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分析
2019-04-21何先蓉
何先蓉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政府会计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审计方面、法律方面、决算方面等入手,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加强政府预算审计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政府预算;审计;影响分析
随着《预算法》的全面颁布,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审计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也给政府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随着政府总体财务体系的顺利构建,政府决算审计目标将会根据国家治理环境的改变而出现改变,不管是审计内容,还是审计职责都得到了扩充,对于预算中的预算执行及预算决算审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审计方面含有一定的提高空间。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政府会计的基本概述
政府会计作为政府治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能够防止不必要腐败现象的出现,引导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说明中着力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如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并原则上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自行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要求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引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对于科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方面
结合我国审计法相关标准得知,审计部门对本级预算执行状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担具监管审计职责。现阶段,颁布的相关审计法律体系得知,对审计部门职责上有着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预算执行方面,另一个是预算决算方面。假设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规划时,下级人民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情况,以及和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形成的预算结款有着之间关系的部门及机构预算执行和决算等,审计部门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进行监管。于2011年开始,我国全面加强对中央决算草案的分析和探究。
于2015年新颁布的《预算法》明确指出,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需要经过国务院审计部门的审核通过之后,上报给国务院进行核查,由国务院上交给全国人们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核查及审批。以某单位为例,在进行预算审计时,严格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由求县级及地方各个政府财务部门在编辑决策草案之后,经过本级财政审计部门评估审核以后,上交给本级政府审计,在经过上级部门审核通过以后才能执行。
(二)法律方面
从当前现有的法律体系得知,预算审计中涉及了两项内容,一个是预算执行审计,另一个是决算草案审计。政府预算中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预算结算等内容,而预算执行是预算结算的流程,预算决算作为预算执行的必然结果,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和影响。从预算执行审计范畴角度来说,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核查、预算修整、预算执行等诸多内容,如果预算编制结果不合理,必将会影响最终的政府预算审计结果[2]。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说,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使得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政府预算审计需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优化,因此给政府预算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法律支持。
(三)决算方面
决算草案作为预算执行结算的主要体现形式,能够展现出预算管理目标执行状况。决算草案审计是预算执行审计的延伸成果,其审计范畴不但能够有效体现出决算草案编制成果,同时还可以及时找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两者不但存在交叉,同时也是佐证。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加强政府预算审计的优化对策
(一)合理编制财务报告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各项社会化运营活动时,往往由政府部门出资,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政府、企业、群众三者的平衡。通过开展社会化运营活动,可以把部分专业业务交由专业部门负责;企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取一定效益,但是在获取效益的过程中,也需要承担一定社会化职责;群众全面参与其中,获取生活上满足,提升幸福度,最终达到“文化自信”的目的。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为了实现政府预算审计强度,要求结合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编制标准,现阶段针对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作为权责发生制的基本,能够将政府部门财务情况及运营状况等加以真实体现,其中包含了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政府部门会计报表中涉及了资产负债表、收入分析表、预算结余差异表等。政府财务分析包含了部门基本状况、财政部门财务运营情况等。因为当前政府部门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采用的方式依旧是收付实现制为主,因此,财务报表编制需要参照会计账目,根据权责发生制情况,实现分录调整,实现财务报表的编制。
财政预算编制依据审计,是指对编制收支预算所适用的上年财政经济执行结果、当年经济事业计划和工作目标、政策因素以及支出定额标准等是否科学、合理、准确、真实,进行的专门审计监督,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编制收入预算有无层层加码,难以为据[3]。并且,对财政支出定额或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标准过低、过高,造成预算依据难以适用等问题,进行认真审核,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为上级决策部门修订合理标准或定额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科学设定决算审计目标
首先,政府部门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以及政府决算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置在预算执行结果方面,保证预算执行结果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政府财务报表能够实现审计工作的延伸,更注重被审计部门财务运行情况及运营成本,对促进政府问责及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包含了各项费用修整及内部交易抵消业务,和之前直接反映业务进行比较,更具繁琐性,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加以科学评判,评判财务报表能够将费用情况进行真实体现,折旧费用及摊销费用是否合理,以此精准的评判出政府部门在一段时间内运营成本及资产债务情况,实现对财务资产应用的科学审计。
(三)重构政府会计报告
首先,构建完善的政府审计对政府会计报表执行核查及签证功能体系,在独立审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以后,需要把政府会计报告结构向群众进行公布,以此实现政府会计报表公信性的提高。其次,加强预算财力审计,根据各项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组成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符合应占各经济成份的比重等,进行专门审计监督。在进行审计监督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审查各预算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包括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及其他预算,有无相互挤占或比重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另一个是审查每项预算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有无安排不恰当,收支倚轻倚重的问题。目前复式预算已经推行,今后应随着这次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总结新的审计经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颁布,给政府部门预算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将政府部门预算审计作用充分发挥,就要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实现预算审计方式的优化,通过合理编制财务报告、科学设定决算审计目标、重构政府会计报告等方面,实现对政府部门财政情况进行科学监管,在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引导我国政府工作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郝伟娜.解析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J].财会学习,2018 (31):142.
[2]韩晓竹.新政府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設探讨[J].纳税,2018,12 (31):107-108.
[3]彭路明.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8 (19):63-64.