-10]等。以上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轴向泄漏的控制方面,并没有出现结构上的突破,从而从产生的源头上消除轴向泄漏。为此,本文作者拟从消除轴向摩擦副的角度,提出一种无轴向泄漏的新结构,并对相应的性能参数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1 无轴向泄漏结构方案
在常规齿轮泵中,主、从齿轮的两端面分别与对偶面构成了2对运动副,其间的间隙是造成轴向泄漏的主要途径。如能从结构上消除这2对运动副,即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常规齿轮泵的轴向泄漏,甚至还能改善轴承的润滑性能、降低轴向尺寸的轻量化设计等。提出的无轴向泄漏的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所对应的泵称为改进泵。
其主要部件包括:主动轮前同步旋转圆盘1,主动轮2,主动轮后同步旋转圆盘3;从动轮前同步旋转圆盘4,从动轮5,从动轮后同步旋转圆盘6;前浮动侧板7,后浮动侧板8;2根大联结螺钉9,8根小联结螺钉10,2根定位销11。其中,零件1、2、3通过1根大联结螺钉9、4根小联结螺钉10和1根定位销11,紧紧固定在一起,作为主动轮-轴,零件1、2、3的分开设计与加工,目的是易于彼此的加工与实现;部件4、5、6按同样方法紧紧固定在一起,作为从动轮-轴。联结螺钉的螺纹方向与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实现了工作时的自锁功能。另外,滑动轴承直接加工在前、后浮动侧板上,简称为浮动侧板轴承。
圆盘1、3、4、6与主、从动齿轮2、5具有圆凸台-圆凹腔的配合,结合2根定位销,实现了彼此间的精确装配与定位。前、后浮动侧板7、8的齿轮侧接合面,均采用吸油侧2齿密封的引油槽结构,实现了径向力的最小化。上、下两端均采用圆形引油通孔,将高压油引到前、后浮动侧板的外侧面,实现轴向间隙的自动补偿。
图1 齿轮泵无轴向泄漏结构方案
针对图1所示的结构改进方案,下面将对改进前后的轴向泄漏和轴承润滑情况,进行计算与比较。
2 压紧力和压紧力系数
以从动轮O2为例,将对应于从动轮的浮动侧板
内侧面,首先分成分别对应于吸油低压区、过渡区和排油高压区的三大区域[11],如图2所示。
每一区域的面积为
(1)
式中:si、sg、so为浮动侧板上分别对应低压区、过渡区、高压区的面积,mm2;αi为低压区包角,rad;αg为过渡区包角,rad;ra为齿顶圆半径,mm;rz为同步圆盘半径,mm;r′为节圆半径,mm;δ为连线aO2与中心线O1O2间的夹角,rad;h为点a到中心线O1O2的距离,mm。
其中
(2)
则
Fin=2(pisi+pgsg+poso);Fout=2po(si+sg+so)
(3)
式中:Fin为浮动侧板内侧面上的油压作用力,N;Fout为外侧面上的油压作用力,N;pi为进口油压力,MPa;po为出口油压力,MPa;pg为泵过渡区内的油压力,MPa,简记pg=0.5(pi+po)。
则
(4)
式中:K为浮动侧板的压紧力系数,一般控制在1~1.2[2]。
图2 压紧力计算
3 圆盘轴的润滑计算
依据文献[12]滑动轴承的相关承载计算,得
(5)
式中:F为轴承动润滑油膜力,N;η为润滑油在轴承平均工作温度下的动力黏度,Pa·s;ω为圆盘轴角速度,rad/s;φ为圆盘轴宽径比;γ为圆盘轴-浮动侧板轴承的相对偏心率;dz为圆盘轴直径,mm;Δ为圆盘轴-浮动侧板轴承的直径间隙,mm;b为圆盘轴宽度,mm;e为圆盘轴-浮动侧板轴承的偏心距,mm;CF为圆盘轴的承载量系数,为偏心率和宽径比的拟合曲面函数[13]。
则
hmin=0.5Δ1-γ
(6)
式中:hmin为圆盘轴动压润滑副的最小油膜厚度,mm。
对于已知轴径和轴宽的圆盘轴,由单个圆盘轴上的油膜力和外载荷(径向力)相等,可求出相应的相对偏心率γ,即
F(φ,γ)-0.5Fr=0⟹γ
(7)
式中:Fr为从动轴上的总径向力,N,该力由前、后两对滑动副共同平分。
在径向滑动轴承工作中,由于圆盘轴颈旋转压力的作用,导致润滑油从圆盘轴前后两端泄出,称之为端泄量,可近似等于润滑油流量。由润滑油流量系数公式[12]
CQ(φ,γ)=Q/(ψvbdz)
(8)
得
(9)
式中:CQ为润滑油流量系数,是偏心率和宽径比的函数,查表可得[13];Q为润滑油的流量,mm3/s;Ψ为相对间隙;v圆盘轴颈圆周速度,mm/s。
4 轴向泄漏改善率分析
在图3所示的圆盘轴-浮动侧板轴承的截面图上,依据其径向间隙的不同,可分为1、2、3的不同间隙区域。其中,区域1的间隙比较大,且轴承两端均布有排油的高压,故这一区间的压差泄漏几乎为0。区域3、2的间隙比较小,且轴承外端为排油的高压、内侧近似为吸油的低压,故这一区间压差泄漏的上限,可采用润滑油流量来计算。图1中,由于轴向存在着4个径向滑动轴承,故总的轴向泄漏量4倍于单一部位的泄漏量Q0。
图3 轴向泄漏计算
对于常规的齿轮泵,简记为普通泵,仍采用吸油侧2齿密封结构。则其轴向泄漏量[8]为
(10)
式中:Q0为普通泵的轴向泄漏量,mm3/s;cz为轴向间隙,mm;rz0为轴半径,mm;rf为齿根圆半径,mm。
则
λ=1-Q/Q0
(11)
式中:λ为改进泵较普通泵轴向泄漏量的改善百分比,%。
5 实例运算和分析
设计的原始参数:po=3 MPa,pi=0.1 MPa,η=0.09 Pa·s,额定流量28 L/min,额定转速3 000 r/min(即ω=314.16 rad/s),pg=1.55 MPa。
齿形的原始参数:模数为3,齿数为10,齿顶高系数为1.159 4,顶隙系数为0.25,分度圆压力角为20°,变位系数为0.496,齿宽为15 mm。则,节圆啮合角为29.58°,重合度为1.155,ra=19.4 mm,r′=16.2 mm,rf=12.26 mm。
结构的原始参数:取αi=30°起始角和αi+αg=102°终止角的吸油侧2齿密封的减少径向力结构。取dz=26 mm,b=10 mm;rz0=6 mm,b0=15 mm。Δ=0.03 mm,滑动副的综合粗糙度为0.002 mm,cz=0.05 mm。
压紧力的相关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压紧系数为K=1.18<1.2,符合要求。
表1 压紧力的相关计算结果
普通泵与改进泵分别依据轴承润滑计算后的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改进后泵的λ=93%,可视为无轴向泄漏。且γ降低了11%,hmin增加了4%,利于润滑改善;轴宽由15 mm变为10 mm,利于降低轴向尺寸和泵的轻量化设计。
表2 普通泵与改进泵的轴承润滑计算结果
6 结论
(1)改进泵的压紧力系数为K=1.18,符合小于1.2的要求;泄漏改善率为93%,即泄漏率仅为原结构的7%,因此新结构可视为无轴向泄漏。
(2)改进泵的偏心率降低了11%,最小油膜厚度增加了4%,有利于润滑改善;轴宽由15 mm变为10 mm,有利于降低轴向尺寸和轻量化设计。
(3)齿轮泵的无轴向泄漏新结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